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9-14张丽媛李辉
张丽媛 李辉
(延安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专题化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开展设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发掘、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带动当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之中,从学生自身出发,通过项目化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未能适应新的需求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院系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文化和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高校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育模式都需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调整。随着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变,各地大学的视觉传播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的素质、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是不利的;第二,固定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第三,由于视频传播设计的课程往往是阶段性的,专业课程间缺乏连续性和连贯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第四,由于视觉传播设计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应用型设计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性的训练,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性的教学安排很少,缺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主题,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合项目化教学的开展
从实际出发,我国高校大部分课程体系都无法适应工程课程的教学,笔者以陕西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专业为案例,将其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三种,它们相互独立,一般是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后,完成专业课程,之后在校内实习。从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来看,其特点是:课程内容陈腐,评价手段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资源不统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等。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未来的就业职位不匹配,没有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的内容,不能更好地满足目前的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三)教材体系缺乏实践性内容
作为一门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兴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设置。但是,当前,视觉传播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较慢,教材内容的编撰大部分停留在概念、原理、赏析等理论知识层面,对于新形势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规划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体系缺乏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具体的设计实践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范围也不断拓展,视觉载体更加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向多维、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多媒体相关课程,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趋势优化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占比。
(四)教师不能完全适应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将来的工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计这一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践的过程来设置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熟悉,虽然大部分大学的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之手;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学校直接进入的,他们大多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并不是很好地掌控,再加上整个项目的学习贯穿了整个项目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优秀的教师在实际教师中数量稀少,大部分教师只掌握了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实践教学效果缺乏稳定性保障
为了有效应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各大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纷纷进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化”专题训练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项目化专题训练的教学成果不突出,实践教学效果缺乏稳定性保障。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不足,课堂教学中引入的项目化专题存在不稳定性,不能完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院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对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二、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视觉传达的本质,是通过对抽象和表达的语言进行形象化,以达到视觉地传递。如今,视觉传达已经超出了平面设计的范畴,与许多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整合,而且还在不断地改进。从最简单的语言到复杂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视觉的传播,并且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于视觉传达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在其实质上,它是通过视觉作为载体来表达美学和思想的。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视觉传达更具表现力,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的强大支撑使得视觉传达更具艺术表达和创造的空间,推动可视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与革新。
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的媒介多元化发展,信息传播的形式也随之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很难跟上当前社会与市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入项目化专题训练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过程中,由于项目驱动,不断督促专业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项目化专题训练有助于提升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
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突破千校一面的困境,就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以地域文化为专业特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地方高校将项目化专题训练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中,要求学生搜集整理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并根据设计主题将地域文化灵活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在进行项目化专题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元素,特别是民间艺术元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一定程度上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项目化专题训练,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以及设计实践教学改革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创新型设计应用人才的需求
应用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行业的工业升级与更新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转型期顺利实现作出重大突破的卓越人才。为地方院校提供创新的设计和应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教育重点和发展方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从课程设置开始全面规划,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与具体设计项目相结合,把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项目化专题训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改革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视觉传达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受传播媒介、制图软件等更新换代的影响非常大,这就要求专业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在视觉传播设计的课程中,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最前沿的设计教学观念与实践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化专题训练加强实践教学与实操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既能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深度融合。
(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进步,从静止走向了动态,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在视觉传达的这个层面上,也给了视觉传达更多的内涵。多因数的视觉传达设计,从静止到动态化,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者体验,而这一动态化的视觉冲击则让观众更加关注艺术化;在推动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网页的设计为例子,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往往是将讯息以图像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同时又会造成一定的空间消耗;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疲劳,很难实现其实际意义上的沟通。动态设计,动态展示有效资讯,在观众对设计新奇的网页设计感兴趣后,迅速、概要、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让观众迅速掌握网页设计所呈现的画面及概念,进而更好地达到视觉传达。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视觉艺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必须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视觉传播设计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静态和动态的设计效果,使他们能够真正地进入到专业的学习当中;真正改变了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观念,进而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动态设计将更多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从而促进了从网页、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动态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视觉传播设计技能的提升。
在视觉传播设计的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项目化专题训练的时间,加大案例分析、项目化专题训练等实践内容的比例,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素质与课程内容的特点因材施教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
在实施视觉传播设计课程的内容设计时,应充分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保证课程教学完整性的同时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针对视觉传播设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改进,在实践中加大实践性的比例,使专业设计实践、项目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地方高校也可以充分调动地方资源,通过设计竞赛、项目化设计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专业竞赛、项目实训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增加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提升教学水平
在视觉传播设计专业,其教学内容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课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多数老师在讲授时,仅注重讲授的内容,对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衔接性不够注重,从而导致课程之间缺乏延续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专业课程之间进行有效衔接。由于视觉传播设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敏锐的嗅觉,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及院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平台,组织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提供专业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为视觉传播设计学科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语
在视觉传播设计中,它具有实用、实用的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展项目化专题训练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展设计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通过将项目化专题训练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化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不断的设计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