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研究
2022-09-14高玉梅
高玉梅
(沈阳大学)
临摹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具有奠定基础、开启艺术思维的效果,很多专业学者在进行临摹时往往只关注其手法,而并未形成个性化创作,并未介入主体意识,导致其艺术领悟不佳。因此,针对书法艺术的临摹应当以学习要点为基础,并融入个性化,关注心理体验感,从理论与内涵两个角度实现创新。
一、临摹在书法艺术中的价值分析
(一)临摹的价值
所谓临摹,就是将以往历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反复赏析与摹写的行为,从而是初学者掌握其书写法度、力度、技巧,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从临摹入手的好处在于“束缚其手,已备法度”,逐渐参透其观念,以临摹出彩,做到理解与扬弃,兼顾个性化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历史上无数的书法作品都是由作者在总结前人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扬弃,不断渗透精髓,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临摹在其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生成技巧”和“达成意境”两个方面,书法技巧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一种艺术语言,学习者经过规范化训练后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具有温度的艺术载体,这一过程并非直接感悟,而是利用临摹提升手腕的灵活性,再参透书法中的艺术境界,洞察古人观念和思想,达到艺术浑然天成的效果。
(二)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在书法艺术感养成的过程中,临摹与创作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临摹行为的作用除了学习技巧、生成意境外,外具有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价值。由于每个人情感表达方式以及领悟艺术程度的差异,其写作风格也有所不同,而临摹行为对写者的前期要求为摒弃一切个性化,全身心了解笔法及文字的框架,后期要求则为利用先前所参透的技巧和意境,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体验感。以临摹为始,从追求“形相似”到“神相似”再到“独我”。
二、古人书法临摹观念与技巧的关系
(一)观举止,流露精神
古人在书法造诣方面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因此,在临摹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古人观念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以“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理念为例,在临摹过程中强调“形似”,不可直接上手临摹,而是多进行细致观察,了解每一笔一画的下笔位置、顺序以及动作,从而掌握书法的书写技巧,真正做到“观之入神,下笔遂人意”。在此过程中需要完全抛开自己的主观意识,利用书法规则来约束自身,无论是思想还是书写行为,均要做到一致。
(二)临摹神韵
完成基础性技巧临摹后,方可进入第二环节,即神韵的临摹。神韵大多来自古人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将其所蕴含的风格与自己内心认知相结合,最终形成独特的神韵。以“松江书派”先驱董其昌为例,在研究书法的过程中重强调古、淡、疏、秀,主张临摹时先追求举止、神韵等有关于精神层次的内容,强调“意境”的感受与创造[1]。从董其昌的观念来看,临摹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在于提升自身对意境的感知,在他的传世临摹作品中,几乎不存在原帖实临,无一不透露着属于自己的飘逸风格,其作品也是临遍诸家。
(三)不规则临摹
临摹的第三阶段在于融入自己的主观理念,不断参透书法艺术的笔韵和神韵,并进行创新创造。这里以书法家王铎为例,其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失势使其终日苦闷忧虑,却将精力全部转移到书法上,用于化解内心深处的矛盾。因此,王铎的作品普遍带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即便“自订日课,一日临帖”,却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其作品多为意境或背临,无论从字形、字体大小以及风格均与原帖不一致,被相关学者总结为“拓而为大”,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二王尺牍拓展到六尺、八尺甚至丈二巨幅,提升作品的视觉冲击,现代化展厅的作品创作也基于此。
三、临摹技巧要点汇总
(一)观察,临摹之始
书法艺术从属性上来看属于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在临摹阶段学习技巧时,首先需要领悟字形和字义。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刚刚接触书法,对于字形的了解并不全面,临摹也只是照葫芦画瓢,这种临摹方式对于其自身并不会产生显著效果。因此,首先需要从观察阶段开始。这里的“看”并非盲目、过多的看,而是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字本身,例如笔画数量、位置以及整体框架,并在心中默默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选择观察素材,选择具有代表性、难易适中的字帖。针对初学者建议参考楷书碑帖,例如《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画点十分规范,有一定束缚性。亦可选择颜字体、欧字体这类具有笔画清劲力、气势磅礴的字体,能够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在其内心形成对临摹字体结构的认知,阔爱书学会选帖、读帖,感受不同汉字的内在神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颜真卿的《祭侄稿》、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赵孟頫的小楷作品、王献之的《洛神赋》等。由此可见,观察法是养成临摹技巧的第一步,侧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观察习惯,既要注重资源可用性,又要注重环境熏陶,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般的感知能力。
(二)模仿,追求一致
1.点画方法
从古至今,书法艺术无论是继承还是发扬,皆从临摹开始。针对汉字的临摹首先需要明确其构成,即点画,在此基础上汉字才拥有了“形”,才会书写出好看的字。一般情况下,点画书写的技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起笔、行笔以及收笔,一颗被称为点画书写的整体节奏。其中起笔阶段的技巧主要在于逆锋,目的是让笔尖回到笔画中间,同时也是为了藏锋,能够保证点画力度,反之若尖笔起笔,则会呈现线条质感轻薄无力的情况,无法展现出汉字的气魄,甚至造成纸张损坏,破坏书法整体美感。
行笔阶段中,笔尖已经到达笔画的中间部分,进行笔尖的推进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尽可能做到快速且不失法度,整个笔尖仿佛在纸张中“行走”,此时的动作具有涩行之感。除了行笔的速度外,还要注重如何利用笔锋和力度来控制笔画的大小和粗细,完成轻、重、缓、急多个节奏的感触。由于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时无法直接观察具体的行笔过程,学习的途径只有不断地临摹才能实现静态到动态的感悟,在临摹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揣摩感悟。
最后是收笔阶段,也被叫做回锋,回锋与逆锋的目的存在一致性,君为了提升笔画线条的质量,若字体没有回锋,则会导致所书写的汉字没有气势,甚至缺乏骨力。笔锋的调整主要在于控制书写力度,根据汉字的整体结构及时调整方向,能够看出书写者的用笔习惯以及对法度的重视程度,不用书写工具和书法艺术形式对笔锋要求均不同,普遍以拉长笔画的转折处线条为主[2]。
针对笔画技巧的引导可以根据不同文字笔画的形态进行模拟,先将书法的抽象气质排除在外,只揣摩文字的笔画形式,例如“丿”向兰花的叶子,在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兰花图片,仔细观察,感受汉字的形象之美,形成书写兴趣。在书写过程中切忌过快,需要反复观察同一文字中不同笔画带给观赏者的感觉,例如前程的“程”字,左侧曲线占比较多,整体给人的感觉更为柔和、轻盈且流畅,在行笔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起笔顺畅,切忌过于刚劲用力;而右侧折线、直线和勾线相对较多,给人刚毅、挺拔、厚重、强壮的感觉,行笔过程需要秉持“横平竖直”的原则,做好笔锋转折处的控制。如此一来,“程”字的整体效果会更加和谐工整,给人以动态又灵巧的感觉。
2.字形掌握方法
临摹过程中,字形的掌握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在形似的基础上逐渐做到神似,长此以往达到“形神共生”的境界。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描红法、单钩法、以及双钩法。描红法是最常见的方式,即描字帖,但存在单纯拓写的缺陷,会导致自行走样,可以选择印刷好的描红纸[3]。单钩法需要将纸张拓在字帖上用铅笔单线勾描,在取下用毛笔描写,双钩法与描红法类似,用线条勾勒出字的边沿再描写。针对字形的学习主要以汉字的结构为主,强调掌握书法的整体构架。以“菊”字为例,首先明确“菊”的结构,即半包围,因此在书写时需要控制下部分“米”字的位置,需要向外扩展而非向里挤;以“暑”字为例,上部的“日”原本为竖长形,但作为“暑”的上部就要将其书写层较宽的状态以提升美感。对于整个书法艺术而言,需要做好文字形体和结构的协调,保证整体框架的合理搭配,做到每个字的每个笔画均在最佳位置上,累计为完整的艺术作品。对于书法艺术结构的变化,能总结其规律变化,如虚实、匀称、聚散、呼应、疏密等,应用相关技巧展现文字美感。
3.对临、背临、意临、心临
书法初学者需要通过临摹来了解书法家的书写习惯、风格以及用笔的具体方式,深入了解文字结构,完成以上基础性学习后再逐渐过渡到独体字临摹。临摹过程需要认真模仿,切记融入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后,在其内心会形成用笔结构方面的认知,进行无字帖的自主临摹,可应用的临摹方式包括对临、背临、意临和心临。对临法需要将字帖放在书写者的左侧,并在右侧对照字帖临摹,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书写的笔画、运笔、线条粗细以及字间距等,在掌握先前点画和字形方面的技巧后,能够轻松实现对临[4]。背临法则需要凭借先前的印象实现灵活书写,相比之下,背临法更加适合已经具备书法基础的学习者,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字的章法,尽可能与原作相似,避免影响后续学习。意临法对于学习者的要求较高,且限制范围较小,需要学习者的书法艺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作进行适当改造,但改造后的内容需要保证观赏者能够看出取法传承,在古人用笔基础上渗透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风格。心临法则是读帖的延展,对某一汉字进行深刻回忆,以达到提升认知的效果,构思如何起笔、行笔以及收笔,有助于理解字的结构。
(三)品味,感受文字内涵
1.写实临摹
写实临摹在笔法方面主要分为中侧、藏露、转折、平移以及按提等,需要做好每一处落笔的细节刻画,保证整个作品所表露的内涵与情感轻重相一致。针对写实临摹节奏的掌握,需要先进行观察与深度思考,详细分析每个笔画的姿态,决定落笔速度、方式以及笔势等,做好笔画之间的照应,提升汉字的惟妙惟肖之感,做到“形”向“神”的转变[5]。比如放肆的“肆”字,不难看出其结构为左右结构,但左侧的“镸”和右侧的“聿”单独书写时难免会存在结构过大的情况,这就需要优先做好整个结构的布局,两者横向均需要缩短,并向纵拉长。由于“肆”字的笔画以横线、竖线和折线为主,因此需要注意笔锋的把控,切忌过于柔和,展现文字的刚毅、挺拔之感,提升整体布局的美观性。
2.写意临摹
写意临摹则更加强调意境的营造,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以书法内容的内涵为基础,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与原著若即若离,突出个性表露,形成更高层次的书法临摹。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需要临摹者能够详细了解其内涵,如书法优美在哪里、雄厚在哪里、遒劲在哪里。首先需要明确《兰亭集序》所表达的情感,让学习者产生内心共鸣,从而提升书写过程中文字的灵活性。针对汉字的呈现还可应用对比教学法来提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例如对比《兰亭集序》、《祭侄稿》、《秋声赋》等,在欣赏过程中掌握文字内涵,调动其挖掘艺术的积极性。
(四)创新,表达汉字理解
针对书法艺术中临摹行为的落实,需要具有一定阶段性,分析临摹的意向,在整个临摹过程中切忌漫无目的的模仿,避免毫无技巧的拓引,否则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学习。进行临摹时需要做好目的预设,如在临摹过程中掌握文字结构、整体章法、行笔心态等。临摹的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技巧后能够自行书写,因此需要学习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创新性思维,从而锌层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技巧学习时可以采用汉字表达的方式提升对技巧的掌握情况,例如针对某一长篇幅作品或单一的书法文字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习者主动进行思想交流,或将某位学生的作品放在大众眼光下进行赏析,其余同学根据自己的书法眼光进行解读,在互相交流与评价中实现切磋,亦是思想碰撞的表现。
四、结语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需要学习者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虚心学习。“初学书法,不外临摹”,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之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经常存在读帖不规范、临摹心态不正确、临摹技巧应用不当的情况。需要从问题出发,以古人的书法观念为切入点展开临摹价值分析,优先做好选帖、读帖部分,再进行认真临摹,强调各种技巧的应用与学习,品味其中内涵深入文字意境,最终锌层独具一格的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