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的里父老和里祭尊

2022-09-14周以成张家琪

文化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官府

周以成 张家琪

宋代李复《潏水集》卷五《回严司理书牍》说到:“承观古印二纽,‘祭尊’非姓名,乃古之乡官也”。[1]据李复所说,里祭尊是古代的里吏之一,是乡里制度的组成部分。当前,学界对于与里祭尊类似的里父老、里正等汉代里吏已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认为里父老为汉代里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主要负责执掌教化,但是并没有给予同样是乡里重要角色的里祭尊足够的关注,大多数文章仅提及里祭尊一职,并未进行详细论述。笔者认为里祭尊作为里社的主持者,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因此,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出土材料,对里祭尊的身份认定、里祭尊与里父老的关系、里祭尊的职能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里祭尊身份的认定

鲁西奇在《“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一文中指出,汉唐时期国家统治乡里的方式主要是任用较为富裕的民户,由他们担任乡里正长,从而形成所谓的“乡官制”[2]。对于里祭尊的身份,笔者亦认为他们是汉代官府任命的乡官。清人桂馥的《续三十五举》一书也提及了“祭尊”:“古印有南孟祭尊、上官祭尊、宜士祭尊、始乐单祭尊、万岁单祭尊、长生安乐单祭尊之印,祭尊未出所见,按汉书吴王刘濞号为刘氏祭酒。如淳曰:祭祠时唯尊长者,以酒沃酹,疑祭尊为宗老、乡老之称。”[3]据此,笔者认为“祭尊”为主持里中祭祀活动的乡里长老。此外,从里祭尊所拥有的大量官印也可以看出,在汉代,里祭尊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参与乡里社会的基层管理。但是,作为汉代基层社会的重要乡官,里祭尊并不是完全属于官方的代表,其存在也具有一定的民间性质,他们会参与民间的重要活动,特别是民间的不具有官方性质的祭祀活动,“祭尊”又可以理解为“里中主傩祭者”,这里所指的“傩祭”应当指由乡民组织的乡里傩祭而非由国家政府组织的“国傩”。里祭尊负责管理民间的乡里祭祀,使得祭祀活动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同时又可以满足乡民的愿望。此外,里祭尊的选拔也并不是由官方直接选拔,而是要经过民间的认可,祭尊也往往是选取“里父老”中更具声望的人来充当,在汉《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劵》中也可以得到佐证,。因此,笔者认为里祭尊作为官方委任的乡官,在里治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里祭尊也具有双重属性,即官方性质以及民间性质,是汉代在基层社会中用于教化民众的角色,保障民间乡里祭祀以及周边事宜的顺利进行等等。

二、里祭尊与里父老的关系

里祭尊的选任程序就是选择里父老中更具声望的人充任。里父老和里祭尊都是汉代里治中的重要部分,两者具有怎样的关系呢?东汉何休在《春秋公羊解传集诂》中说:“选其有耆老高德者名曰父老。”[4]由此可见里父老也是重要里吏之一,并且其选举标准有年龄及品德两项,就此可知里父老的选任标准首先就是年纪。其中最能证明两者等次关系的就是汉《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券》,券文首行就提及“建初二年(77)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亻单祭尊于季、主疏左巨等廿五人,共为约束石券里治中,乃以永平十五(72)年六月中,造起亻单,敛钱共有六万”关于券文的释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两派,一种认为应断为“建初二年(77)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亻单祭尊于季……”,即于季具有“里父老”以及“亻单祭尊”这两种不同身份,另一种认为应断为“建初二年(77)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亻单,祭尊于季……”,这里于季仅为祭尊,“侍”可等同于“事”,廷则为乡廷,父老亻单则为因乡廷要求解决里父老的轮流充任问题而召集起来的一种临时组织。虽然对于石券的释读各家各执己见,但是无论依据哪一种看法,都可以得知“祭尊”等级高于“父老”。在第一种说法中,于季为这次活动的领导者召集里父老与会探讨里父老的选任问题,既然有权力能召集里父老,其等级必然在父老之上,在于季的两个身份“亻单祭尊”“里父老”中也只有前者可以满足要求。在第二种说法中,祭尊于季名列二十五人的首位,显然地位最为重要,也可以得知“祭尊”的等级高于“父老”。张信通在《汉代的里祭尊》一文中指出在汉代的里中,祭尊和父老的数目也不同,前者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后者。[5]同时,在相关文献当中,两者又有众多联系。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曾提及:“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在汉代,祭祀根据行政单位的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史记·封禅书》载: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 ‘可。’”[6]县及以上,祭祀皆由国家统一负责,在里中社祭则由居民自理。在乡里社祭当中,宰分牛羊是很常见的,而这一过程由里父老负责,因此,在汉代里父老和里祭尊的职责并不是完全割裂的,里父老也会行使里祭尊的职责。《春秋繁露·义证》中也提及了一个例子,“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皆斋三日,各衣时衣。具豚一,黍盐美酒财足,祭社。击鼓三日,而祝。”[7],社祭活动的中心就是止雨、求雨等事宜,这里提及的是有关止雨的过程理应由负责社祭的里祭尊进行主持,但是却由里父老主持。这里所提及的“父老”也会代为行使里祭尊有关的职责。因此,里祭尊与里父老二者区别与联系并存,虽然里祭尊等级高于里父老,但是里父老亦可代行里祭尊的某些职责。

三、里父老与里祭尊的职权界定

《侍廷里父老买田约束石券》中说“二十五人”[8],而写这个石券的于季的身份是“侍廷里父老、亻单祭尊”,可以推断出祭尊是在父老中选拔出来的,是父老中的元长者,故可以认为祭尊的权力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父老。因此,可以从里父老入手知晓祭尊的部分职责。

汉代推选年高德重者,称“父老”,由他们来代替政府统治国家的最底层社会,他们成为了乡间的领袖人物、被里的人供奉。关于父老的权力,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组成及领导亻单

从《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券》内容入手,可知是由于季、左巨等二十五人组织收敛钱财后组成了侍廷里亻单。由于缺少更多史料,难以断定所有的父老是否都承担组织亻单的使命的,但可以确定的是“组成亻单”这一职责肯定是为父老所拥有的。同时,石券还记载:“亻单中其有訾次 、当给为里父老者,共以容田借与,得收田上毛物谷粮自给……即訾下不中还田,转与当为父老者”,可以推敲出,“訾”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资格称为“父老”的重要条件。因此能成为里父老的人应当拥有丰厚的家资。

(二)拥有亻单里容田的使用权

关于容田的具体性质,学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俞伟超认为容田是一种“礼仪之田”,具体来说,指这类田存在的意义是为礼仪活动提供经费、其收成主要用于祭祀等大型活动;林甘泉在《侍廷里父老亻单与古代公社组织残余问题》一文中,他认为这种容田是对于父老处理亻单中事务的一种报酬[9];张金光在《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的几个问题》中则认为容田是用于对亻单内德高望重的父老们的一种奖励,同时也是对亻单内举办活动、消耗父老们家訾时的一种补偿。但无论如何,根据《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亻单中其有訾次,当给为里父老者,共以容田借与,得收田上毛物谷粮自给”,可知容田是亻单里的共有财产,但是却“借”给了里父老,并且容田里收获的物品由父老们所得,这表明父老拥有亻单里容田的使用权,亻单中各普通户只在名义上拥有这些土地,真正的受益者是父老。

(三)作为官方权力和基层管理的交汇点、结合点

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汉朝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办法对某些基层社会实行全面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里父老作为基层组织中的掌权者很容易受到官府的拉拢。一旦得到官方的承认,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得到官府的认可,父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连接官府和基层的中间人。《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阳,进幸汝南南顿县舍,置酒会,赐吏人,复南顿田租岁。父老前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 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吏人又言:‘陛下实惜之,何言谦也?”[10],在汉代,皇帝驾临时,本地官员都要出城门迎接,官阶高者跪于前,低者于后,从这里可以看出,“父老”甚至和“吏”这种公务人员可以并说,由此看见父老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汉代基层治理的重要负责人,里父老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保境安民的职责,他们虽然不是官方政治体系中的执行者,却得到了官府的承认。官府依靠他们在一些权力难以达到或者难以有效控制的地区实现命令抵达,对于父老们,因为他们本就是由本亻单选举产生的,拥有极高的声望和丰厚的财产,在官府承认他们后,他们的“统治权”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承认和合法性。这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当然,由于父老们本就在本亻单内享有声望、拥有特权,因此这种相互关系实际收益更大的是官方。

父老的职责、权力大致包括以上几点。里祭尊是里父老这一群体中更为高贵的存在,因此在享有里父老的全部权力的同时,从已有史料推断,里祭尊大致还拥有两个特权。

1.主持祭祀

祭尊主持祭祀的全过程。祭坛的选址和建造、祭祀时所穿的衣服、所使用的乐器都会亲自负责。祭祀的选址十分讲究,苏舆《春秋繁露·义证》记载:“春旱求雨……于邑东门之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夏求雨……为四通之坛于邑南门之外,方七尺”,秋季“为四通之坛,于邑西门之外,方九尺”;关于服装,春季“服苍衣……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啬夫服青衣而立之”,夏季“壮者七人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啬夫服赤衣而立之”。[12]

祭祀过程中以安排祭祀用品为主要部分。汉代祭祀用品需求量很大,“祭之以生鱼八,玄酒,具清酒、膊脯”“具老豭猪一,置之于里北门之外;市中亦置豭猪一”,祭祀中,尤其以肉为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但是肉并不是平民百姓能轻易得到的,这种情况下,需要调动整个乡里的资源以满足祭祀用品的需求。祭祀前后如此庞大的消耗,需要一个强有力、能使众人信服的核心领导,即祭尊。

2.使用印

印,《说文解字》解释为“执政所持信也”。目前已经发现大量带有“祭尊”字样的印,如南孟祭尊、上官祭尊、宜士祭尊、始乐亻单祭尊等,显而易见,这些用来证明自己身份的印是各位祭尊所使用的,作为一种信物而存在,证明自己的“执政身份”,即在乡里中的统治地位。而若仅在本乡里进行交流沟通,并不需要用印,据此可以推断祭尊之印主要应是用于和官府、其他乡里沟通的。这样,祭尊作为上下级、平级治理机构之间沟通者的身份就再次得到了证明。

四、总结

总而言之,里祭尊和里父老作为汉代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他们的存在影响了汉代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内,他们即既拥有丰厚的财产,也是年龄上的德高望重者,作为“统治者”阶层而存在,负责乡里事务的管理;对外,他们承担维持政治机制运行的作用,正是有了他们,地方宗族势力得以和官方政治势力更容易地建立和保持联系。

猜你喜欢

官府
古代诉讼
清代社会管理的流弊
清末社会生物链
心境
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武松打虎”背后的腐败
善良的底线
直躬巧辩得自救
梁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