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部审计视域刍议企业内控流程梳理与风险管理问题

2022-09-14

经济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徐 帅

从我国近年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内部审计组织开始接管企业的风险管理,并且将风险管理看成企业内部审计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行业的一系列认证,而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的最新定义,把内部评价和审计作为控制企业风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作出明确的阐述,针对于风险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给出对策。

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的环境和企业当中必须有风险的存在,这就可能会成为导致经济损失和损害自身的不确定因素。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了解到风险因素。风险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理因素;第二类是道德因素;第三类是心理因素。这三类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当中一个特殊的管理工作,是企业追求利益和稳定发展的目标,也是人们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根据以前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年来针对风险管理方面的科学成就来看,对于风险管理,有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者组织当中控制偶然性损失的风险,而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则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于风险的测定和控制来降低成本损失的一种方式。根据这些学者的个人观点,可以总结出风险管理的几个特点:首先,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其中包含风险控制识别以及衡量等部分;其次就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和减少损失;最后是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二、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内控流程和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审计监督效能提升不足

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审计监督效能提升方面不足。一是审计模式比较单一。在企业审计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体,而且间隔时间都比较长,发现问题也比较滞后,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的过程也主要依靠财务人员协助管理审计情况,审计资源很难应对日益增长的资产规模覆盖频率。二是事后监督模式相对滞后业务发展速度。企业当中的事前防控审计能力需要加强,对于同级监督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等重点难点突破,仍然没有做好相关工作。三是对于一些重大决策的执行以及业务流程的审计导向性比较弱。四是会受到审计资源的限制,导致企业在发展中审计覆盖率没有达到相应的范围。

(二)没有做好整改机制

在企业内部流程梳理与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有部分企业存在对整改机制的畏难情绪,对于审计整改机制没有放到实处,也没有将这一问题与企业未来长久的发展结合起来,有些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及时整改,有些整改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的做好审计机制的改革工作,个别部门虽然也提出了对于审计机制进行整改,但是整改计划只是标语化、口号化并没有结合到实处,更没有相应的整改力度;追责力度的认识不到位,既然是要整改审计机制,那么就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但是很多单位对于责任追究工作没有相应的重视,导致企业中的责任追究开展工作不到位。

(三)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审计机制在企业内部流程控制与风险管理当中还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到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也是企业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滞后的信息化建设根本就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的发展需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会越来越走向信息化、技术化,而滞后的审计信息建设也不能和企业内的业务系统数据形成有效的集成;此外,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审计知识,在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审计人员。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应该可以将审计机制以及经验快速地转化成计算机语言,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庞大的数据分析工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方面专业人员非常缺乏;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缺乏统一的计算及审计标准,没有相应的标准,很难对审计的结果和价值做好有效的判断。

(四)缺乏资源建设

我国的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员结构和专业能力,与当前企业的要求不相匹配。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筑施工,而内部审计方面是由财务审计为主,进而在工程造价、商务审计方面就缺乏相应的人员,而且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也没有能够独立承担审计项目的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的审计效率;此外,审计部门的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也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企业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三、整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也必须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并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弄清楚自身与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上的关系,而且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当中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于风险管理当中审计的应用,充分发挥审计文化在风险管理当中的作用,强化整体人员的风险意识。笔者所在的企业目前为了强化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已经与纪检监察、商法、财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了碰头例会的制度,从根本上做到了信息交流、互通线索共享,并且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也形成了结果处理机制,从根本上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信息有效交流沟通,也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有效地强化企业内部的风险意识,并且和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的发展效率。

(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而且涉及风险管理机制,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以企业自身的情况为基础,然后再结合内部审计,完善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好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并且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全程监控。笔者所在的企业,已经进一步开始推动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委员会,并且履行职责,建立起健全的审计管理机制。除了审计管理机制以外,一些重大的审计成果也开始向党委会、董事会报告,并且形成相应的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出监督委员的监督作用。对于一些屡教不改或者是有重大违规的行为,及时交给督办,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力度,发挥审计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完善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而且一些重大的审计成果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核实。

(三)不断完善内控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风险管理活动和内部审计活动是具有一致性的,风险管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因素,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内控机制,将内审和风险管理这两项工作相互结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善内控机制这一方面,笔者所在的企业主要是围绕监督追责和持续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形成系统联动,进一步完善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细则,并且定时召开例会,加大政策宣传,规范引导规则活动的开展。此外,也做到了强化内控管理,并且拓展内控测试向实质审计延伸,将内控测试和内控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切实提升企业内部的整治能力,确保企业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行。

(四)提升审计部门地位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分开管理,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具有自身客观和公正的特点。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持自身的客观性,确保得出的审计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够根据内审的结果,解决公司当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笔者所在企业的审计部门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并且紧跟时代的脚步,继续开展审计能力提升的活动,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培训和外部对标,并且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并且着重培养审计信息方面的人才,构建“业审一体”的信息平台,探索互联网审计,从根本上提高审计的实效性以及审计质量。

四、结语

有些企业内控流程当中对于内控风险关注较少,也没有完善的管理计划,而且企业的参与程度比较低,审计的结果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只要这些企业能够强化相关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提升审计部门的地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改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做好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