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视域下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22-09-14邵泽冉王溪镁朱敬尧

经济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诈骗心理健康心理

●郭 欣 邵泽冉 王溪镁 赵 妍 朱敬尧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防范,高校应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重点区域。2021年10月份,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106所高校大学生发起电信网络诈骗主题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显示,2746名调查者中有10.09%的人曾掉进诈骗陷阱,31.25%的人曾遭遇过诈骗但没有上当,50.98%受访者身边有人有被骗经历,仅25.97%受访者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听说过身边人遭遇诈骗。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电信诈骗方式千变万化,受骗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对社会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相比较物质损失,电信诈骗所带来的“精神损失”往往更是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棵稻草,社会就业、学术内卷、疫情封校等等问题导致大学生面临的心理负担比以往都更为沉重,电信诈骗这一“飞来横祸”只会让学生的心理状况雪上加霜,而长辈、社会各界往往只注重因此而带来的财务损失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研究电信诈骗犯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减少大学生受骗后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遭遇诈骗后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呼吁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更加专业的研究,对大学生受骗后产生的心理健康损害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研究路径

以全方位归纳大学生受骗后心理影响为目标,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主体切入,通过分析问卷所得的数据、分析媒体公开及身边受骗经典案例、查找书籍、询问相关专业人士(网络)四个维度,并将这四个维度分别从诈骗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总结出受骗的类型、程度、原因,并将不同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对比,最终得出所需数据。

实施过程共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社会现状反映的问题制作了调查问卷,收集到有效问卷加上走访案例,得到相对全面的数据之后进行逐步分析,初步得到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法等结果。第二阶段:对上一阶段根据问卷得出的数据与结论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寻找受骗的原因与受骗后心理状况,总结出一些影响受骗者心理健康的表象。第三阶段:先通过大学生常用平台寻找电信诈骗的案例;再根据条件对近期案件进行筛选;在得到同意后,通过当事人记录案件细节,最后对案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各案件的共性及差异性。第四阶段: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信息,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受电信诈骗后的心理影响,总结出了关键的信息。第五阶段:受疫情影响,条件受限,主要通过网络咨询相关人士,研究电信诈骗及心理相关的内容,进行最终汇总分析。

二、电信诈骗的类型、特点

表1电信诈骗的类型

表2电信诈骗的特点

三、大学生受骗原因及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分析

(一)受骗原因分析

1.从个人层面分析。(1)心理方面。利用大学生心思单纯、充满好奇信任的心理;有些大学生有贪小便宜、不劳而获的心理;有些大学生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不会被骗;诈骗分子告知大学生有违法行为,产生恐慌心理。(2)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受骗者碍于面子,很少刨根究底,不懂得拒绝,防范意识不高。(3)价值观偏离。不理智考虑自己经济负担能力,而为了超前消费去选择刷单等行为,导致被诈骗。(4)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感情用事,毫不犹豫去相信别人的话,有囫囵吞枣的同情、怜惜之心。

2.从家庭层面分析。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导致大学生的内心极度缺爱,让诈骗分子有隙可乘。家庭的一味溺爱和顺从,让有些大学生在遭受诈骗时一意孤行。

3.从学校层面分析。(1)学校宣传教育活动较少。大学生更多地是通过一些社交软件了解到电信诈骗事件的具体相关内容及防范措施,而不是学校的教育。(2)学校心理教育不到位。受骗后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他们的认知里,当外界知道自身的经历后第一反应是会被嘲笑、讽刺而不是获得帮助,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4.从社会层面分析。(1)犯罪成本低利润高。诈骗分子只需一个电子产品,不需有具体的办公地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可以实施诈骗。(2)网络监管执行力不强。生活中大家离不开手机,会经常接到骚扰电话、垃圾信息以及社交软件的陌生好友添加。

(二)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身心健康对于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新冠疫情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长时间的居家使大学生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网络发展的风险性也使得大学生受到诈骗后产生最大的影响是心理健康。电信诈骗产生的心理影响通常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自尊心强,害怕遭受他人的耻笑。当代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较高,思想前卫,对待电信诈骗大都是“看客”身份的围观。受到诈骗后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相信自己也会被骗,更害怕因此被他人嘲笑。

2.价值观受到扭曲。遭受电信诈骗的大学生很多因内心产生侥幸、贪图小利等心理,失去了理智,最终上当受骗。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任何成就都是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可以获得的。只有这样,才会减少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

3.受害者因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产生自责、后悔等消极情绪。电信诈骗导致多少家庭资不抵债。面对父母的责备、家庭的落魄,一些人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很多家庭往往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上有所缺失。对子女在网络上的道德素养情况把握不准,很难给出有效的指引和解决办法。

4.失去对社会的信心,埋怨和抱怨社会。大学生受到诈骗后,对自己、对他人,甚至是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这种心理是受到创伤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的实践经验,生活中也缺乏警惕心和识别能力,不会学以致用。

5.受骗后封闭自己,不敢再和社会接触,导致抑郁。很多大学生在受骗后掉入情绪中无法自拔,甚至再看到陌生来电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生怕自己再次受骗。她们逐渐封闭自己,陡然减少社交活动,长期如此导致抑郁,危害身心健康。

四、消除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和家庭成员,对文化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社会舆论等影响更为敏感,导致他们在面对电信诈骗事件时相比较其他社会人员更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建立的外部解决措施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心理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一)个人层面

1.正确认识挫折,认真总结教训。跌宕起伏的人生意味着挫折会伴随我们一生,所以大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挫折,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自我反省找出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的原因,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但绝非一味的自责。

2.积极的心理调适,合理的精神宣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通过合理的宣泄去化解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身心健康。

3.敢于面对错误,及时向外寻求帮助。当电信诈骗事件发生后,大学生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与外界沟通,不能憋在心里,导致对心理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4.正确面对心理阴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在遭受电信诈骗后,通常会由此产生对社会、对身边人的过度不信任,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疏导,让大学生重新建立心理防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加强自身电信诈骗防范意识。只依靠外界是不够的,大学生更多地需要提高自己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例如:不轻信诈骗信息、不随意浏览不良网站、不从非正当渠道下载App等,从根源上减少被电信诈骗的可能,从而减少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

(二)家庭层面

1.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子女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在子女遇到困难时有一个心理缓冲,为子女提供一个不良情绪的发泄口,给子女提供积极乐观的动力源泉,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有良好的心态。

2.加强对子女的危机教育,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前,家长有责任对其进行危机教育,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子女理性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危机教育要融进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子女对于外界的诱惑要存有警惕心和防范心,不可轻易相信他人。

(三)学校层面

1.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当学生遇到电信诈骗后,学校应第一时间对学生做到充分了解、特别关心、及时解决,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尽可能避免由于电信诈骗引发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2.多开展电信诈骗科普类型的讲座。学校关于电信诈骗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对危机的认识停留在个别性和偶然性上。学校需加强电信诈骗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学生强化自己的危机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如果不幸遇到此类事件,该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

3.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被电信诈骗的绝大部分原因是诈骗分子利用其“贪小便宜”“侥幸”等心理对其进行诈骗。所以,平日学校需针对这样的心理纠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四)社会层面

建立关爱心理健康的公益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建立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公益服务机构,在学生遇到问题但又碍于面子不愿与熟人倾诉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正向、良好的指引与疏导,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五、综述

青年受骗者普遍具有直觉性的思维方式、冲动型的决策风格、一般信任水平高和情绪控制力差等特征,这也是导致电信诈骗多发于大学生的重要因素。目前,电信诈骗在高校校园中持续发生,大学生受骗已经不仅是校园安全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受骗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诈骗的防范和应对体系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构建,仅仅依靠校园、家庭、朋友的口头劝说远不能够对大学生网络受骗起到真正有效的防范治理作用。因此研究电信诈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大学生受骗后心理干预体系,创建一个良好的电信环境尤为重要。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风险高不仅仅是大学生防范意识不高的个人问题,也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诈骗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