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22-09-14韦松吟

科技风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韦松吟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重要事项之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生心理素质。目前,在诸多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上课讲授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下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本文阐述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体验式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产生的作用和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提出构建和完善体验式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从而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良性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性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因此它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授方法也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以直接经验和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主,而非教师;课程评价方式以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方式进行考量,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公平,也让学生满意和接受。可见,构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必要和可行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创设活动主题和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启发,激发学生新的认知、情感和体会,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现,使教师在做心理疏导的同时又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并在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授课班级规模从以前的合班大课转变成为常规小班级上课形式;课时从之前的4个课时变为32个课时等。由此可见,学校是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了支持和改进,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然而,这些改变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在面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上,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是不够,存在问题与不足。以高职院校为例,教学方式上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少,即使有少量的团辅课程,也只是一些游戏式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体验感。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用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上是最适合不过的。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教学生在心理上是有区别的,他们的高考分数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较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改革,结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体验、主题活动为主的上课路径,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新课程。另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通过体验互动式的课程和开放式提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行为方式和心理问题,从而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体验式实践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上都是以任课教师为主导,教师则是照本宣科的讲授知识,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需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育人育心的过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在课堂上走进学生心里。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追求,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那么,这就需要老师改进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通过体验式情境的植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让学生有获得感,从而深刻理解和吸收教师讲课的内容。同时,体验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感受、想法作为教学观察的目标,这样的共情方式非常贴切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课程与一般的课程有所不同,需要“理论+体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课程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以外,心理健康课程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从而能够客观地面对心理困惑和生活中的难题。在心理健康课堂上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生活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刻骨铭心地记住老师讲课的要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实践,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表达,学会情绪管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学会思考与反思,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调适和克服困难,抗压能力得到提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心理健康体验式课堂实践中,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不再一味地通过PPT或教材“填鸭式”地讲解课堂内容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前设置与课程有关的教学实体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去锻炼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改变做事做人的方法。学生的改变获得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另外,实践活动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最真实的一面,从而更加有效果地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与此同时,师生双方都体验了教与学的快乐,形成教与学的共同体,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使课堂获得真实的效果反馈

心理健康体验式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直观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使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进行课程反思与改进。体验式实践教学是全员参与的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课程教学的进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从沟通与交流中,可以得出课堂的真实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高职院校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单纯的理论课程对他们来讲是乏味的,也不能很好地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本着实用、实效、可操作的原则,让学生通过教学情景模拟锻炼,调整心理压力并克服困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目标

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要以学生的特点、学情力为出发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此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要有正确的指导思路,保证课程效果的质量与效果。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是要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以自我体验、自我调适为目标,是一个助人自助的教学过程。因此,发展性是体验式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干预性则为辅助的教学作用。高职学生每个人的发展需求不同,因此体验式课程每个单元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都有所不同,学生们有多种发展需求,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体验式课程每次单元课程的目标也不同。比如高职学生在新生入学的学期,作为新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常见的问题有: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因此,课程目标的设计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另外,大一新生可以在开学初的课程中,结合“大学生适应性团辅”来开展。中后期的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在实际的体验教学中,要把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心理实际需求相符合,科学合理地制定每个目标。

(二)制定有生活化、可行性的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明确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开展相应的内容,也就是把内容具体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凝练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切实的生活中提取课程资源,再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参与,这样会大大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因此,课程内容可分为:(1)生活方面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性格与人格、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的矛盾等;(2)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对专业知识的迷茫等;(3)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前景的认识、职业竞争力等。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活动形式开展,课程内容通常都是围绕单个主题开展。如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章节里,课堂上除了讲授相关的知识之外,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学生练习提高自信心的手语操;在“大学生情绪管理”章节,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专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承担与管理,在活动中感悟情绪管理的要点,学会微笑,改善负面消极的情绪。同时,还可以传授学生相关的正念呼吸疗法等;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章节,教师阐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文化自信、戍边英雄等感人事迹,通过“最美逆行者”等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学生感受生命的重要性等。另外,还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业压力管理、宿舍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在活动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启发学生感悟责任与担当的意义,通过完成活动的任务获得存在感,并得到一定的心理调适的知识与技巧,挖掘自我潜能,从而能够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提升。

此外,教学活动设计除了考虑可操作性之外,还要涉及活动参与的广度,要面向全体同学,全员均可参与,要做到全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准备相关的心理团辅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讨论与思考。开展的活动要公平公正,即不会偏向某方面能力突出的同学,也不冷落了那些低调、平时不说话的学生。活动设计应该使全体同学都有获得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学习有质量、有活力。

(三)设置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

有了课程内容,还要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注意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要注意切不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只关注课堂氛围的热闹度,而忽略了活动本身的教育内涵。如果教师没有把控好这一点,就会使课堂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有表面的参与与热闹,而没有课堂教育的深度与学习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学生的需求。

五、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实践教学还没有完整的目标体系,如何使之落实,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只有场地建设到位,才能确保体验式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面规划和设建实训场地和教室,如素质拓展基地、心灵影院、心理健康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二是加强提升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任课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不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与沟通的能力。根据高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学团队采取集体备课方式,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编写校本实践教学教材,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修订实践改革的教学方案,规范课程要求和评价体系,提高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品质。此外,教学团队成员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定期开展校内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或送学校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要加强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改革之后,要收集和反馈在课程实践中的评价,对课程进行进行后续的修订,使课程质量与效果得到更大的进步与提高;四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采用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使学生通过体验式课程的学习,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因为体验式课程改革的目的不是被动地治疗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预防和自我发展;五是加强各系部(学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建设,发挥二级心理工作的阵地作用,充分调动系部(学院)实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主要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要渠道。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以学生体验为关键,活动为主线,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次探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后续还有很多方面要不断地学习与提升,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凝练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