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T 方法的广东船舶制造业发展对策探讨

2022-09-13覃雯琪杨伦庆张洒洒

广东造船 2022年4期
关键词:造船订单船舶

覃雯琪,杨伦庆,张洒洒,欧 婷

(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州 510240)

1 前言

船舶制造业处于整个船舶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其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船舶设计、船舶配套等,下游产业为航运公司或租赁公司,(见图1)。船舶制造的整个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开工下料、零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船台(船坞)合拢;船舶下水、码头舾装;试航交船。

图1 船舶制造行业产业链示图

广东省内造船与修船企业,主要有: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等51 家造修船厂。广东省珠江口区域是我国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造修船厂及其配套企业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具有强劲发展优势。

从广东省今年一季度的三大造船指标看,造船完工量同比上升了18.25%,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上升了81.82%,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上升了18.82%。这种上行态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下面应用PEST 分析法,即一种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框架方法,基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科技(Technology)四个维度,对广东船舶制造业的宏观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 政治(Politics)环境

从宏观政策看,近年来国家制定的海洋政策规划对船舶制造业高度重视,船舶制造业与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大,对船舶制造业的技术、标准、产品发展把舵定向。广东省也出台了系列政策、规划文件,支持重点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表1 为主要相关政策、规范。

表1 船舶制造业相关政策、规划

从表2 所列行业标准法规表看,一系列国际减排战略和防污公约,成为各相关方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主导权、确保技术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场角力。在促进地方或船级社法规更新的同时,还将大大影响船东对新造船的选择和船用燃料生产供应环节,对整个船用能源价值链产生颠覆性的深远影响。

表2 船舶业相关标准法规

3 经济(Economy)环境

船舶制造业属于复杂、综合性强的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对国际经济、国际市场变动较为敏感。2021 年以来,广东船舶制造业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可以归纳为三大特点:

(1)全球新造船市场复苏,订单量激增。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发布的最新《新造船市场总结与展望》及《航运市场总结与展望》,2021 年新签订单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创下历史新高纪录。

(2)国际船舶需求增长势头强劲,我国订单量全球领先,在高端船型细分市场上持续发力。2021 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保持全球领先,广东省内骨干企业也开创良好局面,广船国际全年承接订单超过两百亿元,创历史新高;黄埔文冲公司全年承接新造船订单17型85 艘,完工交船37 艘。

(3)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2021 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6%,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8%。同时,受世界多地新冠疫情蔓延等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主要规格造船板、电缆、油漆等船用物资,分别比年初上涨14%、20%和50%;船用主机、曲轴、螺旋桨等关键船用配套设备,普遍上涨25%左右。使得船舶制造业需要克服成本上升因素影响,即造船企业需要预先进行优选优化降本增效措施,保持企业在造船原材料市场的狂风大浪中仍然具备生存竞争优势。

4 社会(Society)环境

受国内外疫情持续作用,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性和人才跨区域流动受到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国际国内船舶配套供应链不稳定,部件延期交付给船厂按时交付带来较大压力;二是新船订单大幅度增长,加大了骨干船厂对熟练、高端劳动力需求,以及存在高技术领军人才、研发设计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造船企业生产需求匹配不完全适用的情况,需要培训及聘请相关的人才或组建专业队伍。

5 技术(Technology)环境

世界造船已进入数字化造船阶段,国际龙头船企如三星重工、现代重工集团等,都在系统地推进船舶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能工作三大数字化革新。通过在建造各个阶段(采购、设计、生产等)利用信息化管理、仿真与数值模拟、人工智能决策、工艺装备自动化等技术,快捷地组织生产,实现对造船全周期的预测和提效。

多元化能源技术的应用带来机遇,采用氢燃料、环保氨燃料、甲醇双燃料等驱动,船舶动力技术方案大幅增多。LNG 因动力技术相对成熟,已成为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燃料;甲醇、液氢是未来理想的替代燃料,其中氢燃料电池船舶或将成为下一个产业投资布局新风口。

新型高端船舶制造技术,成为产业升级重要引擎。例如:在能源开发领域,海上风电正走向深远海和大容量化,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制造技术成为影响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海上养殖业也来到了智慧渔业时代,各类集成了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养殖工船成为海洋渔业新利器;随着极地科考、北极航线开发的推进,极地船舶制造技术也成为重点攻关领域。

船舶制造业在建造各个阶段的信息化管理、仿真与数值模拟、人工智能决策、工艺装备自动化、船舶舾装单元与模块制作等技术研制应用,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推进船舶制造业的突飞猛进。省内船舶制造业在这股风潮中也异军突起,除了建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外,还承建了各种高技术船型,如我国首艘49 900 t 甲醇双燃料化学品船、大型挖泥船、国内首艘2 000 t 风电平台、LNG 双燃料多用途气体运输船、高级客滚船、碳纤维高速客船等高附加值船舶。

6 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分析可以发现,未来船舶制造业将主要受到四大趋势牵引:一是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依然较高;二是船舶制造订单市场前景乐观;三是行业标准法规对环保的要求提高;四是船舶业供给侧改革将激发企业新一轮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因此,要在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实现提质升级,广东船舶制造业应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对标最新最优,推进以下五点关键路径:

(1) 推动减排技术链条整合,加速造船业绿色化转型

绿色造船需要“设计+生产”双轮驱动。在设计环节上,顺应上游航运业减排大趋势,加快开展氢能船舶等新能源动力船舶制造技术、集成技术研发;利用广东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基础,对接制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研发等关键环节,寻求跨领域横向合作;在生产环节上,深化对国际海事新规范、新公约的研究,通过引入环保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健全绿色管理制度,构建起绿色生产流程。

(2) 强化船舶配套,打造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船舶配套是总装建造的决定因素,对船舶整体成本、性能、效益、质量有重要影响,而广东省现阶段的船舶配套业仍未完善,未来应以市场为主体,聚焦船舶配套中小型企业,打造产业体系优化和创新发展生力军;同时,利用好广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打造面向产业链服务商、合作共享共赢的资源整合平台,加强总装与配套企业的供需对接,提升省内船舶配套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3)布局新船型、做好专精特新产品

在新的一轮订单潮中,大量资金正在被投入到造船业,目前广东的几大造船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4 年。但尽管订单不断增加,风险也在潜伏,当船厂仅承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时会产生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对此,龙头造船企业要加强同船级社、高校、设计所等单位之间的交流,把握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勇攀LNG 船、极地船舶、豪华邮轮、大型挖泥船、万箱级集装箱船、大型风电安装船等高端领域,造大船、特种船、高附加值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广东省建造各种高技术船舶。

(4)进一步打造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

随着多元化发展的推进,造船企业将不断涉足新业务领域。要完善人才体系,贯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一是与本地高校加强优势海洋学科共建,对口设立实习实践基地,发挥高校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同时聚焦国内外高端市场,通过引进或项目合作等各种方式,将领军人才、领先技术带入企业创新链中;还需引入必要的外部专业人才,如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绿色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横向提升企业的实力。

(5)构建数字化造船体系

广东船舶制造企业应紧跟制造业升级大趋势,努力构建“智能化船舶海工设备+数字化船厂”新型生产模式:在设计建造上,加强自动控制、智能监测、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智能船舶航行的操纵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在船舶生产管理上,从设计源头入手,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推进产业体系内外部、上下游互联互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机器人生产线改造等智能化工程,实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负荷均衡、敏捷制造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目标。

7 总结

利用PEST 分析法,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船舶制造业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广东的大型船厂有的订单已经排到2024 年,大型企业的增长带动了中小企业,给广东民营船企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配套国产化率低、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紧张等挑战。广东船舶制造产业要紧紧把握新一轮产业周期,聚焦高附加值、智能、绿色领域,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打造我国造船高地。

猜你喜欢

造船订单船舶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不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