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造船要提防“大而全”
2022-09-13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洪山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林洪山
“ 十三五” 期间,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智能制造“ 三步走” 的战略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 2019-2021 年)》 ,旨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促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制定了《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 版)》,构建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入“十四五”,工信部又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针对船舶工业,《规划》要求聚焦优化、提升从船舶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链条质量效益,以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延伸为切入点,从设计协同化、制造智能化、管理精益化、融资在线化、产品服务化等方向进行数字化转型。
高度离散化的现实制约
目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建设发展比较快的行业有家电、轻工、汽车、飞机等零部件相对稳定、装配流程化制造行业。这些行业零部件数量较少,但批量大,较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或外购,装配环节可以实现流程式作业。其工位固定,工序间可进行皮带输送,节拍稳定,所以机器人等工装容易被采用,数字化转型也就相应容易。船舶制造行业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离散型制造企业:首先,船舶的零部件主要有船体零件、管子零件、舾装零件等,采购时都是按厂家标准生产全球采购,很难实行标准化。虽然舾装零件部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大量铁舾装是单件设计制作,设备与舾装件一般归总装船厂外部供应链管理,属于物流智能管控范畴。船体零件和管子零件生产是典型的按图单件生产,且数量庞大,制造、加工复杂,涉及到船体车间、管子加工两个车间,有几十条生产线、数百个工序工位,而舾装安装、试验涉及的场地和资源更复杂。正是这样,造船业是典型的高度离散型制造、总装行业。
黄埔文冲长洲厂区
广船国际建造的半潜船
由于船厂是劳动密集型重工企业,大部分船厂都是几十年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其流程、设备、厂房布局不易更新调整。另外,船厂各个年代的设备都有,有人工操作的、PLC 程序控制的、单片机、电脑数控的,设备接口不统一,独立操作管理软件也未集成,造成孤岛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在不同阶段并行推进中。这种现实情况严重制约了船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因为这样,我国在推进智能造船时一定要立足实际,提防陷入“大而全”的泥潭。
应找准切入点循序渐进
目前,大多中大型船厂都存在众多老旧设备和大量手工作业。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摆在船舶企业面前的难题。造船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场地设备资源、劳动力资源两大类。加之生产对象即生产设计要提供各类中间产品的图纸,要用生产计划把生产对象与资源匹配起来,时间有序、空间分道,进行流水节拍生产。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智能造船应从场地、设备资源的数字化先入手,先建立覆盖企业全范围的有线及无线网络,制定设备联网接口标准、通讯协议标准,新购的设备需满足企业的设备联网接口要求,旧的设备联网需解决个性化数字化问题。此外,对于与加工质量相关的监控参数、与设备运维寿命相关的参数等,用什么方法采集,都需要进行逐个攻关、改造、突破。
另一方面,要梳理一下智能制造的点、线、面。点是指单个工位的设备,如数控切割机、油压机、数控弯管机、电焊机等。线是指由多个工序组合而成的的生产线,如钢板预处理线、平面分段流水线、型材下料加工线、小管加工线等。面是指车间,包括数字化车间、智能车间。事实上,要一步实现智能制造的难度相当大,而首要任务应是先做好智能制造总体规划和实施路线图。具体到船企,应根据各自条件,选择某些更新改造的设备先行开展数字化示范,以电焊机更新为例,建议要购买数字联网焊机,通过云服务实现焊接工艺的有效控制。随着联网焊机覆盖面加大,焊工应用人数增多,在数据大量积累后就可以应用大数据分析焊机利用率、焊接工时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引进智能生产线,待到设备智能化设备实现大量累积后,则可以联接到车间信息网络,打造数字化车间雏形,然后逐步完善智能工艺,实现智能排产、智能管控,最终建成智能车间。
沪东中华安装5G 采集盒的数字焊机
智能造船要注重效益
船企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造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目前,造船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要实现盈利,除了要把握市场需求,还需要强化精细管理,控制好成本。数字化转型可助力造船精细化提升,所以控制好投入产出,显然是发展智能造船的目标之一。为此,建议从船厂的工位工序效率分析着手,找到效率最低的环节,对目前行业成熟的、效率较高的智能装备或生产线进行改造或引进。
期望尽快实现投资回报,是每一家船企实现智能造船的初衷。对此,可用能效率、工时、决策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衡量,譬如采用条材智能生产线、小组立智能生产线后要分析生产效率提升了多少、工时和决策时间减少了多少。目前,我国骨干船企制造过程整体自动化率为38%左右,远低于日韩船企的70%,即使有些船企已实现10 多条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智能车间。这说明我国船企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空间还很大。面对未来,只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确保成本控制和智能化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设计协同化、制造智能化、管理精益化、产品服务化等方向进行造船数字化转型,我国造船业就一定会在全球性智能制造潮流中大有作为、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