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的融合

2022-09-13王彦彦梁雪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1期
关键词:妇产科思政课程

王彦彦,朱 敏,梁雪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 妇科,广东 广州 51040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从事医学高等教育的工作团队,需要紧跟党的号召,积极自觉投入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临床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

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及思维方法,阐述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辩证、治疗及防治。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中强调人文情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融合了疾病、健康、社会、心理、伦理、法制等多因素。全面打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团队建设,将中医文化价值观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业内涵的同时,使其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有文化、有内涵、有自信的课堂教学。这对培养具备良好医德医风、内外兼修、与时俱进、有家国情怀、敢担当的中医特色人才意义重大。

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中西医学两种临床思维模式,使其掌握妇产科疾病诊疗方法,指导日后临床医疗实践,使其领会到二者疗效增益与互补作用为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旨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与时俱进,有中医自信,勇于担当,做党和人民信赖的中医特色人才,并以此作为思政育人的目标。

三、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设计

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守初心、铸信念、强人文、有大爱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科学合理拓展本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一)思想政治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及思维方法;相互借鉴,来认识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以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课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将中医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设思想政治教学大纲,从全局的角度布局课程思政教育;其次,细化到每一章节的思政目标、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业内涵的同时,使其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博大精深;最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有文化、有内涵、有自信的课堂教学,同时培养医学生的医学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及职业道德规范。

(二)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学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以新时代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取得的新成果鼓舞学生的自信,用伟大复兴需要激励学生的担当。在讲授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中,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人物、著作、成就以图文并茂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无形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内心深处。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内涵的同时,让学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医哲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中医、热爱祖国的热情。

(三)个人品格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培养学生将敬畏生命、慎独精神融入课程专业教学。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有云:“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这与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中医学所倡导的医德观念既一脉相承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国情内涵。妇产科界名医辈出,每一位医家的事迹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政治案例,在培养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生,树人先立德,具有很好的典范和指引作用。

(四)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基本同步的演进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峰往往推动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高峰。通过在课堂教学、临床见习等环节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古今名医成长成才的经历过程等内容,将临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与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有机融合,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医的热爱。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用两套理论和思维方式引导和倡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深刻理解在现代科学文化环境中学习中医学的艰巨性。正确认识中医学的文化本质和科学实质。不能以西方科学的标准衡量中医学乃至中华文化,也不能全部否定西方科学的先进性。中医学习最需要的是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西医学的能力。

(五)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思政元素最基本的承载点。本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将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将可能涉及的临床应用、法律法规、社会、生活、哲学等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融合。例如,讲授更年期综合征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关爱周围更年期的女性身心健康,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尤其是中医学,强调心身同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随时给予患者温暖和关爱,在诊疗过程中最大限度获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培养学生同情、关心病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素养。

(六)讲故事寓思政

通过讲述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学科与专业成就、重要事件、医学家与国医大师的故事、教师个人的经历与感悟等故事背后的故事,从中发掘、呈现和升华出价值观。比如通过岭南名家何梦瑶弃官从医的事迹,传达医生爱伤的观念,以及奉献精神。团队的许多教师都有拜国医大师、名中医学习的经历,可以将大师如何对待病人、如何细致地诊治疾病、如何运用中医思维治疗疑难疾病,以及他们的学术思想及经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更易使学生产生共情,给学生的内心埋下“向阳”的种子,树立仁心仁术的榜样。

(七)讲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将临床或科研中成功的案例,比如一些院内制剂的研究,如何从几代人的接力科研、不断精进,到成为专利成果,让学生知道对医学的研究是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的。此外失败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思政元素,特别是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教训、警示性案例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冲击力度较大,可以适当分享临床中一些误诊、漏诊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理解,同时将医学责任心根植在学生的心中。

(八)对流言和反面教材的辨识与分析

通过剖析流言,让学生学会科学理性地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提高甄别意识、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针对现在网络视频中一些伪命题,夸大女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关系,造成女性对宫颈正常生理表现及HPV病毒感染的过度恐慌,病急乱投医,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财产损失;或者一些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患者讳疾忌医,听信美容护理或保健产品的营销,造成疾病进展甚至重度贫血、肿瘤转移等严重后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伪存真,用科普宣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辨识与分析能力。

(九)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

将社会热点及分析与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相关联,比如“十四五”规划、疫情、国家大健康战略、医疗改革政策等。当今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不仅包括生命全要素的健康、生命全周期的健康,还涵盖生活全方位的健康和生态全环境的健康。通过一些患者在看到医生的健康宣教微视频后,有病早就诊、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获益的例子,让健康中国的理念落地,并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入进来,聚焦和提炼背后的中医文化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的中医自信。通过拓宽学科的发展方向、动态,对国家需求的认知与判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志向,寻找职业需求与自我职业定位,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十)临床实践模拟

操作能力相关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发掘包括模拟与真实场景,培养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包括语言、情感、操作、尊重等,从临床实践模拟中将职业伦理、责任心、同理心、专业认同、团队意识、医患关系融入教学。比如模拟疫情背景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救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急症的分辨力、关爱生命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以及疫情防控的意识等。

四、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方法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炼“仁生才”“德生艺”思政元素,编写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式教学案例,创新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情景式教学法、文献精读法、研讨启发法、实践教学法等,开展全过程、多样化、覆盖广的课程思政教育,促进课堂内容升华,赋予教学灵魂和生命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辅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符合时代的进展。课程团队多年来坚持开发和使用视频教学课程,2018年底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慕课的建设;2019年顺利完成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内慕课建设,2020年申报广东省一流省级线上课程。

五、评价体系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思政育人的评价以课堂讨论、写思政相关的学习心得等形式,最后结合期末考试,构建多维的评价体系。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考核要点,包括病例讨论的素材、期末考试中关于思政内容的考点。

结语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求深入挖掘传统经典中医药文化领域的教学资源,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思政课程教育将与大学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守正创新,以盐溶于汤、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社会主义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妇产科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