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评价理念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初探

2022-09-13崔英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阶段评价

崔英杰,陈 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学强调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辅以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然而,新型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依然不高,自主学习动力依然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探索,解决现存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一、混合教学模式问题思考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网络课程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融合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引导、激励、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理论上看,混合教学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从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混合学习很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线下“两张皮”,学习经验缺乏连续性,碎片化知识难以内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未被充分挖掘,仅借助教学平台推送教学资源、仍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态广泛存在。线上教学资源碎片化处理,虽然对某些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却没有依据教学理念与线下的教学活动进行关联,没有关注学生对线上碎片化知识的内化,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在线学习难以监督,学生缺乏自控力。传统课堂上,学生签到参与学习而并非有效参与是高职学生学习状态的普遍写照,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度。当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特别是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的情况下,学生缺乏自控力就使得在线学习无法有效开展。

3.网络反馈效果欠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反思能力。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平台的自动评价功能、交互功能等为教学反馈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反馈结果关注度不高,能够进行反思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学习经验缺乏连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关注知识内化的过程;在线缺乏自控力是由于教师没有收集、利用学习过程相关的数据;主动性和反思能力缺乏是由于教学中只有他评而没有自评。换言之,实现有效混合学习的途径根源都指向了评价。学习评价应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嵌入教学过程中,其结果既能够反映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又能够引导师生调整与改进教、学、评相互作用,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学习评价——伴随式评价

学习评价的理念和定义不断发展,经历从“对学习的评价”发展到“促进学习的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下,学习评价更聚焦于学习,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鼓励教师结合评价结果诊断学生学习,并调整教学设计和活动。

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升级与变革,学习数据的种类与内容日益丰富,信息化手段支撑学习评价进入了“促进学习评价”的“伴随”取向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评价强调数据对教学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关注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期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持续的采集、分析与应用,基于学习数据开展更加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

在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教学应用热潮下,对伴随式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学者的关注。任友群教授在“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的主题报告,指出“伴随式评价应伴随生活全领域、伴随学习全过程、伴随个体自适应”,形成了伴随式评价的概念。李锋博士将“伴随学习全过程”这一特征引入在线学习评价中,认为伴随式评价是一种伴随学习过程发生的评价,能够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干预,并分别基于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和态度发展设计了评价内容,丰富了伴随式评价的内涵。王小根教授从课堂教学角度对伴随式评价进行了解读,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节点,从评价的时间、目的、内容、主体和工具五个层面构建了伴随式评价的设计框架并给出案例,为其他课程教学引入伴随式评价理念提供了借鉴。

本文借鉴了王小根教授对伴随式评价的教学解读,面向课堂教学全过程采集数据并加以评价,评价结果又及时反馈和作用于教学过程,评价反馈与教学“伴随”发生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式。

三、伴随式评价活动体系构建思路

如前所述,伴随式评价以促进学习为理念,以伴随教学全过程为趋势,是丰富数据支持下发展而来的评价方式。以此为基础,积极构建全过程、多方位、多主体的伴随式评价活动体系。

(一)全过程

混合教学模式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的结合,评价伴随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包括线上、线下两个教学环境,以及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教师在各个教学阶段及时作出评判与反馈,适时纠偏,并关注线上资源的知识内化,实现线上与线下、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此外,为了做好课程教学准备,将首次评价的时间节点提前到课程正式开始前,即教学准备阶段,以支持教师进行针对教学对象的适应性教学方案设计。

(二)多方位

评价主体在每一个阶段实现的评价目的各不相同。其中,教学准备阶段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支撑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课前是为了诊断学生预习情况,支撑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引课堂教学开展;课中是为了诊断课堂学习情况,促进课堂互动,支撑课程教学的调整和改进;课后则主要为了再次诊断教学和学习效果,支撑教师教学调整和学生分层次学习。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的内容不同,采集、分析的数据也不同。教学准备阶段,评价内容包含学习态度分析、学习习惯统计和前导课程测评等。教学过程中,课前阶段的评价内容包含前导知识测评、资源学习记录和预习知识测评等;课中阶段的评价内容包含课堂考勤统计、问答参与记录、动手实操观察、合作表现互评和随堂测验分析等;课后阶段的评价内容包含任务完成统计、资源学习记录、自主学习能力、互动讨论记录和第二课堂参与等。基于各评价目的,进行多方位内容的评价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控能力。

(三)多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参与到学习评价中。通过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没学到什么,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通过互评,让学生了解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明晰自己的长处短处,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学生、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以及了解学生风格和习惯的辅导员都可共同参与评价。

四、融入伴随式评价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互联网+”时代,慕课、微课、电子课件等学习资源,试题库等练习资源、虚拟实验室等环境资源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线上教学资源保障。学堂在线、雨课堂、职教云等专业教学平台作为资源存储和传播的载体,则提供了师生交互、资料分享、教学活动开展、学习评价数据反馈等多种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支持高职院校将伴随式评价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学。此外,随着“双高计划”的建设与实施,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学生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重视实践能力的工科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普遍的教与学需求,将伴随式评价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探索。

(一)课程开始前

为了做好课程教学准备,学习评价应提前到课程正式开始前,旨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以支持教师进行针对教学对象的适应性教学方案设计。学情,通常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兴趣等内容的综合描述,设置在这里开展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先修课程的掌握情况。

(二)课程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见图1)。

图1 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阶段进行学习评价,是为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诊断,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此阶段的教学和评价活动可借助在线专业教学平台,教师发布视频、电子课件等资源,让学生安排时间完成预习,并设置学习考核和前导知识测评。通过采集知识考查成绩、资源学习记录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和在线学习效果进行判断,进而对课中的教学和评价活动提供指引。这一阶段教师设置评价内容和指标时,侧重于对学生信息处理、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课中阶段进行学习评价,是为了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进行诊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上的问题,以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与优化。此阶段的教学和评价活动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在线专业教学平台,结合课堂实操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判断。

课后阶段进行学习评价,是为了帮助师生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再次评判。教师通过发布课后作业进行学情诊断,判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内化情况,评判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供分层次的学习资源与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自我诊断,结合教师的结果反馈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加强知识内化、实现知识拓展,并完成相应的练习或实操。最后,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过程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而对下一次循环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学生同步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加强学习和自我调整,为配合下一次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这一阶段的评价可以拓展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关注的是学生信息处理、自主学习、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动手实践、创新创业、科技社团、参加大赛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结语

本文设计的融入伴随式评价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是依据教育教学理念对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进行了有机关联的教学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教学平台,发布线上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进行课程预习、知识理解或拓展学习,这些资源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或学习更高层次的相关内容。教师将学习评价嵌入课程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能够提升学生课程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有效参与程度、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意识与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学习反思。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阶段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