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在赶来的路上
2022-09-13沙子
文|沙子
在城市游走,却向往自然;为艺术倾倒,反向生活掘进;向天而歌,哪怕喉咙沙哑。
曾经看过达芬奇的光影展,借助现代技术,达芬奇的手稿在光影中都能一页一页翻动。在那些草稿里,有蒙娜丽莎最初的微笑,也有如医科生般精确的写实,还有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细节里你能看到一个艺术家怎么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融合为一体。
人们曾经对艺术世界充满骄傲,那里或许是人工智能的最后一片净土。不过现在一切充满了变数。
现在最流行的事,是用AI来绘画。只要输入关键词,无论是达芬奇还是梵高,都可以变成现成的元素,甚至更立体更梦幻。你还可以描述自己的梦境,让AI把它变成一幅画。看过一些这类作品,其对色彩的运用让人瞠目结舌。某种程度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梦会如此逼真,看上去如此惊世骇俗。对色彩和绘画技巧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利用这样的软件来作画,这使我们避开了那些成为画家必经的训练,不必掌握素描,不必理会明暗,不必考虑笔触,这些AI会处理,我们要表达的只是心中某种念想,眼中的风景或是某时某刻的记忆,这些内容会转化成绘画。AI有可能画出一幅超过《救世主》的画吗?它的创作力会超越艺术家的某种界限吧。
我的一个朋友在学着画油画,他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油彩,线条,色块,以及自己的野心。他也用AI画过,我问他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他说AI抽取了我心中的想象,但是只有我自己拿笔接触画布的时候,我才会感觉到那些色彩的生动,就像我们拍完照后往往不会再回头去看,但是拍照的瞬间你总是想抓住些什么。但他也相信,如果有画师会利用AI来创作,一定会有超越达芬奇的人出现。既然AI能在算力上打败最好的棋手,自然也可以在绘画上超越无数庸俗的画家,只要有创造力的天才出现,就可以把技术变成艺术。
正如我喜爱的霍克尼,他用苹果手机绘出的画已经让世人大吃一惊。那么,也可以用AI写诗,甚至作曲,人人都可以凭借科技的进步而成为艺术家。
这是一种进步,我觉得。于我而言,音乐始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五线谱只会让我如读天书。但是如果AI能读懂我的心声,把我的情绪转化成一种音乐,也有可能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乐曲种类,那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曾有一天去听一位作曲家朋友玩手碟,她随手弹出的节奏让你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晃动起来。她说可以一天不出门,就反复地和手碟对话、创作,这种即兴而来的音乐会给她很多灵感。我对她家一切稀奇古怪的摆件都很感兴趣,因为基本上可能都是乐器。特别是其中一种名叫“雨棍”的,把它倾斜不同的角度能听到沙沙的雨声,或者理解成汹涌的浪潮声,这时候我也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
这时候,我需要AI来当我的翻译家,把我的心声转化为五线谱。这样我的朋友就可以把它变成曲子,变成我们可以一起开心的音乐。
想想就快乐。果然,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还是全得靠我们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