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母亲无需理由,哪怕她再差

2022-09-13宗育忍

出版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布克奖贝恩斯图尔特

文|宗育忍

[英]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著席小丹 钟宜吟 译译林出版社出版:2022年5月定价:78.00元

那是1992 年的一天,我们遇见了16 岁的舒吉·贝恩,他在熟食柜台工作,要处理70 多只生鸡。很快,时间线拉回到1981 年,5 岁的舒吉跟父母寄住在外婆家。母亲艾格尼丝总想喝酒,父亲舒格有别的女人。晚上,舒格再一次没有回家,艾格尼丝抱着舒吉,点燃屋子里的窗帘,火焰猛地穿过了天花板,她对舒吉说:“嘘,你是妈妈的大男孩了。”灰霾之中,舒吉的故事开始了。

《舒吉·贝恩》一举斩获了2020年布克奖,评委会一致确信,它“注定是经典之作”。这部小说讲述了小男孩舒吉与他酗酒的单亲母亲之间的羁绊。他以远超其年龄的温柔与担当爱着母亲,却还是无法救她。故事结束时,舒吉也不过才16 岁。

它是作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的处女作,是他花了十年时间,慢慢磨就的一部半自传作品——舒吉的故事几乎是斯图尔特以往人生的写照。斯图尔特是一名时装设计师,1976 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和酗酒的单亲母亲一起生活。16 岁时,其母亲因过度酗酒而去世。他不是专职作家,也没有上过创意写作课,他的写作完全是为自己而写。“30 多年来,我始终背负着许多的失落、痛苦,还有爱。”写作是他与过去和解的一种方式,他写了下来,以触目惊心的细节和柔软的情感重现了那个灰暗年代里没落的工业城市。

这是小舒吉的世界,关于他对母亲无条件的爱,这也是艾格尼丝的世界——舒吉迷人却不幸、因酗酒而生命渐息的母亲。它描绘着爱的真相,讲述了粗粝现实下孩子天真赤诚的爱。在他心中,艾格尼丝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不是一个理应庇佑自己的长辈,而是一个脆弱的人。他是艾格尼丝仅存的温暖理想。

酒鬼母亲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这其中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许是因为斯图尔特就是这样成长的,所以他的笔触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

母亲的酗酒消耗着所有人的生命。艾格尼丝一遍遍地戒酒,给出承诺,却一次又一次地烂醉如泥,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被她拿去换酒,欠了一堆债。她没有办法救自己,孩子们就得跟着她去死吗?他们陆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姐姐凯瑟琳远嫁南非,彻底斩断了和母亲的联系;哥哥历克在挣扎多年后说,“太过分了,不能一直靠我去救所有人”。他也离开了艾格尼丝。他们有自己的“不得不”。舒吉年龄最小,他不仅承受着母亲酗酒的后果,也要承受哥哥姐姐的决定。舒吉选择留下,“只是我要更努力地帮她。对她再好一点,把自己收拾干净。我可以让她好起来的”。他怀有天真的希望,温柔得让人心疼。

我们习惯了讲述父母之爱,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总是那么多,希望他听话,希望他可爱,时间一长,爱也习惯了权衡:“今天练琴一小时,就带你去公园玩”或者“考试到前五名,就买你最喜欢的拼图”。但看着舒吉对母亲的照顾,我才意识到,有时候孩子的爱才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天真赤诚,毫无权衡,毫无保留。不因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只因为我是我而爱着,它不假思索,是“爱”最纯粹的模样。

斯图尔特把这本书献给了自己的母亲。他的艾格尼丝是一位美丽有追求的女性,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斯图尔特16 岁那年因酗酒而去世。纵然母亲没有给他提供好的成长环境,但是他理解母亲的挣扎,就像舒吉一样。获奖后他谈及自己的母亲,“小说不是基于我母亲,但是基于我对母亲的爱,基于孩子对有缺陷的父母的无条件之爱”。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有母亲的影子,寄托了他对母亲无尽的想念与爱。

20世纪80年代的格拉斯哥(法国摄影师Raymond Depardon 摄)

斯图尔特的目光不止于母亲与舒吉之间的羁绊。他从舒吉的故事出发,带我们走进了20 世纪80 年代的格拉斯哥。有评论认为,斯图尔特对于格拉斯哥这座城市的意义,堪比乔伊斯对于都柏林的影响。每个城市都需要一本书,承载它的喜怒哀乐,《舒吉·贝恩》就是这样一本书。舒吉的成长,不过是格拉斯哥城市衰退过程中的一粒灰尘。

格拉斯哥有着极其繁荣的过去——被称为19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城市,当时全世界的船只和火车大多是在格拉斯哥制造的。这座城市凭借发达的重工业和关键的港口地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由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在20 世纪80 年代,这座工业巨人般的城市开始进入“黑暗”。重工业萧条,矿山大量关闭,失业率高涨。那些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宏伟房屋与赤贫肮脏的贫民窟在这座城市并存,那些巨大的工业废墟与人们脸上刻着的绝望与贫困成为那个年代这座城市的底色。

作者斯图尔特就出生在这个地方,成长于灰霾中的格拉斯哥。他的笔触细腻生动,承载着他的少年记忆。在纸页之间,仿佛能闻到酒吧的烟味、炸薯条的油味,格拉斯哥独有的口音在耳边不断回荡。小说中,舒吉的父亲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他看到“这座城市已改变了面貌,他能从人们的脸上看出来。格拉斯哥在逐渐失去它存在的意义……造船厂和铁路厂的残骸像恐龙骨架一样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代被承诺将继承父业的年轻人没有了未来”。一些人在酒精中消耗迷失,一些人在落魄中更加坚硬。

但这并不是一本愤世嫉俗的小说。斯图尔特表示,自己和故乡格拉斯哥的关系非常复杂,但这里仍然是他最爱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是献给格拉斯哥的爱情故事,并不为讨好它,而是真实地展现了这个城市的面目。”他笔下的格拉斯哥是一座充满矛盾的城市:在废墟与荒芜之中,人们始终坚强骄傲地生活着。他说:“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情绪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感到巨大的失落,对那些努力想实现自己潜能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而感到悲伤。”如今,这座没落的重工业城市已经重新找回了它的活力。在获布克奖后,斯图尔特本人也考虑搬回格拉斯哥居住,回到那座他最爱的城市。

尽管很多评论都说《舒吉·贝恩》令人心碎,但作者斯图尔特却认为,它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是充满爱的叙述。这本书里的人们说着糟糕的话,做着糟糕的事情,但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柔软与“不得不”。小舒吉毫无保留地爱着母亲,这份爱意是艾格尼丝最后的温暖,也照亮了20 世纪80年代衰落的格拉斯哥。母亲因酗酒去世后,斯图尔特进入时装专业学习,后前往纽约,成为时尚设计师。那么我们或许也可以相信,16 岁后的舒吉会跟作者一样,走向更加宽阔美好的人生吧。■

斯图尔特是苏格兰作家、服装设计师,1976 年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市一个一贫如洗的工人家庭,16 岁时,母亲因饮酒过量而遽然离世。尔后,他独自一人搬入寄宿公寓,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主修纺织设计。他曾作为服装设计师服务于多家品牌,目前专职写作。

《舒吉·贝恩》是斯图尔特的处女作,寄托了他对母亲无尽的回忆与爱。这本书他写了10 年,曾被拒稿32 次,出版后即斩获布克奖。布克奖评委会称:“我们被这本处女作深深折服,它对酗酒、勇气与爱的描述私密、动情、扣人心弦。《舒吉·贝恩》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英国过去历史中处于边缘的赤贫社会,悲伤而又近乎充满希望地观照了家的意义,以及欲望的破坏力。”

猜你喜欢

布克奖贝恩斯图尔特
园丁
挪威前“驸马”自杀,曾遭性骚扰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对谈过的每一任真心相待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如果恨一个人,就给他20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