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2022-09-09王康冉

现代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巴巴西进口

王康冉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引言

农业贸易在中国和巴西的外贸发展中地位较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地位可观。而作为拉美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贸易国的巴西,有着种类齐全和优质的农业产品,例如大豆、蔗糖、牛肉、咖啡等。随着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两国于1993年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双方领导于建交30周年进行了第一次互访,2012年正式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今国际间交流来往越发频繁,巴西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农业贸易合作伙伴。目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的依赖性大,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2018年美国就对中国价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了关税,更显现了中国与巴西开展贸易的重要性。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国与巴西虽然距离上相距甚远,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却在逐渐加强。因此一直以来,作为两个农业大国,对巴西、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

2.1 国外文献综述

近代以来,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分为以下视角。

2.1.1 对于中国的农业商品探讨。Dan R等针对中国的农业现状提出了增强国家农业商品角逐成功的可能性提案[1]。这对分析中巴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宏观层面的中国方面提供了大方向和较为权威的论据。

2.1.2 对于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商榷。Martinelli L A和Naylor R参考了前人的理论研究,搜集了巴西的农产品发展历程资料,巴西目前对于农业方面非常重视,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合理的政策机制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

2.1.3 对于中国和巴西农业商贸的分析。Francois J等则察觉巴西进入中国的农产品规模在多哈回合之后获得了很大提高,世界对巴西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原则也有了很大的宽限,这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资源限制的难题以及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供应[3]。

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相关课题的钻研,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中国和巴西农产品及农业发展方面。闫书鹏认为中国应该推进与巴西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因为中国和巴西都有自己特有的资源优势与条件,尤其是巴西,其优势更加突出,这对中国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4]。刘春鹏和肖海峰通过研究中巴的农贸格局、农业商品的发展趋势以及整体形态,发现两国农产品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规模的优势[5]。(2)中国与巴西之间展开农产品贸易的必要性。焦知岳和郎郸妮得出: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前进过程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是令人惊叹,中国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包括对农产品各个方面的要求,中国的产品质量也在这样的条件下迅猛提升。现在的中国农业发展迈入了崭新的阶段,受农业资源制约影响,增加农产品的进口变成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紧张的措施[6]。(3)对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买卖的相互补充与角逐的探讨。耿晔强利用贸易优势、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考察了二者于彼此农业商品市集中的竞赛情况,发现双方是以产业间往来为主的农贸关系,且互补性程度较大,而巴西优势较大[7];随后,汤碧通过相关测量指数,发现巴西目前是中国农产品贸易入超的主要来源国,但双方农产品又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且竞争性较弱,因此中巴农产品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空间[8]。(4)关于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杨绿野和吴诚提出中国和巴西要充分利用好金砖国家这个跳板,积极发展双边农产品贸易往来,综合双方的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将各国农业优势发挥到极致[9];张淑辉发现在中国与巴西的农贸关系中贸易自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国应该大力开发运输网路,提高运输效率,利用并完善网络商务的建设,进而使双方农商发展机制更灵活[10]。

3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由于不同的农产品对应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别,因此文章采用HS编码(1992)1~24章,这是比较常见的农产品划分方法,特别是在研究农产品整体贸易情况时,数据易得也便于统计。

3.1 中巴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迅速

如图1所示,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量在2009—2013年迅速增加,从85.74亿美元增至230.33亿美元,增加了2.7倍。中巴农业贸易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2001—2008年,中国和巴西的贸易量稳定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8—2009年,中巴贸易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两国之间的农业贸易在2009—2013年迅速增长,中国和巴西的农产品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主要是由于正式建立了金砖国家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2013—2016年贸易逆差有所缩小,主要是因为进口总额减少了,之前我国的进口量较大,在国内囤积了较多的存货,以至于有关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因此下降,国际市场价格优势不明显,进口开始减少。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压力低位,我国农产品贸易量总体增速回升,与近年进口贸易量增速飞快比较,出口贸易量增速延缓。这种情况极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竞争优势下降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中国农产品需求增长放缓。

图1 中巴农产品贸易值变化规律

3.2 中巴贸易产品结构特征

如表1、表2所示,中巴农产品贸易的农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油菜籽、糖业、畜牧产品、植物油占中国农业商品出口总量的98%。其中,中国主要进口的还是巴西的大豆,占据中国进口额的绝大部分,说明中国还是更青睐于巴西的土地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可以发现牛肉与蔗糖的出口占比越来越大,是一个新的贸易潜力点。

表1 中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表2 中国对巴西出口农产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另外,虽然从巴西进口的产品规模占到了中国农产品总进口规模的4/5,但种类上却十分稀少,包括植物类、畜产品和水生产品类等。中国向巴西出口的鳕鱼占世界鳕鱼进口量的12%,大蒜进口量约20%,长期豆类进口量65%。长期来看,巴西还会向中国进口蔬菜和水产品等少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中国主要从巴西进口动植物油脂产品,向其出口园艺产品、加工水产品和农产品。

4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含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指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其定义式为:

式中,TCij代表的是t国j产品的TC指数,Xij代表t国j产品的出口额,Mij代表的是t国j产品的进口额。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1和1是两个极端,-1为竞争劣势端,1是竞争优势端。也就是说TC指数有正负之分,当一个产品发生贸易赤字时为负数,当该产品发生盈余时,TC指数为正。当0<TC<1时,该产品是有贸易竞争优势的,越接近1,竞争优势越大;当-1<TC<0时,此产品具有贸易竞争劣势且越接近-1竞争劣势越强。

4.1.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分析。

从图2中可得出,2016—2020年,巴西与中国的农业商品贸易中,巴西整体上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种类大致有3、5、7、8、10、11、16和18章所涉及的农产品;巴西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有2、4、12、14、15、17类产品,涉及肉类、乳蛋品、蜂蜜、坚果果实类、工业用或药用植物及饲料、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蜡、脂及其分解产品,糖类,拥有较大的竞争劣势的产品种类有3章即5、7和16章,涉及动物产品、蔬菜、海洋和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等,从以上数据及结论可以得知中国与巴西在农贸关系上没有很强的竞争性。

图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的TC指数

4.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的RCA指标分析

4.2.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中国与巴西农业商品往来的竞争性,引入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又称为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指数。指一个国家某一种产品的出口值占本国所有出口产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总值份额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CAxij代表t国j产品的RCA指数,Xij为t国j产品的出口额,Xi是t国的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代表j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总额,Xw则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数字1是RCA指数的一个分界岭,如果RCA<1,则说明某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小于世界出口额,此时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若RCA>1,则说明某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大于世界出口额,此时国际竞争力处于较强地位;而当RCA=1时,就表明某国某产品的竞争力既不强势也不弱势。

4.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见图3和图4)。(1)站在中国角度,3、5、7、11、13、15、17、21和23章所涉及的农产品类别相对来说是具备比较优势的,从变化趋势角度以及RCA指数值来看,5、7、23章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很大且在逐年递增,其余农产品种类的RCA指数虽然在逐渐增加,但是速度十分缓慢,这就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比较优势较弱。(2)站在巴西角度,1、2、5、9、10、12、13、14、15、16、17、20、21、23和24这几章所涉及的农业产品类别在巴西的对外出口中比较优势较大。观察两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种类,不难发现,他们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生产条件及气候决定了各自出口的优势农产品。将两国出口农产品情况进行对比后可发现,除了个别章节外,巴西出口有利形势的农产品,中国处于竞争劣势,说明两国的农产品竞争性较小。

图3 中国农产品出口RCA指数

图4 巴西农产品出口RCA指数

5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指数又称TCI指数,是Peter Dry-sdale在1967年提出的一个工具,用来测度贸易互补性,它将一国的出口与另一国的进口关联起来,通过贸易加权的方式衡量了一国在出口某产品时的相对优势和另一国在进口该产品时的相对劣势的匹配情况,反映出两国的贸易与产业格局的互补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CAxik代表i国k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RCAmjk表示的则是j国k产品进口的显性比较劣势,Xjk表示j国k农业商品进口值,Xj则表示j国农商品总进口值。Wnk反映世界市场k商品进口总值,Wn则表明世界市场各种产品进口总值。Cij表明A国出口商品类别和B国进口商品种类的匹配情况,Cij值越大,匹配程度越大;反之则情况相异。当Cij>1时,则可以认为i国和j国在k类商品上有贸易补充情况;当Cij<1时,则不存在。最后一个指标TCI,该值越大,一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种类与另一国的进口农产品种类契合程度高,否则相反。如图5所示,2013—2018年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由图5可知,2、5、10、12、17、23和24章等涉及的农产品互补性指数较大,巴西进口与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总体上互补情况平稳。尤其是12章贸易互补性指数高达90以上,表明我国主要从巴西进口该产品,巴西该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也是我国,贸易集中度较高。这些产品在巴西出口和中国进口贸易中非常互补,是中国从巴西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同时中国进口和巴西出口的农产品互补指数都非常大,证明两国的互相性及相似程度很高。按总体观看,巴西农产品如大豆、牛肉、鸡肉和烟草,具有相对较高的竞争优势。植物类加工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中国竞争优势较大。中国给巴西的农业经济带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巴西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也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6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 农业商品交易差额大

中国在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中一直以来都处于入超的情形,而这种情况并未有所好转,中巴之间贸易差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并逐渐发展不平衡,中国从巴西进口远远大于巴西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规模,巴西的农产品整体上处于优势。

6.2 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

巴西当地农民以及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植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大豆种植是巴西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维持了其国家绝大部分经济项目,这也注定了巴西对外出口的几乎是原材料农产品。而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多以原材料农产品贸易为主,两国之间的原材料贸易占据了绝大部分,导致了中巴之间农产品贸易的附加值很低。

6.3 农业商品交易结构单一

两国互相进口的农产品类别稀少,仅仅局限于少数,比如大豆。可以说巴西大豆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弥补了中国的粮食生产缺口。

6.4 出口农业商品质量低

中国和巴西农贸产品质量低致使双方农产品往来的经济利润和价值都存在很大程度的缩水,对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口碑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国民对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以及品种都有了更高要求,农产品质量变成了关注的焦点,出口的农产品质量低下将严重影响中巴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

6.5 缺乏对出口潜能的开发

农业商品潜能的持续下跌,可能会使未来农业商品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再加上两国之间运输费用等贸易成本较大,都会阻碍发掘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及空间。

6.6 贸易摩擦不断

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复杂,波动频繁,每个国家都出于保护本国意图,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来维持并扩大本国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因此中国和巴西在农贸关系的进展方面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彼此的约束,比如巴西采取了TBT和SPS等贸易壁垒,还采取了多种反倾销措施。

7 政策建议

7.1 国家层面

7.1.1 采取相关农业扶植政策,创新生产技术。(1)国家要宏观调控去扶植以及落实相关政策,对农业领域加大财政补贴和投资力度。(2)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学技术服务并倡导普及先进高效的农业技术。(3)要大力培育农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农业方面相关法律的完善,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规范的农业交易环境。

7.1.2 利用优点互补开拓业务。双方的农业商品互补空间很大,要充分抓住这个优点,深入两国之间的农产品产业生产过程,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农产品产业流程,降低双方贸易成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开拓两国多维度的业务合作。

7.1.3 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金砖国家机制,增加中巴合作交流,加大彼此的市场开放程度,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快速全面共享以及整合双方优势农业资源。

7.2 行业层面

7.2.1 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必须使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农业信息朝透明化方向发展,以准确了解对方的农业生产以及消费情况,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紧密追踪两国关于农业信息的贸易政策动态,适当举办中巴农产品交流会,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

7.2.2 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质量。中国的农产品经常受到巴西保护政策的阻碍,为此中国应该提升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系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标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符合标准,严格遵守巴西关于农产品方面的相关规定,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7.3 企业层面

7.3.1 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大规模使用,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因此,农业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加快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外,要通过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高效整合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的资源,形成集生产供销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切实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经济效益。

7.3.2 实现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和高附加值。要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改变提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推动两国的农产品从初级原材料向有机型、高效型升级。发展特色农业,尤其是极具竞争力优势的商品种类,要充分发掘农产品潜力,更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猜你喜欢

中巴巴西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中巴建交
巴西战舞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