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脉活络祛痰汤联合头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

2022-09-09钟利民张校涢张潇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肢体

钟利民 张校涢 张潇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异常而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类疾病,急性期过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遗留意识障碍、偏瘫和失语等,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而脑卒中偏瘫作为最常见的后遗症,其症状多见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并伴肌力减退,患侧肢体往往还伴有痛觉减弱、冷热感知异常等感觉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脑卒中在中医上归为“中风病”的范畴,其中风痰阻络证的病机为痰扰清窍、经络痹阻。通脉活络祛痰汤功效为祛风化痰、通经活络,与风痰阻络型脑卒中方证相通。而近年来,许多学者将不同针刺方法与现在康复训练有机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均取得较好效果[1]。基于此,本院采用通脉活络祛痰汤联合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夹江县中医医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文献[2]《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文献[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风痰阻络型中风病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智力障碍及具有精神病史;(2)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直接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3)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重症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恶性疾病;(4)耐受性差、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A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53.82±5.13)岁;病程1~11 d,平均(6.23±1.78)d;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9例。B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9~72 岁,平均(52.14±6.12)岁;病程 1~14 d,平均(6.87±1.86)d;其中脑梗死23例,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各项同意书,本研究所采用治疗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编号[2018]S2018116号。

1.2 方法

B组采用头针、体针与西医康复疗法,具体如下。参照文献[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脑卒中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常规治疗,并对症给予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同时辅以日常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则需要在发病1个月之后进行针灸治疗。头针取穴采用焦氏头针法刺激相应功能区,选取患者患侧运动、感觉及平衡区并定位[5]。局部头皮酒精消毒后,用0.25 mm×0.25 mm一次性无菌针沿头皮进针,得气后快速捻针2~3 min,再留针30 min。行体针时在患侧取穴以阳明经为主:阳陵泉、解溪、肩髃、足三里、关元、曲池、合谷、伏兔、手三里,可随辨证加减。每次采用平补平泻的行针手法,并根据症状取4~8穴,针刺有酸胀感之后再留针30 min。头针、体针均以6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 d,持续治疗3个月。

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脉活络祛痰汤口服,处方如下:法半夏 10 g,胆南星 12 g,橘红 10 g,枳壳 10 g,川芎 10 g,远志 10 g,菖蒲叶 10 g,白术10 g,丹参 15 g,茯苓 15 g,炙甘草 10 g。以水煎服,取药汁200 ml,1剂/d,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参照文献[6]《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相关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基本不受限,能独立生活或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稍受限,基本能独立生活或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活动受限明显,难以独立生活或工作;无效:各方面症状均未见好转。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中医症候积分 (1)半身不遂:肌力正常,正常活动无影响记0分;肌力稍差,正常活动稍受影响记1分;肌力较差,严重影响正常活动记2分;肌力完全消失,患侧肢体完全瘫痪记3分。(2)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无记0分,偶尔记1分,时常记2分,经常记3分。(3)头晕目眩:无记0分,偶尔记1分,时常记2分,经常记3分。分数越高表示偏瘫症状越严重。

1.3.3 神经功能障碍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测评,NDS包括脑神经、肌无力、反射和感觉4个方面,总分范围为0~45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4 痉挛程度 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测评,CSI包含阵挛、肌肉张力、深反射3个方面,总分范围为0~16分,评分越高表示痉挛越严重。

1.3.5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测评,FMA包括运动、感觉、疼痛、平衡、关节活动5个领域,总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

1.3.6 平衡功能 采用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进行测评,统计独立站立、保护性反应、在帮助下站立、独自站立、单腿站立5个方面评分,总分范围为0~15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等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A组上述积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半身不遂 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 头晕目眩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A 组(n=31) 2.32±0.54 1.31±0.31* 2.21±0.67 1.28±0.43* 2.14±0.75 1.16±0.45*B 组(n=31) 2.28±0.49 1.62±0.42* 2.15±0.63 1.52±0.48* 2.03±0.81 1.46±0.56*t值 0.305 3.306 0.363 2.074 0.555 2.325 P值 0.761 0.002 0.718 0.042 0.581 0.023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NDS、CSI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DS、CS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DS、CSI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DS CSI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A组(n=31) 25.89±3.61 8.58±3.23* 12.11±1.56 9.21±1.48*B 组(n=31) 26.12±3.52 11.25±3.48* 11.89±1.65 10.34±1.79*t值 0.254 3.131 0.539 2.709 P值 0.800 0.003 0.592 0.009

2.4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FMA及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A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MA、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FMA Lindmark平衡反应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A 组(n=31) 40.85±4.06 80.86±9.12* 5.39±1.21 12.81±2.86*B 组(n=31) 41.02±4.11 74.21±7.61* 5.28±1.26 10.92±2.54*t值 0.164 3.117 0.351 2.751 P值 0.870 0.003 0.727 0.008

3 讨论

现代医学在脑卒中的早期治疗上已取得一定进展,如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均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7]。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在早期得到治疗,而早期未能得到相应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偏瘫等后遗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甚至会丧失活动功能[8]。因此,探寻优化治疗措施已成为神经内科临床关注的热点。

脑卒中在中医上被归为“中风”病的范畴,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正气损伤、饮食情志又或劳倦内伤等引起淤血阻滞,而使风、火、痰、瘀等外邪入侵人体,痰热内蕴,使得脑脉瘀阻又或血液溢出于脉外而发为中风。而风、痰、瘀既是病因,又是中风后的病理产物,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风痰阻络型被许多医家认为是最常见的脑卒中证型[9]。风痰阻络型中风病临床上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四肢麻木或筋肉拘急等症状,故治疗上应采取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的治则。作为中医重要的外治法,近几年来针灸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上卓有成效。本研究中可见,B组治疗后FMA及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头针、体针能够提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的恢复能力,提高运动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头针能够通过直接兴奋中枢神经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10]。治痿独取阳明历来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故体针的取穴以阳明经为主,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可加速血液循环、并通过加强运动神经的刺激加强肢体的运动功能[11]。

通脉活络祛痰汤方中法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胆南星、橘红燥湿化痰;枳壳、川芎行气宽中、祛风止痛;远志、菖蒲叶化痰通窍、益智明神;配丹参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行祛痰通络、活血破瘀之功。本研究可见,A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CSI积分明显下降(P<0.05),这表明通脉活络祛痰汤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等相关症状,并减轻患者肌肉痉挛。据相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胆南星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酮类、核苷类等,在其共同作用下能发挥抗炎镇痛、抗惊厥及祛痰的功效[12]。另有相关报道显示,丹参与川芎配伍,其中的有效成分如阿魏酸、原儿茶醛、丹酚酸等,能有效地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而带来的损伤[13]。

综上所述,通脉活络祛痰汤联合头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对促进其预后恢复有利。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功能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