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掺杂对高镍无钴LiNi0.95Mn0.05O2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①

2022-09-09李灵均曾爱香周友元

矿冶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层状电化学容量

王 楚,李灵均,曾爱香,谭 磊,周友元

(1.长沙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3.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提高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的Ni含量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1⁃2]。此外,由于Co元素价格昂贵以及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层状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已成为一种趋势[3]。LiNi0.95Mn0.05O2正是这样一类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和低污染的高镍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然而,Co元素的去除也会引起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材料的Li+/Ni2+混排程度增加[4];②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程度加剧,在材料中造成应力集中并引发微裂纹的产生[5⁃6]。通过元素掺杂来进一步提升LiNi0.95Mn0.05O2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Al掺杂的LiNi0.95Mn0.05O2正极材料,并通过结构分析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Al3+对该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方法

LiNi0.95Mn0.05O2(简称NM)的制备:将Ni0.95Mn0.05(OH)2前驱体和LiOH·H2O按物质的量比Li∶[Ni+Mn]=1.05∶1称量,然后置于研钵中研磨30 min,使其均匀混合,最后转移至管式炉中480℃预烧5 h,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720℃煅烧10 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目标产物。

1%铝掺杂LiNi0.95Mn0.05O2样品(简称NM⁃A)的制备:将Ni0.95Mn0.05(OH)2前驱体、LiOH·H2O以及Al(OH)3按物质的量比Li∶[Ni+Mn]∶Al=1.05∶0.99∶0.01称量,再采用与NM样品相同的研磨方法和烧结制度获得目标产物。

1.2 材料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D8 Advance,Bruker)分析样品晶体结构,测试范围10°~90°,扫描速度5°/min。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LSM 7900F,JEOL)观察样品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

1.3 电化学性能测试

正极极片中活性物质、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质量比为8∶1∶1,极片直径12 mm,负载量2.2 mg/cm2。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以锂金属为负极组装成CR2025型纽扣电池,电解液由1 mol/L LiPF6溶解在DMC、EMC和EC按体积比1∶1∶1混合的溶剂中构成。电化学性能测试在Neware电池测试系统完成,测试电压范围2.7~4.3 V(vs Li/Li+),温度30℃。电化学阻抗谱(EIS)通过电化学工作站(CHI 660E)测试,频率范围10-3~105Hz,电压振幅5 mV。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晶体结构表征

图1为原始样品NM与掺杂样品NM⁃A的XRD图谱。2个样品的XRD衍射峰都与标准PDF卡片一一对应,峰型都比较尖锐,均为六方晶系α⁃NaFeO2层状结构,属于R⁃3m空间群,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杂质相,因此可以认为Al成功地掺入到LiNi0.95Mn0.05O2正极材料晶格中,而不是以第二相形式存在。此外,(006)/(102)峰都分裂比较明显,表明所合成样品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且结晶度较高[7]。不同的是,NM⁃A正极材料的(003)/(104)峰强比为1.95,高于NM样品的峰强比1.93。由于Ni2+与Li+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在材料合成过程中,少量的Ni2+会迁移至Li层,从而破坏(003)晶面的有序程度,并导致(003)/(104)峰强比随着Li+/Ni2+混排程度减小而增大,故NM⁃A样品具有更低的Li+/Ni2+混排程度[8]。

图1 样品XRD及局部放大图

表1列出了2种材料的晶胞参数。可以看出,铝掺杂会导致晶胞参数a减小、c增大,由此引起晶胞体积V略微减小。这是因为Al3+半径(0.054 nm)略小于Ni3+半径(0.056 nm),所以晶胞参数a和过渡金属八面体TMO6层间距减小。另一方面,Al3+电负性(约1.513)比Ni3+电负性(约1.695)低,使得TM—O的结合更偏向于离子键,这会引起氧层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强,进而导致层间距增大,故Al3+会导致晶胞参数c增大,有利于锂离子在层状结构中的扩散[9]。此外,这两个样品的c/a比值一样且都大于4.9,表明铝掺杂并不会降低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晶度。

表1 样品晶胞参数

2.2 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表征

图2为原始样品NM以及掺杂样品NM⁃A的扫描电镜(SEM)图。2个样品的二次颗粒均为球形,且尺寸大小不一,分布在8~12 μm范围内。图2(b)、(d)为正极材料颗粒的放大图,可以看出,NM和NM⁃A的二次颗粒都是由立方体的一次颗粒聚集而成,但NM⁃A样品表面的一次颗粒堆积更加紧密,孔径数更少,这有利于抑制电解液进入颗粒内部。

图2 样品SEM图

图3为NM和NM⁃A样品表面的EDS⁃Mapping能谱。可以看出,O、Ni和Mn元素都均匀地分布在2种正极材料颗粒上,而Al元素只出现在NM⁃A样品表面,表明Al3+均匀地掺入到NM⁃A正极颗粒的表面。NM⁃A样品的截面Mapping(图3(c))进一步证明了Al3+成功地掺入到NM⁃A正极材料颗粒的体相中。

图3 样品EDS⁃Mapping图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样品首次充放电曲线见图4。由图4可知,测试温度30℃时,NM⁃A样品在电流密度0.1C、电压区间2.7~4.3 V内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伦效率分别为202.8 mAh/g和83.6%,高于未掺杂的NM样品(201.6 mAh/g,82.3%)。NM⁃A样品充电平台更低,而放电平台更高,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NM⁃A样品极化程度更小。这归因于NM⁃A样品的低Li+/Ni2+混排程度和较大的层间距,从而在充放电过程中,Li+迁移时遇到的阻抗较小,迁移速率更快。但Al3+不像Ni3+一样具有电化学活性,最终导致NM⁃A在放电末期容量衰减速率更快。

图4 样品首次充放电曲线

不同样品倍率性能对比如图5所示。Al3+的电化学惰性导致了NM⁃A样品倍率性能降低,特别是在10C的高倍率条件下,NM⁃A样品放电比容量仅为90.1 mAh/g,而未掺杂的NM样品在同样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7.9 mAh/g。

图5 样品倍率性能对比

图6对比了NM和NM⁃A样品在30℃、1C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铝掺杂的NM⁃A样品循环3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1.2%,比未掺杂的NM样品高出了11.3%。为了进一步探究铝掺杂提高层状无钴LiNi0.95Mn0.05O2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机理,图7采用微分容量曲线(dQ/dV)来分析样品在循环过程中的相变。与其他高镍层状正极材料一样,无钴的NM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经历多个相变:H1→M,M→H2,H2→H3,其中H表示六方相,M则表示单斜相,此相变过程还会导致材料发生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的变化。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的H2→H3相变阶段会导致晶胞参数c急剧收缩,这种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引起应力集中,进而诱发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10]。

图6 样品循环性能对比

图7 样品微分容量曲线

如图7所示,在首次循环过程中,NM⁃A的H2→H3氧化峰强度明显低于NM样品,表明NM⁃A的相变程度更小。这是因为NM⁃A样品中存在键强更高的Al—O键(512 kJ/mol,Ni—O键强为391.6 kJ/mol),有利于稳定材料在充电态的层状结构[11]。在经历长循环后,NM⁃A样品的H2→H3相变所对应的氧化峰强度衰减较慢,表明材料相变可逆性较好,这有利于缓解可逆容量的降低。考虑到Li+/Ni2+混排会促进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由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相以及NiO岩盐相转变,因此铝掺杂通过降低材料的Li+/Ni2+混排来提高H2→H3相变的可逆性。

图8为循环后样品的阻抗对比图。其中位于高频区的第1个半圆以及位于中频区的第2个半圆分别代表表面膜阻抗(Rf)和电荷转移阻抗(Rct)[12⁃13]。在经历300圈的长循环后,NM⁃A正极的Rf和Rct分别为14.58 Ω和525.10 Ω,远小于NM样品的49.65 Ω和962.50 Ω,表明循环后NM正极材料的结构衰退程度更为严重,这与微分容量分析结果相对应。

图8 300圈循环后样品阻抗对比图

3 结 论

1)铝掺杂会引起材料晶胞参数的变化,并降低材料的Li+/Ni2+混排程度。SEM分析结果表明,Al均匀地掺杂到了正极材料二次颗粒的表面及体相中。

2)相对于NM样品,1%铝掺杂样品拥有更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02.8 mAh/g)和库伦效率(83.6%)。但Al3+的非电化学活性会降低其倍率性能。

3)1%铝掺杂可以提高LiNi0.95Mn0.05O2正极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这是因为铝掺杂可以抑制材料在充电过程中的H2→H3相变程度并降低Li+/Ni2+混排,从而减小材料在长循环过程中可逆容量的衰减。

猜你喜欢

层状电化学容量
华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中冰相粒子形状分布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水瓶的容量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2018年高考中的电化学试题大扫描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参考答案与解析
小桶装水
层状聚硅氧烷的液相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