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几点建议
2022-09-09本刊编辑编译
本刊编辑/张 婕(编译)
猪舍内的仔猪(图:Van Assendelft Fotografi e)
仔猪死亡率过高,不能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会使得公众对养猪产业的接受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每头母猪生产的断奶仔猪活仔数,决定了猪场的生产效益。因此,需要找到降低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死亡率的策略,满足动物福利要求,提高公众对于行业的接受度,并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
近年来,据统计仔猪平均死亡率从低至15%到高达20%不等。仔猪死亡是由母猪、仔猪和环境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够识别出单一原因通常很困难。而仔猪存活率又是整个养猪生产系统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提高仔猪成活率。
1 了解母猪的自然行为
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系统中,由于部分仔猪低活力和生存力,50%的仔猪断奶前死亡事件,发生在分娩后的前3 d内。提高猪场工作人员对母猪分娩前后的自然行为的了解,以及新生仔猪的生理知识储备,对于提高仔猪存活率是至关重要。新生仔猪无法有效调节自身体温,极易出现出生后体温过低。因此,仔猪多倾向于将母亲作为热源,并会在母猪乳房附近躺下,但这会使得仔猪在母猪起身或躺下时受到挤压,躲避不及时造成仔猪死亡。
2 增强免疫应答反应能力
母猪窝产仔数增加,会导致仔猪初生体重降低、更高的疾病感染率和更低的存活率。因此,选择与经济效益相关的生产性状相对应的免疫性状,以改善仔猪的免疫应答反应能力是不错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对免疫系统的遗传背景进行深入探究,其可能会被纳入到猪育种计划中。
3 必要时选择分离式哺乳
随着现代高产母猪窝产仔数的增加,养猪生产者需要确保每头新生仔猪获得足够的初乳。分离式哺乳是指在分娩第1天,已经摄取了母猪初乳的仔猪暂时与母猪人为分开,使得它们不会与出生较晚,暂未摄取初乳的仔猪竞争乳汁。可以根据出生顺序或初生体重进行分段哺乳。(1)按出生顺序分离:先出生的仔猪在摄取一定的母乳后被转移走,为晚产的仔猪让路;(2)按初生体重分离:将出生体重较重的仔猪从母猪身边转移走,以便初生体重较轻的仔猪有额外的摄取母乳的时间。
4 寄养
寄养的目的是在数头母猪之间平均分配各窝喂养仔猪的数量,尽可能为所有仔猪提供更高的生存机会。在这种方法中,仔猪在生命早期就被从本窝中转移。之后,它们被安置在1个新窝中,窝中的仔猪与其大小相似,并由1头新母猪喂养,这样可确保仔猪们都有更多的奶源供应。仔猪将留在新窝中被新母猪哺乳,直到断奶。工作人员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仔猪不能被转移得太早导致错过吸吮初乳;或转移得太晚,降低仔猪生长速度。
5 管理仔猪环境温度
仔猪出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若能有效维持其体温,可明显提高仔猪存活率。初生体重轻的仔猪平均日增重较低,并且出生后需要提供额外的热量。建议在母猪分娩初期,保持产房内环境温度为25℃;在1窝仔猪中的最后1头出生后,将环境温度降低到20℃;在母猪分娩后的接下来的12 h内,使用辐射热、地暖以及在分娩区使用加热灯和稻草烘干仔猪身体。有研究证明,控制仔猪出生时的环境温度,能够有效缩短第1次哺乳时间。
6 结语
上述的措施都是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方式。然而,能否真正地提高仔猪成活率,取决于母猪分娩期间,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应用好这些知识和技能。因此,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饲养员,对于提高仔猪福利、减少应激和提高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