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2-09-09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数字化财务

任 洁 王 旋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2021年3月,两会期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各行各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作为数字经济应用的重要行业,会计行业面临着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会计职业转型升级势必导致职业人才需求的改变。因此,数字信息技术的变革对高职院校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202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发布,新版《目录》中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传统的会计专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需要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建设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新形势下,如何重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会计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会计职业转型

2021年11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会计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从2016年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到如今的云财务、电子票据、财务共享中心的广泛应用,外部环境变更与数字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使会计职业经历深远变革。

数字化时代,新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发展催生了会计行业新业态,为会计工作带来了新变化。会计工作注重信息搜集和整理,逻辑要求严格,准确性要求高,机器智能操作具备明显优势,而财务机器人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传统财务业务中大量重复和基础的手工操作,能够自动、快速、精确地处理财务业务活动,大幅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云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时间和空间,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云端”随时随地处理业务,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信息进一步集成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标准化,提高了运营效率,防范了财务风险。大数据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使财务工作从单纯关注财务数据分析延展到关注企业全数据分析,为企业提升战略规划能力、改进决策水平以及风险管控能力提供更为有效地决策信息。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交易业务处理的工作内容大幅降低,会计工作也由低端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型跨越。会计基本职能由会计核算和监督向价值管理方向转变,更多地是要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借助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会计职业由财务核算型向管理型迅速转变,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会计的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更加彰显。

会计行业的新业态、会计工作的新变化以及会计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不仅仅是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这类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工作,而重要的是能够胜任业财融合业务处理、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完成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并能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会计工作转型使社会对于擅长“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传统业务的会计人员需求越来越小,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熟悉财务工作流程,还要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进行业务数据分析并具备战略风险管理思想。因此,在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应当及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为社会输送数字化时代所需的会计人才。

二、当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有待优化

专业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当前会计专业正处在数字化转型时期,学校存在对于会计行业的应用发展需求的调研尚不充分,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核心能力需求定位尚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待优化。当前培养目标仍偏重于会计核算,虽然强调了大数据分析能力,但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并未真正落地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

(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会进行调整,所以在2021级最新的课程设置中,添加了大数据相关的课程,但是大数据信息技术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以及二者交叉应用的课程间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交叉型课程,存在缺乏课程间逻辑层次的规划、缺乏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等问题。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课程需要占据一定比例,但目前开设最多的还是传统实践课程,如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办税员职业能力综合实训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不够与时俱进,大数据相关理念未能凸显。

(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有待升级

2021年,高职会计专业名称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而配套教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水平权威教材。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各院校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目前存在电脑、实训场地等硬件资源以及课程相关教学软件资源配备不齐全或配置落后等问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多数情况下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当前的课堂教学还是较多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演示式教法,老师讲授学生接受,或是老师演示学生操作,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提升。其次,新教学方式未落在实处。疫情以来很多课程都建立了线上资源库,并尝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对于线上资源更多地是完成任务式学习。最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和场地的限制,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较为单调、呆板,多为利用某一会计软件进行模块化联系,欠缺综合性和关联性。

(五)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当前行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数字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会计专业教师的现象。作为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均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但是多数教师存在信息化能力以及信息化技术与专业结合能力欠缺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接受较慢。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存在教师的行业企业实践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将实践融入教学中。

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一)重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作为支撑,培养出具有岗位胜任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在会计专业理论课为核心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计算机基础、统计学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大数据挖掘、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而具备财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能能力。此外,还可以考虑结合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更具特色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可融入院校的政法背景,培养出懂法律、懂会计、懂先进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重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大数据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数据思维,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系统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可以组建一支专业课程建设团队,集中会计专业骨干、教学骨干、行业企业专家以及计算机领域专家等多方面力量,从信息技术发展、教学需求及行业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构。将以前有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升级,将专业核心理论课进行改造,新增加大数据相关课程以及交叉课程。梳理大数据基础理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以及大数据会计交叉课程等课程之间的逻辑框架,完善课时安排并制定出合理的课程标准。此外,对接数智化时代财会岗位需求,合理更新实训实践类课程,如加入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实训及云财务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符合数字化时代特征的实训课程。

(三)完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创新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材形态,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校内进行智能化实训室建设同时拓宽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首先,目前大数据与会计相关课程的国家级或省部级规划教材尚为缺乏。财务数智化应用和开发的前沿在行业及企业。因此,在教材编纂方面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第二,创新教材形式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岗位实际需求,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数字化教材,从而全面推进大数据与会计的教材改革。第三,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数智化教学平台,完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大数据交叉课程的资源建设。对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化课程,鼓励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形成资源库资源共享共建机制。第四,建设与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相匹配的智能化实训室,对接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嵌入会计实践中。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室、云财务管理实训室等,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接触到行业模拟实战,夯实学生的智能财务实践能力。第四,拓宽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尤其注重拓展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认知等机会,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四)优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方法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完善数智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学生打造“职能、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首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学习通、MOOC等智能化教学平台,结合课程特点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运用问题导向式、项目任务式、启发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协作互助解决问题。注重实际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运营真实场景,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此外,可以开发机器人助教平台,解决课下教师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问题,做到实时关注学生课下学习状态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优化教学设计,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最后,打造综合智能学习环境。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VR等技术,打造全场景立体式实践平台,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更贴近于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优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要打造一支复合型知识地教学团队,数字化时代的会计教师,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融入大数据技术、产业与行业等多种元素。首先对于当前缺少复合型师资力量的情况,可以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优化师资力量。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对本校教师的数智化能力培训提升,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教师开展系统性数智化能力提升培训,或者推选专业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及信息技术能力进修,打造出专业知识和信息化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其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加强教师的行业企业实践能力。邀请企业家进校园,讲授数字化财务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教师走出教室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财务数智化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最后,注重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与数智化改革先进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完善校域间、地区间合作机制,促进区域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的封闭式会计核算环境逐渐转变为业财一体的开放状态,会计工作模式正发生巨大变化,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改革新形势。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信息技术思维方式,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顺应数字化时代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会计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出能够应对数字化时代巨大挑战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数字化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水利财务
数字化制胜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