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9-09文/王

体育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例美育中华

文/王 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总体的民族文化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国家精神的魂,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行为养成、思维建构和品格树立的关键时期。体育作为塑造人格、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首都体育学院连续五年在“高参小”项目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现以古诗词健身舞《江南》为例,展开分析与探讨,以供同行们借鉴和思考。

一、课例设计实践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选择汉乐府诗词《江南》作为课例内容,从目标制定、内容设计、方法手段和效果评价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课例按照标准中课程目标围绕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养,根据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水平,以标准中水平一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目标为参考,从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方面课程内容设计课例教学(表1)。

(一)目标制定

“高参小”体育美育主要针对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开展教学,笔者选择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开展古诗词健身舞《江南》的学习。参照《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一目标中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方面课程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拟通过该课例的学习塑造学生挺拔的形体,增强体能以及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健康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巩固与深化语文课程中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二)内容设计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选择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汉乐府诗词《江南》作为课例内容。该课例根据诗词内容选取中国古典舞和傣族民间舞蹈的静态舞姿、动态舞姿、动态律动和动态舞步作为主要训练元素。通过莲花与小鱼的形象模仿和表演,培养学生塑造挺拔优美的体态,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艺术表现力;运用兰花指、鱼形手、花形手、软手等手部动作,训练手部小肌肉群精细动作的发展;选用双晃手、双分手、双盖手等律动性动作,训练手臂动作的控制力与协调性;脚部动作选用圆场步、花帮步、踏步等动作,训练小腿与脚部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稳定性;配合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完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调度训练,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方位观念和空间意识(表2)。

(三)方法手段

我们在“高参小”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总结与调整,最终选用了教学导入、示范讲解、模仿启发、边歌边舞、动作练习、配合练习、分组练习、队形练习、表演展示共九个教学环节进行古诗词健身舞《江南》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教学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过的汉乐府诗词《江南》,并引导学生背诵、演唱古诗内容。2.示范讲解:教师按照古诗词内容,逐句示范并讲解关键动作。3.模仿启发: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模仿学习课例内容,教师通过诵读并解析古诗词原文,出示莲花、莲叶、小鱼图片,启发学生塑造并表演莲花和小鱼的形象。4.边歌边舞: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边歌边舞熟练课例内容。5.动作练习: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纠错等方法帮助学生按照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规范表演动作。6.配合练习:教师选用双人配合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7.分组练习:教师选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展示、互相观摩学习,培养学生表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8.队形练习:教师通过圆形、方形、S形的队形变化练习,不仅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也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图案的认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9.表演展示:学期末学生将有机会在学校每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和“高参小”教学成果汇报中进行表演,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美育活动的积极性,在表演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健康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四)效果评价

学生通过对课例的学习与表演,在运动实践中基本达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养水平一的目标要求。按水平一中规定的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三类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合格标准,我们完成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要点为:

1.运动能力类核心素养对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运动体验识别与表现正确的身体姿态,说出所学移动性技能动作与非移动性技能动作的名称和练习方法,描述方向变化、力量大小、速度快慢等运动现象,是否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积极与同伴交流协作,是否能适应时间、空间、不同活动场景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等方面作出评价。2.健康行为类核心素养对学生是否能够说出体育活动对健康的益处,参与体育活动时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是否能够辨别坐、立、行和读写姿势正确性,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是否能够在体育运动中遵守纪律、乐于交往、适应自然环境等方面作出评价。3.体育品德类核心素养对学生是否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具有团队精神,尊重老师、尊重同学、遵守规则,是否在表演或比赛中自尊自信,具有责任意识和正确的胜负观,是否了解体育健康知识、坚持科学训练,是否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初步的民族情感体验等方面作出评价。

二、总结分析与体会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学段多角度开展教学

通过对古诗词健身舞《江南》的学习,学生们基本能够达到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指导要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歌唱与表演,较好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进一步巩固与深化语文课程中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鲜活的肢体语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物化为生动、具体可感的感性艺术形象,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民族情感体验。

(二)对标设计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古诗词健身舞《江南》,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水平一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目标进行课例设计。该课例从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养,结合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方面课程内容,从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维度出发构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该课例的学习与表演,有效促进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体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习惯、坚毅的品质,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

(三)重视体育美育融合教育,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将学校体育工作与美育工作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正好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相一致,突出了体育和美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独特功能,强调学校体育工作和美育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陶冶情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古诗词健身舞《江南》汲取了中国古典舞典型元素与傣族民间舞蹈鱼舞的元素和动态,结合7~8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运动能力水平,按照汉乐府诗词《江南》中的诗句与意境设计健身舞动作,将现代体育健身与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有机地将科学性、健身性、舞蹈性、审美性融为一体。该课例通过体育与美育的融合教育,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诲培育的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儿童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加强体质健康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行为养成和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身体实践更好地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也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了体育课健体育人的文化教育功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注重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体育美育的重要课题,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课例美育中华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教师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