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情设计的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022-09-09天津理工大学罗京艳王金宇李洋
传统节日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文化底蕴逐渐流失,主要表现在节日氛围的减弱、节日记忆的淡忘、节日内涵的忽略等,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同时为了促进大众消费,商家和大众传播改变节日的内容,给用户造成“虚假”的消费需求
,如中秋节成为“月饼节”。移情作为一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者寻求用户真实的需求,引发用户反思,并建立用户对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在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以情感为主的体验路径。因此将移情设计思路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以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1 移情设计
移情被叫做“同理心”,指将情感渗透到内部,最早是在《移情作用》中由费舍尔提出,描述人在看绘画时的反应,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将人主观的情感迁移在客观主体上的行为。设计领域中,芬兰设计师Koskinen 认为能否被用户很好的体验,对用户进行移情,决定了一个产品是否成功
。移情设计作为一种注重体验的方法,它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整个设计流程:前期用户需求的挖掘、产品概念设计、后期优化、设计迭代进行最佳的体验设计。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偏好、态度、习惯、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实现设计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对事物的认知在设计心理学中称为“用户心理模型”,移情设计能够减少设计者设计的产品概念模型与目标用户之间“心理模型”的差距,避免错误理解用户的真实情感从而忽略用户真实需求。相比其他的研究方法,移情设计方法更能获取使用者的真实体验需求。
2 移情设计与文化创意产品
针对移情设计的应用案例,以及已有文献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在移情设计中须从情感移入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注重文化情感传递。唐瑞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具体到文化创意产品中,需从产品的外观、体验、反思进行文化的传递,在设计师进行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前期,主要从视觉符号、行为交互、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情感映射,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传统节日特定的文化内涵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传统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只是停留在满足人们的使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用户情感的传递,比如节日的愿望祝福、情感寄托、文化内涵等。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师、节日文化创意、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设计师站在节日文化和用户需求角度,将其提炼、设计转化,最终设计出节日文化创意产品。用户对节日文化创意产品的解读和使用,认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心理上是否具有共鸣和产品带给的愉悦感,才去考虑是否购买。
移情化设计能够赋予产品情感,也是物与情进行联系的可行方法
。移情方法在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移情设计方法,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并“沉浸其中”,在脑海中构建产品的使用情景,以用户的身份进入某个节日活动的场景中去,寻找设计师与用户在传统节日中的共同回忆或特殊记忆
。从节日的某些习俗活动所带来的仪式感确定产品的主要使用功能,分析用户所期望的产品情感需求,将用户的情感需求转化为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因素
。
“情景”移情能够让用户从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知的移情。不同节日有不同的活动载体,诸如春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这些活动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其活动过程能够使大众深刻体会节日气氛和节日文化的魅力。将特殊符号进行仪式化,从行为活动中再现节日的真实体验,能够让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传统节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其觉得体验这种行为活动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作为“看客”。节日情景的构建能够让用户在视觉感知的层面上获得认知,用户在参与交互的过程中,对产品的认同感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将节日的一些习俗活动再现,增强礼节仪式感,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基于移情法,设计者应尽可能还原场景、贴近角色,可采用移情设计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对原有场景要素结构与现代生活使用场景相连接,让产品使用的过程体现节日活动的特点,构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而达到从“使用—互动—认知—理解”过程中的行为认知,将情景作为线索完成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体验移情,从而实现交互过程中的体验移情。
3 基于移情设计的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流程及方法
节日文化创意产品是移情的载体,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用户为中心,将主观情感映射到客观的载体上。设计师从移情设计在文化创意产品应用现状中的视觉符号、行为交互、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移情,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特性
,从节日元素复刻、节日习俗和节日情景构建等入手,让用户在节日文化创意产品的“感官—体验—共情”中由浅至深感受节日文化,达到从用户心理的记忆唤醒、生理的行为的认知以及思想上的文化认同,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文化共鸣。由以上内容,提出移情方法在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流程及方法,如图2 所示。
3.1 视觉复刻、再现——感知移情
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其蕴含的文化符号繁多,且每个节日都有其极具代表的符号,符号本身的造型、色彩都具有独特性,这也是节日与节日之间、节日文化创意产品与其他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区别所在。这些符号的独特性,能够给大众带来对不同节日的共同感知。用户在以往度过的节日中,对节日中的象征性物品的外形先有了感知,从而在记忆中留下其特征。因此,节日文化创意产品是用户对节日特殊元素的回忆,在移情视角下,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确定每个节日里大众“记忆”中的节日符号元素,而其背后的节日文化故事,能唤起人们对节日的感知共鸣。设计者以“记忆的唤醒”为出发点,确定具有关键特征的文化符号,通过外形复刻简化或颜色还原等方式,应用于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还原“用户心理模型”,增加产品辨识度的同时,大家熟知的文化符号,无意识触发用户对传统节日的记忆点,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并展开联想,能够给用户带来视觉上感知移情。
(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过渡。 资金定价缺乏市场化机制,资产荒及高杠杆是导致资金严重趋“炒”避“住”,资金大量涌入制造炒房市场的重要原因。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创造多元化投资渠道和多样化投资工具,促进资金供求匹配,完善涉及房地产金融工具的杠杆制度。继续扩大房地产租赁领域资产证券化,综合考虑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权结构、税务安排、信托(SPV)管理办法等,实现长租公寓领域金融创新,同时防止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风险。
3.2 节日情景构建——认知移情
因此,移情设计与节日文化创意产品之间是存在“情感的转移”这个共同点的,但两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有联系也有差异,移情设计与文化创意产品关系如图1 所示。
3.3 情感寄托融合——文化共情
在用户对节日文化创意产品有视觉感知和行为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反应的引导。传统节日中的每个符号以及活动背后,是人们想表达的情感和美好祝愿,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产品外观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将节日的文化意蕴移情到产品中去,强调情感和愿望的寄托,并能够使用户正确解读。传统节日的寓意性体现在人们对生活、家人、理想、前途的祝愿、祈求、寄托,是传统节日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的独特性,这些寄托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表达,以物质形式寄托的方式,祭祀、参与活动、置办美食等满足形式的需求;而另一种是隐秘的心理祈求,通过言此意彼的特殊类比去表达,称之为节日的象征寓意性。用户对于产品背后的寓意从而产生情感的深度反思,最终实现对文化的认同感。基于移情的视角,分析现在人们在不同节日中还保留的活动行为,提取其代表的寓意,并融入产品设计中,做到文化内涵的移情。
右坝肩上部不整合接触带进行了掏槽混凝土封堵处理,处理后满足建坝要求。对趾板建基面以下岩体进行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对两坝肩进行了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满足设计要求。
4 基于移情设计的端午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4.1 视觉符号、行为交互、文化内涵的数据挖掘
由以上的分析总结,用户对于节日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寓意性、实用性有很高的需求。端午节文化创意产品“创意艾香炉”,以端午节的元素符号、节日活动、情感寄托展开设计,希望通过“感知—认知—情感反应”的移情来引导用户进行记忆的唤醒和反思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如图3 所示。
⑩《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史记·封禅书》“禹封泰山,禅会稽”之《正义》:“《括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也。”但《吴越春秋》作者却将衡山误解成南岳衡山。对此问题读者可参阅《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中之张觉,《吴越春秋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45。
从“视觉复刻再现”出发,搜集端午节食品习俗的代表元素特征进行设计,粽子是端午节明显的代表元素,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产品的外部形态选取粽子的主体轮廓、色彩进行设计。以几何化的三角轮廓作为主体的造型,采用两种不同粽叶的颜色,作为主题造型外部半包裹的色彩,顶部采用米色,从外形来看像是一个拆开粽叶包裹的粽子,希望以这种外观的呈现能够勾起用户对端午节的记忆,达到感知移情。
情感需求(体验移情、文化共情):对30 名目标用户进行访谈,用户在端午节节日中还会进行哪些活动,访谈结果显示:关键词出现最多的是“包粽子、吃粽子、挂艾草、带五彩绳”等。在此之后,通过用户还在进行的一些节日活动的数据中,继续深入获得用户情感寄托的移情数据,结果显示:关键词出现最多的是“祈福消灾”“家人的健康”“祛病延年”对传统节日产品的需求,用户有以下表达:健康的、陪伴的、与家人分享的、有寓意的。
尊重需求:在这些用户中,大部分用户会在端午节赠送朋友或是家人食品或产品,比如当下每逢端午节都会互相赠送粽子礼盒,精致的包装花哨的食材,而粽子其实有时候送得多了,也吃不了就转送。假日送好礼已经是人们的一种传统习俗了,也能增进情感。因此,从礼品这一点出发,对用户群体进行访谈分析,主要有以下表述:有创意的、实用的、性价比高的。
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节日情景构建和情感寄托融合,主要体现为体验层(行为交互移情)、情感层(文化内涵移情)的需求。针对端午节行为活动用移情方法获取移情数据。
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选择重点部门和重点乡镇村进行联合督查。实行验收制,将验收结果与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选拔相结合。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实行约谈、函询或诫勉谈话。
通过以上移情数据挖掘,人们对于节日文化创意产品还是给予支持的,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认为以产品与节日文化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够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并且以现代的方式将文化融入生活。
杨小水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苏律师,你转告俺的妮儿,她要是真对她娘好,就帮娘好好找找碧汝。临死前,我想见见她。
4.2 端午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以端午节为例,通过移情中的沁入式移情法对端午节视觉符号移情层面的数据进行元素搜集,对30 名目标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挖掘出端午节对人们视觉影响的重要元素,作为设计的条件之一。运用沁入式观察法与访谈法,得出大众对于端午节的视觉符号的需求,主要从文字元素、图形元素、色彩元素三方面进行分类搜集数据,用户访谈关键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粽子”“艾叶”,可以提取其元素符号形态与色彩元素。
4.3 设计解读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认知正确率逐渐增高,这个结果与邱湖海等[15]在2015年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不过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污物处理认知程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认知正确率仅有66.36%,说明即便文化程度较高的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污物处理的认知也是不足的,提示在以后的医院感染培训中要着重加强医院污物处理方面的培训内容。
从“节日情景构建”出发,首先分析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情景以及用户目标情景,端午节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门口挂上艾叶或是在家中熏艾,将次此作为情景进行构建于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该设计使用过程是需要用户去点艾,功能是熏艾香,人们在点艾香、熏艾香的同时,完成对于节日的场景再现,从使用、互动、认知、理解达到行为体验的认知。
从“情感寄托融合”出发,通过视觉感知和体验认知,进行深度的情感挖掘。端午节为何有挂艾叶、点艾草的习俗:端午临近夏至,易增蚊虫与疾病,而艾具有驱蚊草、净化空气、消灾辟邪的功效,因此人们就会去悬挂艾叶来实现祈求健康、消灾的愿望。以艾熏炉作为产品的功能,核心在于能够引起人们在端午节祈求健康的文化共鸣。在设计过程中的产品外形、色彩、功能将节俗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用“感知—认知—文化共鸣”逐步的深入,让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调动情感,逐步感知而促进共情。最后产品以礼盒的形式设计,大部分用户会在端午节赠送朋友或是家人食品或产品,体现了用户的尊重需求。
5 结语
文章将移情设计方法应用于节日文化创意产品之中,让文化以用户理解的方式传递,从“视觉感知—体验认知—文化共鸣”三层次进行移情打动用户,获得视觉的认同、功能的喜爱和文化内涵的了解,从而提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设计者从元素提炼进行设计的展开,对视觉的感知到节日习俗的认知再到文化的共情三个层次的逐渐深入,从而对节日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认同,整个流程拉近设计者、用户、产品之间的关系,为节日文化创意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建立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体验路径从而促进节日文化的传播。
[1]罗名君,萧嘉欣.以移情视角探讨节日文化产品的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6,6(05):64-70.
[2]刘思.生活中的移情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6(02):36.
[3]李炜.刘莹.旅游纪念品的移情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6):94-97.
[4]乔纳森·查普曼,查普曼,卢明明.情感永续设计:产品、体验和移情作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5]周洁.基于移情法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8.
[6]李洋.刘磊.基于文化特性的传统节日文创开发设计思路[J].包装工程,2021,42(02):246-251.
[7]刘锦鑫.民俗文化传承历史记忆[J].中国新时代,2016,(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