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现实主义杰作
——茅盾《子夜》
2022-09-09丁伟李天赐尹焕晴
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于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一经出版,好评如云,震惊文坛。1933年6月18日出版的《时事新报》(上海)刊发了一篇署名杨邨人撰写的书评,对这部小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茅盾以1931年中国的社会形态作背景,写出一部小说《子夜》,似乎轰动了整个文坛。昨日从朋友方面借到一部来读,觉得真是空前的大著作。”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刊发的一篇书评认为:“这几年我们的长篇小说渐渐多起来了,但真能表现时代的只有茅盾的《蚀》和《子夜》。”
由于《子夜》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这部长篇小说在出版仅仅两个月后,便引起了当时的电影界、戏剧界专家洪深、田汉先生的高度关注,在两位专家的力荐下,上海联华公司计划把《子夜》拍摄成电影。1933年3月29日出版的《申报》刊发了一条标题为《茅盾的小说〈子夜〉将摄电影——洪深、田汉建议;联华公司采用》的新闻报道,对这一重要事件进行了专题介绍。
《子夜》自出版之后便备受文化教育界推崇,风行数十年,经久不衰。至1948年,这部小说的版本次数已高达20版次。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瞿秋白是对《子夜》这部文学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第一人,他说:“1933年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现实主义杰作,它的出版问世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常情况下,企业或资产持有人进行金融活动时,必须要面临的是出售时公允价格变动的问题。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首先,会计工作者应将公允价格与账面价值进行核算,其二者的差值,作为本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损益处理。其次,应将原持有期价格,计入公允价格变动损益的累积额转出,作为投资损益的处理。这样的核算方式,一方面,可以清晰的展现本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费用问题,以便于最终得出,本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盈利或亏损。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者和资产持有人,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子夜》的写作艺术特色
《子夜》艺术结构宏大,线条繁杂,人物众多(多达90多个),时空交错。这部小说不仅有喧闹沸腾的大场面,也有和风细雨的小镜头。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忽而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说画面充满张力,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疏能跃马奔驰、开阔疆场,密能有效见缝插针。篇章结构严谨得当,衔接流畅,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子夜》感情基调的色彩搭配淡浓相宜,真切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全书波浪起伏,一浪推一浪,层层递进;首尾勾连,条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文笔细腻,行文流畅。《子夜》的结尾可谓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令人寻味无穷、意犹未尽!
其次,这部小说鲜活地呈现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社会矛盾盘根错节、各种政治力量此起彼伏、相互博弈并日益交织的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面相。主要有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逐步加深的矛盾,这是全书着力书写的主导矛盾。赵伯韬代表美国财团和国民党政权的官僚资本家的利益。吴荪甫当时的理想是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此,他借鉴西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办益中信托公司,雄心勃勃地要使他的工厂制造的产品走遍全国穷乡僻壤、遍及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但世事难料,事与愿违,赵伯韬从半路上出来拖住了吴荪甫的后腿。小说中写赵伯韬对别人说:“吴荪甫会打算,可惜还有我赵伯韬要故意同他开玩笑,等他爬到半路,就扯住他的腿。”在赵伯韬的一再挤压和算计下,任凭吴荪甫怎么煞费苦心、怎么精明能干,也依然无法实现他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吴、赵之间矛盾的实质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政权之间的矛盾。
小说还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的种种矛盾。具体而言,吴荪甫的益中信托公司一开业就通过各种途径吞并了八个小厂。民族资本家互相吞并、互相倾轧、互相挤压,最终落得个害人害己的可悲下场。以吴荪甫为例,尽管他吃掉了朱吟秋的丝厂,随即又吞掉了陈君宜的绸厂,还有诸多像吴荪甫这样的民族资本家,费尽心机通过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垮、吞并竞争对手的企业,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结果却依然斗不过赵伯韬,无法与之抗衡,最终败下阵来。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先后一个个倒闭,被迫贱卖给外商,其本人难逃破产的命运或迫不得已沦为买办的境地。小说还从侧面揭露了各派军阀之间错综复杂的派系矛盾和尔虞我诈的利益斗争。贯穿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的是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治集团与日本支持的阎锡山、冯玉祥之间展开的一场蒋、冯、阎中原大战。小说中,无论是吴荪甫、赵伯韬之间的矛盾,还是军人雷鸣和黄奋之间的矛盾,甚至裕华丝厂黄色工会中钱葆生和桂长林之间的矛盾,都是各派军阀之间矛盾斗争的进一步延伸和曲折反映。各路军阀各自为政,利益熏心,中饱私囊,没有一个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和百姓安康而斗争。
《子夜》描绘了一幅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广阔的多维度、多元化的动态性历史画卷,提出了一个敏锐的现实焦点问题,即中国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究竟该往何处去?围绕着这个社会时代的中心问题,小说主要表现了以下重要内容。
首先,小说以细腻的文笔描述了1930年前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命运走向。这是通过生活在上海的主人公吴荪甫,以及其他民族资产阶级人物,如孙吉人、朱吟秋等人所遭遇的挫折、困惑和失败展现出来的,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小说较为客观地刻画出了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三个较为显著的时代特点: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以后,投靠了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公开反对共产党;二是投靠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反而成为国民党政府、帝国主义压榨和欺凌的对象;三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弥补自身的损失,进一步剥削工人阶级,导致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激化,从而造成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风起云涌、接连不断。
《子夜》的重要表现内容
这部小说的艺术构思如此完美无瑕,在于作家取精用宏、用心摄取日常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统筹兼顾微观场景与宏观场景的叙事描写,认真揣摩,反复斟酌,精心研作,勇于探索。《子夜》艺术结构的精密安排,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茅盾却以他娴熟精湛的笔触,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充分显示了作家的伟大艺术天赋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秦王朝之所以能够扫六合,平天下,始皇帝固然功不可没,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这一时期的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本已趋于统一之势,“秦特收其功”[1],成为大一统时代的开创者,追根溯源,应当归功于一百多年前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变法建立起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力大增,使秦王朝统一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2015年前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医疗水平不断升级,患者自助服务也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端。
通过上述三个特点的描绘,明确地向读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担当起领导反帝反封建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更不可能在既反对共产党又反对买办阶级的夹缝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建立一种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成为一厢情愿,只能是一种奢望和空谈。小说中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充分说明了当时旧中国错综复杂、诡异多变的政治生态环境只能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结局。
《子夜》展现的故事情节,都被镶嵌在1930年5月至7月这一真实的历史图景上面。小说中所描写的一些社会场景,如公债交易、军阀混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历史事件,鲜活地再现了当时的客观历史图景。《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并交相辉映,在当时的文学语境下应该说是一个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方式。《子夜》具有的这种宏观叙事性的史诗品格,无疑正是得益于“诗”与“史”这两种语言巧妙地交相融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虽然勾勒出了如此声势浩大的史诗般宏阔的历史画卷,但是对细节描写的笔触却极为委婉细腻,尤其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笔法运用上,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这一艺术特色,他这样称赞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于2018年3月至6月访谈北京大学校选修课的授课教师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教研室2位副教授(表1),获得上课的内容、学时分配、负荷量等相关信息。
小说还客观、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买办地主、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的多维度、动态性历史图景。如,吴荪甫家乡双桥镇爆发了农民暴动,愤怒的农民活捉了恶霸地主曾扒皮;还有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发动并举行的“五卅运动”纪念游行、裕华丝厂工人开展的武装斗争等。更加可贵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曲折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力量如日中天,日渐强大。这些场景的细致描写形象、乐观而坚定地预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将在中国大地上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此外,这部小说还勾勒出了近代工商业、金融中心——“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五光十色、扑朔迷离的社会众生相。在《子夜》中的上层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在金钱的驱使和支配下互相利用、互相倾轧。“利益至上、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成为所谓上流阶层人际交往奉行的准则和原则,友情、爱情、亲情都可以无所顾忌,都可以为之牺牲或抛弃。例如,吴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上海后突然死去,但是在这一时刻引起吴荪甫关注、痛心的竟然不是老父亲的意外离世,而是双桥镇农民暴动致使他在家乡财产损失的这一事件。吴荪甫和杜竹斋虽是近亲,但在紧要关头,杜竹斋为了自身利害却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吴荪甫。笑面虎冯云卿为了捞回公债市场的资金损失,不惜把亲生女儿无条件地献给赵伯韬,其动机非常明确,只是为了从赵伯韬那里探听公债市场的情报。在《子夜》视野中的上流社会,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连所谓圣洁的爱情都被利益交换绑架在了一起,无一幸免地被市场化、商品化了。经济学教授李玉亭一直都在热烈地追求张素素,可是一听到张素素的父亲破产了,态度马上就冷淡了下来;杜竹斋强烈反对其小兄弟杜学诗和林佩珊的婚姻,原因再简单不过,就是因为林家无钱无权无势。《子夜》中光怪迷离的社会万象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番情景。
至今,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都一致认为,《子夜》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当之无愧的。《子夜》为众多社会爱国人士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和行动指南;《子夜》为广大莘莘学子、进步青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了人生的前进方向;《子夜》为成千上万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艺术享受。如上所述,《子夜》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上海社会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入地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买办阶级的殊死斗争;民族资本家与农村封建经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村中掀起的广泛农民暴动;城市工厂企业开展的声势浩大的罢工风潮;工农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共产党得到人民越来越多的支持和拥护。《子夜》展示了动乱黑暗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场景,同时也展示了工农革命运动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力量。虽然后一点还表现得不够充分,但作者的信念无疑是非常坚定的。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中国人民即将、也必将度过“子夜”的漫长黑夜,迎来黎明的胜利曙光,这就是我们从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