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2022-09-08罗昆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农业产业现代化

罗昆燕 丁 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对我国“三农”工作的统筹推进,更是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黔西南州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喀斯特山区,自然禀赋条件差、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长期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主,除兴义市外,其余7 县市曾被划入国家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直到2020 年7 个贫困县才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等战略措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村产业体系还不完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测度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出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服务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对促进黔西南州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业现代化理论概述

早在1964 年“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国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之一被提出后[1],便成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之后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备受重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和“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强调“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制定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明确提出和强调,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2]。

学界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可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它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管理[3],其内容包括物质、技术、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层面的现代化[4-5]。广义的农业现代化是指“三农”的现代化[3,6],其内容不仅包括农村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等与农业部门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内容[5]。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及做法各不相同,但普遍认为需要用现代的物质和技术装备农业,农业经营要有一定的规模和相应的经营主体,要有一套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农业发展趋向“八化”[7],即生产主体规模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业生产生态化、农业运作资本化、农产品营销品牌化、农产品加工工业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和农业产业组织化。

二、黔西南州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岩溶强烈发育,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过渡性显著,水文、土壤、植被具有复杂性,内部差异明显。全州面积16804km2,常住人口30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46.13%,乡村人口占53.87%,与2010 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提高了18 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了39 万人[8]。近年来,黔西南州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特色种植业不断壮大,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可持续农业不断发展。据统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10 年的307.1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1272.8 亿元,增长3.1 倍,年均增长率为13.4%,产业结构稳定为“三二一”模式,已形成以薏仁米、园林水果、茶叶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部分区域立足资源优势,走农旅结合、产城融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但农业发展仍存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能力低,农业创新力薄弱,农业多功能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采用学术界广泛使用的综合指数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从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综合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中,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包括农产品供给水平、农牧业产值水平和农业物质装备水平3 个二级指标及7 个三级指标;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包括农民组织化水平和经营水平2 个二级指标及3 个三级指标;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水平3 个二级指标及4 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综合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1]:

表1 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式中,A 表示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指数,wi表示第i 个维度的权重值,Bi表示第i 个维度的综合指数;wij为第i 个维度下第j 项指标的权重,Cij为第i 个维度下第j 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采用熵值法对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1 所示)。由表1 各个维度指标的权重排序可知,在三级指标中重要性程度位于前三位的指标分别是家庭农场数、合作社数量和农药施用强度,说明这三项指标是影响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在二级指标中重要性排在前三的是农业经营水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及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表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及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的文献研究结果,结合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将农业现代化水平分为五个阶段:综合指标介于0~0.2 之间,为准备阶段;综合指标介于0.2~0.5 之间,为起步阶段;综合指标介于0.5~0.75 之间,为初步实现阶段;综合指标介于0.75~0.95 之间为基本实现阶段,0.95 以上为发达阶段。为了反映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中所处的阶段,将贵州省2020 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综合评分,结果如表2 所示。根据得分情况,可综合评定2011-2019 年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及所处阶段。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1.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

根据公式(1)与公式(2)计算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结果发现:从2011-2019年黔西南州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138%。其中,2015 年全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速率最大,增速达到176%,以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经营体系的贡献最大,二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和1079%。由表2 可知,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测评综合得分2011-2013 年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2013-2017 处于加速上升阶段,2019 年处于初步实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13 年以后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增幅较大,主要得益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的实施,这些战略实施大大提升了黔西南州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但不得不承认,如若跟全国农业发达的省份比较,我州农业现代化所处的阶段将往下移,我们离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表2 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所处的阶段

2.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发展水平

从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农业生产体系一直呈稳定高速发展,年均增速为66%。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全州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大规模进行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还提高了农产品供给水平及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的高速发展。

从农业经营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情况来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农业经营体系综合指数由2011 年的0.02 上升到2019 的0.40,处于高速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近年黔西南州培育了一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初步形成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步发展起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与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了农业经营体系的高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农业经营体系的高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数量上的大量增加,如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分别由2011年的0 家、0 家和966 家分别上升到2019 年的2145 家、63 家和1942 家,但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从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情况来看,2011-2019 年,黔西南州农业产业体系的增长速度为三个维度中最慢的,年均增速为33%,且波动性较大。如图1 所示,2015 年农业产业体系维度综合指数最高,为0.13,主要是因为精准扶贫阶段全州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战略,各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奠定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产业体系综合指数的波动现象,折射了近年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曲折性。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阶段,黔西南州持续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州形成了以中药材、精品水果、茶叶等为主的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但是,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也不能全靠外力催生,其发展演变遵循经济学及经济地理学的一般规律,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成长、成熟过程。

图1 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农业现代化体系的三个维度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最稳定的是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最为曲折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的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体系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数量的大量增长,使农业逐渐融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相对较慢,且波动性较大,但也奠定了以中药材、精品水果、茶叶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四、黔西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分析

综上,黔西南州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契机。今后应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水平,结合农业现代化体系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第一,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要建立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的政策体系,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坝区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农业领域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中。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扩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加强农产品的线上展示和交易,通过将互联网、电商平台建设与农业产业各环节需求紧密连接起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第二,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优势,推广绿色增效等新技术应用。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应围绕我州优势农产品需求,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技的集成配套,以“科技人员进基地、科技人员联大户”的形式,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需求,开展种子种苗、设施农业、疫病防控、节水灌溉、规模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现代农业的种养殖技术。

第三,调整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以适应市场差异化、多元化和高端化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向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对农业供给端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农产品消费从数量消费向数量和质量消费并重转变,从单一农产品消费向产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农业的多功能也不断拓展。因此,必须根据新时期市场需求的新特点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的短期化和同构化现象,走差别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第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类主体的发展,还需促进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互补。需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家庭农场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要完善各类政策支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等,将农业种养加链条的所有环节、所有辅助设施纳入经营主体保障和服务管理的范畴,更好地衔接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培训,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要科学选择培育对象,优先对经过认定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骨干进行培训,积极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作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的孵化基地,充分利用社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和基地开展培训,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需求的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和培训流程,推进全州的培训实训工作。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鼓励各县摸索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增强农户应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资源拓展电子商务渠道的能力,引导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进行农业、农产品的宣传,逐渐培育一批懂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

第五,合理进行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要在黔西南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科学布局、种养结合,走特色发展之路。结合气候与土壤条件,合理布局具有区域优势的烤烟、水果、蔬菜、中药材、薏仁米、茶叶等优势产业。规划建设肉牛、黑山羊、生猪、矮脚鸡等畜禽养殖场,探索山地立体、循环、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核心载体,以点带面、成片成带布局,形成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不同等级经济体协同发展的格局。坚持质量为本,走品牌发展之路,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认证产品等的申报和认证,切实把产业优势转变为区域经济优势。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业产业的集群发展。

第六,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在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宽,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在一起,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延长价值链和就业链,形成农业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需要推动多种经营主体的合作、互补和协同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加工流通,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让农民能分享到流通收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进行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区域品牌资源共享,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带动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农业产业现代化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