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蔡元培研究热点与可视化分析

2022-09-08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蔡元培发文图谱

冉 鑫

(内蒙古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蔡元培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民国初期中国文化人当中最有个性,最具有独特性,最不可归类的人物,他的许多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术界围绕蔡元培开展大量研究,产生了丰硕成果,因此,全面梳理20多年来蔡元培研究脉络、开展热点分析,对于未来蔡元培研究多有助益。

一、研究流程

文章研究思路紧紧围绕20余年蔡元培研究的文献研究现状与热点展开。首先借助中国知网平台对蔡元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清洗,剔除无效样本,整理后得到有效样本。接着对期刊收录情况、文献发文量进行计量统计。同时将有效样本导入CiteSpace,得到包括作者共现图谱、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等多个图谱并对其逐一分析。最后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总结前沿热点,展望蔡元培研究的未来发展动向。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因文献数量多且质量不一,故只选取CSSCI期刊为样本文献,通过主题检索依次输入“蔡元培”关键词,共检索出文献798篇,发现1998年出现第一篇研究蔡元培的文章,因而本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8—2021年。通过对文献的筛选,剔除书评、会议综述等无效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样本数据328篇。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命名为download-328.txt以便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由美国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研发,并于2007年引入中国,以其图文清晰、操作便捷的特点深受研究者的青睐,主要用于分析文献数据、科学演化展示等。目前,借助CiteSpace软件产出的科研成果广泛分布于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采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v.5.6.R5(64.bit)。将1998-2021年关于蔡元培研究的文献导入,运行软件后,可得到一系列的知识图谱。

三、蔡元培研究统计分析

(一)发文量回望

通过观察蔡元培研究文献发表时序图(如图1所示),1998年开始出现第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研究蔡元培的文献,此后许多年文献发表量呈平稳增长的态势。个别年份出现发文量小高峰,比如2008年、2010年、2018年等,这些年份恰逢蔡元培先生诞辰与逝世整周年纪念,学者们对蔡元培研究着墨较多。从二十余年来的发文量来看,平均每年发文14.9篇(除去2021年,检索截止到6月),学术活跃度较强。总的来看,目前学界对于蔡元培研究相当重视,他的思想丰富而具有现实意义,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不断地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图1 文献发表时序图

(二)期刊收录情况

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对文章内容的检验。通过对文献来源期刊进行统计,328篇文献收录在177种期刊上,期刊所属类别多样,包括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文学类、教育类、政治类等多种专业期刊,说明蔡元培领域研究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借助文献计量学里的布拉德福定律来测评核心区域期刊的种数,计算公式为:M=2ln(e0.5772×Nmax)。

计算过程如下:M=2ln(e0.5772×Nmax)

=2×ln(e0.5772×14)

=2×ln(1.7810445179×14)

=6.4325146592

(其中M表示核心区域期刊数量,Nmax表示刊文最多期刊的刊文量)

如表1所示的部分期刊排列结果,根据取整原则,判定前7本期刊为核心区域期刊,核心区域期刊共发文54篇,占总文献量的30.5%,其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文最多,达14篇,占比7.91%。

表1 蔡元培研究期刊发文情况

(三)作者共现分析

蔡元培的研究能取得今天的进展离不开有关学者在该领域的深耕,文章将已经筛选过的CNKI数据库中的328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将网络节点选为“Author”,将切片长度(SliceLength)设为1,运行得到包含305个网络节点,47条网络连线,0.001网络密度的蔡元培研究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图中作者名字的大小代表发表文章的多少,作者间的连线代表他们之间的合作网络关联。由图2可知,几大核心作者群合作研究并不明显,独立研究较多,而发文量小于3篇的作者,合作网络更加明显。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为进一步探求核心作者,文章引入科技情报学中的普赖斯定律,通过公式Mp=0.749*(其中Mp是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pmax是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来计算核心作者发文量。分析文献数据可知,Npmax=8计算得到Mp=1.498,根据计算结果认定作者文章发表数量大于等于2篇的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取整原则)。通过统计得知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43位,这些作者发文量共113篇,占总文献量的34.45%,表明核心作者的学科贡献度较大。由于计算得出的核心作者数量较多,表2只显示发表数量大于等于3篇的作者。由表2可以看出发文最多的为梁柱,达到8篇,其次是钱斌、黄旭东,三位作者发文量突出,是该领域的强核心作者。

表2 蔡元培研究核心作者与首发年份

(四)机构共现分析

科研机构作为成果的主要依托,是学科发展的支撑力量。将CiteSpace的网络节点选为“Institution”,设置时间切片为1,得到262个网络节点,30条网络连线,网络密度为0.0009的蔡元培研究的机构共现图谱(见图3)从图3中可以发现,共现图谱中字体越大,说明该机构发文量越多,各个机构间的连线粗细程度代表学术合作的紧密程度。导出部分数据情况表(见表3),其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文量为4篇,以上科研机构对蔡元培研究较为重视。同样利用普赖斯定律进行公式测算,得出该研究的核心机构为发文量大于等于2篇的机构,可见从全国范围来看,蔡元培研究的机构较为集中,耦合性较强,有利于进行深入探索。但图3的网络密度仅为0.0009,远远小于0.02,也进一步说明,除了个别机构外,关于蔡元培研究的力量依然分散,发文量小于3篇的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不明显,许多机构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

图3 机构共现图谱

表3 蔡元培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四、蔡元培研究共现词分析

(一)关键词图谱共现与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够代表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是文章主题的凝练。文章将Citepace的网络节点选为“Keyword”,设置时间切片为1,经过运行得到图4即蔡元培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得到包括556个网络节点和880条网络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7,图中节点字号大小表示关键词频次的多少,节点十字表示年轮。其中,“蔡元培”为主要核心,“北京大学”、“美育”、“教育思想”、“五四运动”等为次核心,关键词间耦合性较强,研究分支较多。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后台导出关键词表,进一步对词频与中介中心性进行排名得到表4即蔡元培研究高频关键词(前10)。如表4所示,关键词以北京大学(28)、美育(21)、教育思想(12)、美育思想(10)、大学理念(9)、五四运动(8)等为主,初步判定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表4 蔡元培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2.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一种处理矩阵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法,能够揭示各关键词的演变趋势[1]。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绘制生成蔡元培研究的聚类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Node(节点)556个、Edges(连线)880条,不同颜色框代表不同的聚类,Density(密度)指数为0.0057,Modularity(模块化)指数为0.8928。经过筛选关键词聚类,图谱最终只显示前十类聚类。分别是蔡元培、北大之父蔡元培、美育、北京大学、劳动念、教育思想、教育独立、五育并举、文化品格、中国美术教育。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二)蔡元培研究热点

依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及相关文献阅读等总结当前蔡元培研究的典型聚类:蔡元培个人经历研究、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蔡元培劳动思想研究。

1.聚类一:蔡元培个人经历研究

蔡元培生于同治七年(1868),光绪十年(1884)考取秀才,后进京得中贡士,25岁中进士,27岁授翰林院编修,35岁创办中国教育会,40岁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后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其一生经历丰富,对于近代中国教育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段怀清思考蔡元培文章内容的转变,进而思考其知识体系、价值信仰、思维方式的重构,以期理解蔡元培[2]。韩水法认为蔡元培当时提出的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现在看来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3]。刘长伟认为蔡元培洞明世事,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准确判断。比如他认为维新变法失败,在辛亥革命时期,又揭露了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五四运动时期,他既同情被捕学生,也反对罢课等[4]。王东梅研究蔡元培主持中央研究院12年以来,团结学术界人士艰苦创业、深入社会斗争实践,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缺少近代科学和全国最高综合研究机构的历史[5]。

2.聚类二: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研究

蔡元培1916年底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创造了条件。马坤、梁国利认为,蔡元培重视大学教育的一大原因就是受德国大学的影响,好的大学可以让科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国力也随之增强[6]。邢欢认为蔡元培的学术观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一转变具体表现在他对“学”的范围和“学”的内部关系的认识上,而这些表象的背后是他对于“学”的观念的根本转变——蔡元培的“学”从近代分科之学的“学”转变为现代科学之“学”[7]。张礼永认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师资改造上花了大力气,他整顿教师队伍,构建了顺应时代的新的为师之道,使北京大学焕然一新[8]。马建标思考蔡元培在北大期间唤起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后期已经无法扭转北大政治参与的趋势,提出一个折中的口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9]。

3.聚类三: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发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立足中国的妙悟之思,也吸收了西方的感性启蒙之维,并具有面向未来的理论可能性。黄旭东认为蔡元培的艺术观可以概括为强调艺术的理性内容、能聊艺术的创造性、强调艺术的个性因素[10]。马军红认为蔡元培在音乐教育方面有许多作为,创办《音乐杂志》、组建音乐传习所、创建国立音乐院等都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11]。刘芳认为,美术教育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语境中,呈现出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他不仅体现在对于美术之于文化身份的刑诉上,而且构建出了审美功能,使美术教育更为接近美术的本质[12]。韦欧阳认为蔡元培主张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使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思想、人格培养、德育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3]。

4.聚类四:蔡元培劳动思想研究

蔡元培1918年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讲演,推动了近代“劳动”观念的转变和实践。徐辉认为蔡元培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14]。冯庆认为蔡元培在1918就认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是通过贯彻西方的启蒙教育理念改造中国劳动者素养,使之脱离“游民政治”,成长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担当者[15]。李双、杨联芬认为蔡元培“劳工神圣”的独特思想意义,揭示“劳工神圣”这一命题如何以传统伦理文化为底蕴,吸纳整合西方理论,形成五四时期极具影响的思潮,从而呈现由无政府社会主义概念嬗变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思想史轨迹[16]。

五、结论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2021年间我国蔡元培研究领域重要文献进行梳理。从作者共现,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等多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期待为我国蔡元培研究进一步发展拓宽思路。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梁柱、钱斌、黄旭东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较大,学术影响力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已经初步形成了蔡元培研究的学术高地。

其次,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的分析结果,将研究热点归结为四大类,分别是蔡元培个人经历研究、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蔡元培劳动思想研究。在二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里,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蔡元培研究的内涵,是一个时期新闻实践的生动写照,对于未来研究有借鉴意义。

最后,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余年间的研究成果在话题上较为局限,教育思想、美育思想研究较为集中,要加强外延式拓展,回到历史文献当中去,进一步深挖蔡元培思想背后的逻辑,鼓励进行探索性研究,推动蔡元培研究领域的繁荣,更好的指导当代教育、艺术等的发展。

本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只选取了CSSCI收录的期刊,未考虑书籍、报纸文章等,因此研究起点定在了1998年第一篇核心期刊发表开始,而关于蔡元培的研究远早于此,因此本文只是某一段时间的蔡元培研究探究,加之Citespace软件本身具有的机械性,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希望在固有条件下能够对蔡元培研究有一些思考。

猜你喜欢

蔡元培发文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