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菜质量标准研究*
2022-09-08汪正宇郭秀秀赵向阳韩正宾郭明飞
汪正宇,郭秀秀,方 敏,赵向阳,鲁 轮,韩正宾,郭明飞
(1.安徽省宿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安徽 宿州234000;2.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51;3.安徽省宿州绿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234000;4.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 宿州234000)
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a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全草,是民间习用草药,始载于《救荒本草》[1],别名有铁稜角、蛇总管、山薄荷、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盘龙七、王枣子等[2-4]。《救荒本草》描述形态为:“香茶菜,生田野中。茎方窊(五化切)面四楞,叶似薄荷叶,微大,抪叶对生。梢头出穗,开粉紫花,结蒴如荞麦蒴,微小。叶味苦。”《中华本草》[5]指出,“今唇形科香茶菜与《救荒本草》中香茶菜形态描述相符”,故《救荒本草》中记载的香茶菜与现代本草香茶菜为同一植物。《中国植物志》[2]记载,香茶菜生于海拔为200~920 m的林下或草丛中湿润处,产自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及湖北。香茶菜主要活性成分有二萜类[6-9]、三萜类[10-11]、挥发油类[12-13]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7,14-15]、抗肿瘤[7,15-16]、保护肝损伤[17-19]等药理活性,其中萜类成分为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以香茶菜入药的制剂有胃复春片、人参香茶片、抗癌平等[20-21]。《中国药典》未收载香茶菜药材,2016年版《江苏省中药材标准》[22]、2017年版《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3]及2019年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4]中均有收载,参照上述标准可拟订“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处方应付”“贮藏”项,但均无香茶菜中活性成分的定量检测要求。本研究中从定性鉴别、检查项及含量测定等方面建立了香茶菜的质量标准,旨在为其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沃特世公司),配有2489型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和Empower色谱工作站;DM750型生物显微镜(德国徕卡公司,Toup-CamE3CMOS成像系统);Camag TLC Scanner3型薄层扫描仪(瑞士卡玛公司);FP240型精密干燥箱(德国宾德公司);KSL-1200X-M型高温箱式炉(27 L,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TA-27型超声波清洗器(湖北鼎泰高科有限公司,功率为700 W,频率为40 kHz);AB-135S型电子天平(精度为0.01 mg),BSA 124S型电子天平(精度为0.1 mg),均购于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1.2 试药
齐墩果酸对照品(批号为110709-201808,含量91.1%),熊果酸对照品(批号为110742-201220,含量99.3%),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香茶菜对照药材(成都植标化纯生物有限公司,批号为200416);甲醇、乙腈(色谱纯,美国天地有限公司);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香茶菜共13批,其中宿州市王枣子药材种植基地、王二嫂子药材种植基地采集10批,安徽省中药材标准起草领导小组提供3批,经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刘金山教授鉴定为正品。样品信息见表1。
表1 香茶菜药材样品信息Tab.1 Information of Rabdosia amethystoides samples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2]
香茶菜样品和《中华本草》描述一致,为多年生本草,高0.3~1.5 m;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2~2.5 cm;叶片卵状披针形,长0.8~11.0 cm,宽0.7~3.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基部以上具圆齿,两面被短柔毛,有时近五毛,均具腺点。二歧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苞片针状、小,但较显著;花萼钟形,长约2.5 mm,外面被极短硬毛或近无毛,并具腺点,萼齿5,三角形,近相等,花萼白色、蓝白色或紫色,长约7 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外反,先端4圆裂,下唇阔圆形,内凹呈舟形;雄蕊4,二强,内藏;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等长,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卵形,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2.2 显微鉴别(药材粉末)
本品药材粉末灰棕色。叶上、下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众多非腺毛和腺鳞,气孔不定式(图1 A);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4~6个细胞,表面有疣状突起,顶端尖或稍弯,部分细胞常缢缩(图1 B);腺鳞头部扁球形,2~4个细胞,直径20~38 μm(图1 C);韧皮纤维细长梭形(图1 D);木纤维成束或散在,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图1 E);石细胞可见类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胞腔较大,有细密纹孔(图1 F)。
A.叶上、下表皮细胞及气孔B.非腺毛C.腺鳞D.韧皮纤维E.木纤维F.石细胞图1香茶菜粉末显微鉴别(×200)A.Upper and lower epidermal cells and stomatas of leaves B.Non-glandular hairs C.Glandular scales D.Bast fibers E.Wood fibers F.Stone cellsFig.1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Rabdosia amethystoides powder(×200)
2.3 薄层色谱鉴别
取样品粉末0.5 g,加乙醇2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 mL使溶解,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茶菜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取熊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对照品溶液。取熊果酸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及13批样品的供试品溶液,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4.5∶0.5∶1∶0.1,V/V/V/V)为展开系统,于相对湿度低于70%环境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详见图2。
S.熊果酸对照品溶液S′.对照药材溶液1-13.供试品溶液图2香茶菜薄层色谱图S.Ursolic acid reference solution S′.Reference medicinal material solution 1-13.Test solutionFig.2 TLC chromatograms of Rabdosia amethystoides
2.4 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
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第二法(烘干法)测定含水量,通则2302总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结果13批样品水分为6.62%~9.45%,平均7.72%;总灰分为3.22%~5.64%,平均4.61%;酸不溶性灰分为0.08%~0.26%,平均0.18%。拟订水分限度为“不得过10.0%”,总灰分限度为“不得过6.0%”。因酸不溶性灰分较少,课题组认为香茶菜引入外源性无机盐杂质较少,香茶菜中酸不溶性灰分风险可控,故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不纳入本标准。详见表2。
表2 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Tab.2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total ash and acid-insoluble ash(%)
2.5 浸出物测定
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项下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合前期考察T1-T6批样品的热浸法结果,稀乙醇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故冷浸法提取时着重考察了上述2种溶剂,结果热浸法优于冷浸法。因香茶菜植物主要药效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化合物,结合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确定含量最高的浸出物试验溶剂为乙醇和70%乙醇。由表3可知,70%乙醇浸出物含量较乙醇热浸法高,故确定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香茶菜浸出物。由表3可知,13批样品采用70%乙醇热浸法提取浸出物均值为15.79%。考虑个别样品的测定数据,将限度适当下浮,拟订浸出物限度为“不得少于8.5%”。
表3 浸出物测定结果(%)Tab.3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
2.6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2.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含12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的0.5%醋酸铵溶液(67∶12∶21,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在此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杂质峰对主峰无干扰,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分离度大于1.5,峰对称因子在0.90~1.20之间,理论板数以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峰计大于8 000,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的RSD不超过1.5%,且空白试剂无干扰。色谱图见图3。
2.6.2 溶液制备
取齐墩果酸对照品、熊果酸对照品各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齐墩果酸0.202 2 mg、熊果酸0.314 4 mg的混合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贮备液5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混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取香茶菜药材粉末(过2号筛)及对照药材各1.2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50 kHz)6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加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2.6.3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2.6.2项下混合对照品贮备溶液0.2,0.5,1.0,2.0,3.0,5.0,8.0,10.0 mL,分别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摇匀,得系列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峰面积,以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X,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齐=10 431X齐+18 547(r=0.997 3,n=8)、Y熊=8 894X熊+24 743(r=0.997 4,n=8)。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质量浓度分别在4.04~202.20 μg/mL和6.29~314.4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1.齐墩果酸2.熊果酸A.空白试剂B.对照品溶液C.供试品溶液图3高效液相色谱图1.Oleanolic acid 2.Ursolic acidA.Blank solvent B.Reference solution C.Test solutionFig.3 HPLC chromatograms
定量限确定: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10倍稀释,得系列定量限检测溶液,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峰面积,以信噪比(S/N)为10∶1时的质量浓度为定量限。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限分别为2.12 μg/mL和3.14 μg/mL。
精密度试验:取2.6.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测定6次,记录色谱图峰面积。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峰面积的RSD分别0.40%和0.62%(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批(编号为T1)香茶菜药材粗粉,按2.6.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3,6,9,12,18,24 h时测定,记录色谱图峰面积。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83%和1.15%(n=7),表明供试品溶液24 h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编号为T1)香茶菜药材粗粉,按2.6.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0.455,0.470,0.467,0.464,0.470,0.464 mg/g,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718,0.722,0.728,0.722,0.727,0.724 mg/g,RSD分别为1.17%和0.40%(n=6),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试验:取已知含量的香茶菜(编号为T6)粗粉0.625 g,精密称定,平行6份,置100 mL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每1 mL含齐墩果酸0.210 4 mg、熊果酸0.333 0 mg的溶液1.5 mL,按2.6.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及RSD。结果见表4。
表4 香茶菜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Tab.4 Results of the recovery test of Rabdosia amethystoides(n=6)
2.6.4 样品含量测定
取2.6.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及13批药材样品供试品溶液,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3次,记录色谱图峰面积,分别按外标法计算含量。由表5可知,对照药材中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含量和样品中含量相当,13批香茶菜样品中齐墩果酸含量为0.018%~0.082%、平均0.037%,熊果酸含量为0.055%~0.167%、平均0.087%,二者含量总和为0.074~0.249%、平均0.124%,表明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样地点,二者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拟订含量为“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6%。”
表5 香茶菜含量测定结果(n=3,%)Tab.5 Results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in Rabdosia amethystoides(n=3,%)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优化
齐墩果酸及熊果酸是普遍存在于中草药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二者的化合物结构十分相似,属同分异构体。本研究中先后参考《中国药典》收载的木瓜、枇杷叶、翼首草等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结果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峰分离不理想,且重复性不好。而在流动相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在分离手性化合物方面分离作用较好,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流动相中加入12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果2个目标化合物分离度均达到2.5以上,且在流动相中加入1%三乙胺能有效改善峰形。柱温、检测波长、进样量等其他参数参考药典相应品种方法都有较好的系统适用性。
3.2 测量结果分析
考察薄层色谱鉴别条件时,分别考察不同提取条件[提取溶剂(甲醇、乙醇、氯仿、乙醚)、提取方式(超声、加热回流)]、不同厂家薄层板、不同点样量、不同点样方式(点状、条带状)及不同温湿度等条件,结果以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对其他条件的耐受性较好,能满足试验要求,测得色谱图斑点显色清晰。由表5可知,13批样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选取香茶菜地上部分开展试验,引起含量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采样地点或季节有关,课题组将在后续工作中对此进行探讨。
3.3 方法评价
本研究中建立了香茶菜中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13批药材样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测定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并设定各项目限度值,初步完成了香茶菜的质量标准研究工作。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香茶菜药材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