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国有企业混改成本控制与碳达峰运行配置研究

2022-09-08潘宇斌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碳达峰所有制混合

潘宇斌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碳达峰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将给市场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将给煤炭类国有企业(下文简称“国企”)实现更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将给煤炭国企带来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以煤炭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发展方式,结合煤炭国企的低碳减排治理行动,从其生产流程中的碳元素管控入手,跟踪碳元素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流动情况,探求构筑煤炭类国企“混改”过程中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资源高效节约应用的“碳达峰”运作配置模式。

一、国企混改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法框架

(一)混合所有制成本控制的内涵

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引进了外资资本、民营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国有资本也有进有退,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企业活力,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混改”企业的成本控制不能仅单纯看作是降低成本,也要从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本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通过投入产出比的创新,努力进行成本差异化和绿色产品升级,减少成本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成本效益性价比。

(二)成本控制优化与资本混合所有制的逻辑关系

从上述成本控制的内容可知,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是要找准发生成本环节的要素,这些要素的流动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减,对这些要素所发生的成本进行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这些要素即所谓的物质,包括有原材料、人力资源、资本、能源、无形资产等资源。例如,在制造企业中,物质通常采用一个元素作为典型的材料分析,以追求物质流动路线的不断变化(见图1)。

图1 成本控制流程元素C流图

根据图1可知,企业成本控制是控制有效使用价值(合格产品价值或设定的期望值)和浪费价值(废物价值,损失价值或最佳减少价值)。

企业资本也是一种成本要素,资本会发生流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对资本组织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企业资本结构的重组,即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重新融合,实现国企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成本控制优化方法——基于碳流—价值流视角

1.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

资源价值流的分析方法是学者肖序在物质流成本核算基础上提出的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方法。该方法描述了供应链中的链条、环节点和网络关系中资源的价值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环境管理会计工具。

2.能源流、价值流分析方法

能源流分析属物料流分析范畴,是物质流分析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对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物质流与能源流分析(MEFA)。Harberl等(2001)通过分析国家经济系统的能源流动,提出了能源流分析(ME⁃FA)框架,并应用于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Teresa Torres等应用能量流和价值流分析法分析黏土在屋面瓦中的储存状态。国内学者李兴基提出了运用能源流分析方法保护城市环境。刘伟等研究认为能源流分析有助于减少能源污染物,为企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1997年,美国管理学家James.Martin首次提出价值流的概念,认为价值流是各种资源消耗的成本要素流动。James P.Womack与Daniel T.Jones认为运用价值流分析有助于节约资源和成本,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肖序等学者研究发现,运用价值流分析可动态的衡量各要素方向、速率和价值。张晓玲等研究认为基于价值流分析方法能帮助提升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3.“碳流—价值流”分析方法

“碳流—价值流”管理是“碳流分析”与“价值流分析”的二维集成。其集成思想源自(肖序、刘三红,2014)构建的“元素流—价值流”二维分析模式,通过追踪碳元素的流动路径,计算碳元素流动所代表的价值流动数据;寻找碳排放潜力改善点,提出改进方案,重构碳元素流动路线,力争实现“碳流—价值流”的最优化。本文研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碳流”成本控制运作案例是ZH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ZM集团),其属燃煤发电企业。要实现“碳达峰”运行目标,本文选择其“碳流”成本作为研究成本控制优化论题的要素,采用“碳流—价值流”分析方法进行成本控制优化比物质流、价值流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碳达峰视角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模式

(一)基于碳达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机制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了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既丰富了资本投资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不同战略决策提供资本保障,又可提升国有资本的投资效率。因此,不同所有制股权关系是混合所有制成本控制优化有力的保证,企业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势必尝试各种减排技术,进行优化成本控制和相关资源有效绿色配置,这也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项必然会引起混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其通过不断完善企业治理层,促进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科学的进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配置,优化人员选用、采购、生产、管理、销售、投融资等环节的流程,促进碳达峰项目运作规范与科学性,挖掘成本控制的比较优势环节,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控制“碳流—价值流”过程降低综合成本,实现更高的增值效益和资本收益,促进“混改”企业价值共享,进一步优化“碳达峰”运行配置。本文构建“碳达峰”视角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本控制优化配置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碳达峰视角下的混合所有制下成本控制优化模式配置机制

(二)混合所有制下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作配置模式

上述“碳达峰”视角下的混合所有制下成本控制优化模式配置机制(见图2)分析可知,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从企业股权资本的多元化入手,增加融通了权益资金,降低了债务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并引进了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一定范围内充实了公司治理层,促进治理层强化碳投融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国企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优化角度来看,结合混合所有制下成本控制的特点,将混合所有制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作配置模式分为三种,即资本成本绿色优化、碳治理成本优化、产品成本碳流优化,见图3。

图3 混合所有制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作配置模式

1.碳治理成本控制优化

煤炭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目标就是寻求在既定的治理收益目标下,最小化资本成本、碳治理成本以及产成本碳流成本之和。碳治理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混改成本。指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涉及实施碳减排的安置成本,如安置调岗在职员工、退休员工、有关员工福利等,以及资产处置成本和程序成本。

(2)监督成本。指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以防止损害公司股东管理碳资产的权益并阻碍公司的绿色发展的机会成本。

(3)碳信息披露成本。指企业利益相关者要求获得所有与碳决策相关的信息,形成碳披露相关信息而增加的成本。

(4)碳决策成本。指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性质的多元化股东在决定公司碳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时可能会有差异,解决差异时应支付必要的费用。

2.资本成本绿色优化

资本成本从企业层面来看是指资金的来源结构,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债权资本成本,以资金成本率来反映。绿色优化的资本成本就是控制保持合理的绿色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比例关系,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达到最低水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实现资本成本绿色优化。

3.产品成本控制碳流优化

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于股权多元化的特性,在企业价值目标取向方面会比纯粹国企更注重寻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平衡点,通过实施其企业碳战略、碳投融资战略、产品生产经营碳管理等方面来实现上述两种目标。因此,混改企业在产品生产方面会加强环境污染管控,为保护环境尤其对燃煤发电、煤炭等传统的高碳排放行业实施严管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厘清环境成本,如碳流成本、环境损害治理成本等,极力提高相关成本控制成效,进一步优化产品成本碳流量控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学者尹久等认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在于节能减排,减少煤、石油等高含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负作用。依循企业内部含碳能源的传输路径,计算价值流,使企业生产流程中的能源流价值透明化,进而控制“碳流”成本。

三、基于碳流—价值流的实证解析

(一)碳流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本文引入碳流成本的概念对产品生产进行成本控制优化。

“流”的含义来源于生态学,碳流也具有隐蔽性和连续性等特征。齐珊娜提出碳流是自碳源到碳汇之间,对含碳物质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或机制。燃煤发电企业中,含碳能源的处理过程中也产生了碳流。

对“碳流”成本分类多数从环境成本和碳成本的分类层面借鉴考虑。国外学者GrayR认为碳成本包括生产中与碳排放有关的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全部成本。国内学者肖序等将碳成本分为事前成本、检测成本和损失成本。

(二)基于“碳流—价值流”的燃煤发电企业碳流成本控制模型

1.碳流成本控制的内涵

有关碳流成本控制,目前还依附于碳成本和环境成本控制的概念。USEPA介绍了有关环境成本控制的工具,并指出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控制环境成本的责任。Gray R认为应基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碳成本进行全面控制。国内学者肖序等提出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PDCA方法。周瑞生等提出企业对碳成本的控制应从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入手。在物流层面,何文斌等提出优化“能源流”有助于控制企业含碳能源的成本。

现有碳流成本控制研究没有触及“低碳”的本质,且缺乏针对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具体企业特征的研究。本文借鉴了质量成本控制模型,结合燃煤发电企业碳流成本的特征,构建了碳流成本控制模型。

2.碳流成本控制因素分类

本文根据燃煤发电企业的碳流成本特征,将碳流成本控制模型因素分为低碳控制成本和内外损害成本两大类,如表1所示。

表1 燃煤发电企业碳流成本控制模型因素分类

为更好地表示二者关系,本文引入质量成本控制模型。

3.碳流成本控制模型的构建

(1)传统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可研究质量成本的定量关系:设C为质量成本,C为预防鉴定成本,C为质量损失成本,q为产品平均合格率(0≤q≤1),F为单位不合格品的损失成本,d为不合格品率[d=1−q(0<d<1,0<q<1)],x为产量,那么由Fdx=Cqx,得出:

早期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为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思路。基于日本零缺陷理论应用的成功,出现了改进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

(2)改进的碳流成本控制模型

日本学者田口玄一博士的研究指出:“质量的概念,通常指在同等的效用机能前提下,对用户而言产品具有效率高、寿命长、故障少、动能损耗低的特性,综合损失达到最小”。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产品给社会所带来的总损失函数表达式,假设用T表示。T=C+L,其中C为企业的成本函数,L为损失函数,本文建立出的如下数学模型:

其中,T表示总碳流成本,C为低碳控制成本,L为内外损害成本。

(1)低碳控制模型

(2)内外损害成本模型

内外损害成本指企业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形成的损害和各种耗费,包含企业产生的污染对自身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所需支付的成本,即环境损害成本等。当偏差 |q−1|=0时,内外损失降到最低,为常数L=a,且a≠0。在q=1处展开成泰勒级数,即:

L在q=1处取得极值,其一阶导数L'(1)=0。得到内外损害成本函数L的近似表达式:

(3)总碳成本控制模型

依据前述,总碳成本T是低碳控制成本与内外损失成本之和,由公式(1−4)和(1−5)推导可得模型:

另一方面,L与q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虽为二次函数形式,但当取(1−q)=q为变量时,可以得到:

可以看出该式中L与log也形成斜率为b,截距为a的一次线性关系,带入不同条件下的q和l值后,a和b值可通过线性回归得到。

得出CLL,表达式后,就可讨论q对T的影响,研究其极值。

四、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作实践案例——ZM集团

(一)案例背景介绍

1.ZM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ZH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1989年更名为ZH矿业局,1996年,率先将整个煤炭行业进行了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2002年,通过债转股,第一批由有限责任类型改组为多股东公司。截至2018年底,总资产385亿元,注册员工34800人。业务范围包括煤矿开采,发电和供热,建筑,物流和贸易,机械。煤炭产品主要是贫煤,具有超低硫,高热值,易磨性的特点,是优质煤。

2018年,ZM集团公司煤产量完成1120.88万吨,销量完成1153.95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30亿元,同比减少22亿元,降幅14%;利润总额完成4.86亿元,同比增利0.2亿元;资产总额385亿元;上缴税费完成15.1亿元;资产负债率65.62%。

2.ZM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及生产工艺流程

为了控制节约综合成本,实现循环经济的价值效益,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煤电一体化的经营模式。ZM集团属下燃煤发电企业,其生产工艺流程是将水、煤、石油等原材料类别的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而得到电能形式的二次能源过程,随后进一步通过电网输送功能,把质量达标的电能逐级分配到各个电力用户中。燃煤发电企业是典型的能源转换企业,在发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煤炭,煤炭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其转变及能量流分解的主要过程如图5所示。

图4 煤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5 某燃煤发电厂能源转变过程图

(二)ZM集团的“混改”实践运作

结合ZM集团实际,其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四种路径模式可选择:一是将优质资产独立改制上市;二是对新建煤矿井项目直接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辅业改制单位国有股份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四是关闭清算“僵尸企业”。

在ZM集团混改的过程中,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如下:(1)通过组建郑煤上市公司实现混改;(2)新建煤炭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公司辅业改制单位国有股份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4)剥离和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5)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三)成本控制优化实证

1.碳流成本控制模型的应用

(1)数据收集和整理

本部分所研究的企业对象是ZM集团属下某大型燃煤发电企业,其根本任务,是将水、煤、天然气、石油等原材料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电能形式的二次能源过程,随后进一步通过电网输送功能,把质量达标的电能逐级分配到各个电力用户中。因此,燃煤发电企业是典型的能源转换企业,在生产中存在有大量资源消耗的现象。电厂将燃料(主要是煤)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其转变的主要过程如图5所示。通过对其资料的归类整理得出表2,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某燃煤发电企业节能量如表3所示,电厂根据技术改造升级,积极控制碳流成本,其节能量,内外损害成本和低碳控制成本的数据如图6所示。

图6 2010—2015年节能量、内外损害成本和低碳控制成本的关系图

表2 某燃煤发电企业2010—2015碳流成本数据

(2)模型回归分析

在前文构建的C和L的函数关系式的基础上,根据表3中的实测数据,用软件Matlab编程后,经由统计回归模型的分析计算,可得出模型变量参数和模型主要性能参数值如表4所示,结果公式如(1−8)、(1−9)所示,原始散点数据与拟合结果曲线如图7所示。而本文所构建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高的可靠度。

表3 某燃煤发电企业2010—2015年节能量表

表4 C(q)、L(q)、T(q)函数模型计算结果

由图7可知,通过用公式(1−8)与(1−9)对低碳控制成本能实现很好的拟合回归,以及内外损害成本随原散点图值随着变量q的变化趋势,当变量q逐渐增加时,对应的函数C值和低碳控制成本在逐渐升高,但L值和内外损害成本却在逐渐降低。

图7 散点图与拟合曲线对比图

根据C和L可进一步推导出总碳流成本控制函数关系式为:

结合公式(1−8)、(1−9)绘制得到C和、L和T随q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图8 散点图与拟合曲线对比图

可见,燃煤发电企业在2010年已考虑到长远战略发展,投入了低碳成本的控制,但由于投资比例较小,碳流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图8充分表明,碳流成本曲线改进的关键,是确定低碳控制和内外损害成本两个函数,据此可计算出总碳流成本的最低点值,但在两函数交点处也可能是偏离的,然而改进模型的数据弥补了原始模型的不足。

(四)ZM集团公司“混改”前后的“碳达峰”运行配置对比分析

1.ZM集团公司“混改”前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ZM集团公司积极推进碳减排战略,促进实现碳达峰目标。集团属下公司推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改革变化如下:

(1)组建了有可以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针对经营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体系,管理层绩效薪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同时加强经理人选聘市场化力度。

(2)不断完善集团公司科技研发机制,强化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团设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绿色产学研合作,提升了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绿色技术能力,开展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评选,调动了公司员工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2.混改公司前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ZM集团公司改革前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体制僵化,效率低下,通过改革,并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集团公司层面职能部门处室、机关管理部门人员分别压减90%、83%,由595人减至98人。

(2)处级领导人员由70人减至9人。管理费用每年减少约4000万元。

3.“混改”公司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ZM集团公司一级公司层面还没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笔者就以其属下的上市公司ZH煤电来进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ZH煤电1998年挂牌上市,本文以2011年和2015年作为数据分析的时间关键时点,将2009年至2018年的主要经营数据拿来分析。详见表5。

表5 ZH煤电公司2009—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百万元)

(1)公司经营业绩总体概括

上市公司ZH煤电2011年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和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股权转让融得资金,从2009年到2014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但也给2015—2016年带来了产能过剩,导致这两年期间出现亏损。

(2)成本分析

2009—2010年两年期间,上市公司ZH煤电平均收入成本率为91%,2011—2018年期间收入成本率均值为88%。说明深化国企混改,通过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管理生产中碳流价值流过程,提高绿色技术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成本得到了优化控制,尤其在2017—2018年期间,收入成本率控制在65%左右,企业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率得到提高。

经分析发现,ZH煤电公司2009—2018年10年期间营业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涉及跟环境资源有关的成本税费项目却在持续大幅增长,详见表6。因此,如何合理有效控制环境成本税费,这也是集团公司“以煤为主,相关多元,走煤电一体化,煤炭清洁化、产业集聚化”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表6 ZH煤电公司环境成本税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另外,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加剧了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碳流成本控制应用结果也显示,在2014年,总碳流成本降低了399.83万元,较2010年减少了约36.18%,低碳控制成本相对增长了1倍而内外损害成本下降到2010年的44.97%。所以大型燃煤发电国企应着眼于优化企业循环经济的高度上发展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

(3)实现利润分析

2009—2010年实现净利润累计为2.2亿元,这期间平均每年实现净利润1.1亿元;2011—2014年实现净利润累计为18.50亿元,这期间平均每年实现净利润4.625亿元;远远高于2009—2010年期间平均净利润水平1.1亿元。2015年由于前期产能扩大,出现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积压较多,导致2015年至2016年度亏损。这两年期间累计亏损金额高达11.55亿元,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财务风险加大。2009—2014年的平均毛利率水平为9.44%,而2015年的毛利率水平下降到2.08%,创历年最低。直至2016年开始大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化工作,追求提质增效,2017年扭亏为盈。

结合上述表6,可以看到,2011—2018年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金额达19.39亿元,这期间平均每年实现净利润金额为2.42亿元,比2009—2010年两年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2.2亿元还高,比这两年期间平均每年净利润1.1亿元高出1倍多。因此,加强国企混合所有制成本控制优化投融资运作对ZM集团公司的盈利状况的改善是非常有利的。

五、总结与启示

本文首先界定了成本控制的内涵,并对成本控制以及成本控制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碳流—价值流”视角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法,从资本、公司碳治理资源、产品价值三个层面构建混合所有制的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行模式;最后通过建立碳流成本控制模型对产能过剩行业“ZM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化实践案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改进的碳流成本控制模型,得出混合所有制的成本控制优化碳达峰运作模式的相关结论和启示:

(一)煤炭混改企业应加强主动规划控制碳流成本,增加低碳控制成本的合理投入。低碳控制成本应优化控制投入比例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最优综合达标率范围内控制碳流成本,避免出现控制投入不足造成内外损失过大或者由于因对低碳控制的投入过多,造成资源浪费现象。

(二)进一步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和力量,将能源利用率向理论最大化发展,降低供电煤耗。基于“碳流——价值流”理念,企业应重视从源头优化、控制碳流成本,确保公司向绿色、低碳企业转型。

(三)煤炭混改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完善碳流成本控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找到综合达标率控制区域,对煤炭混改企业的碳流成本控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碳达峰所有制混合
混合宅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混合运算大篷车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