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专利现状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
2022-09-07郭雪梅朱共望李晓茜
郭雪梅,王 刚,朱共望,李晓茜
(天津医科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070)
0 引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及其科研人员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生产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上知识产权的纷争不断加剧。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不难看出,医药卫生建设是百姓健康的保障,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及作用[2]。在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专利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和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3]。
本文利用incoPat专利分析工具,以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其申请的专利进行检索。由于医学高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包含的附属医院特别是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本文将附属医院的专利研究情况纳入医学高校系统一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专利情报分析数据库incoPat作为分析工具。数据库可以实现“语义”检索,全文匹配度高,降低漏检率,更容易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incoPat数据库涵盖了中国、美国、日本、欧专局等102个国家、地区自1782年以来超过1亿件的专利数据信息。本文检索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日。检索式:AP-OR=(天津医科大学)。
2 天津医科大学专利情况分析
2.1 专利申请量
检索到天津医科大学1992—2021年专利共计1 103件,其中2000年前11件。在这11件专利申请中,发明申请2项,发明授权1项,实用新型8项,至今已全部失效。其中,申请人分别涉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3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项,天津医科大学2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项,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项(其中口腔医学院归为口腔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医院设备成套公司隶属于天津医科大学,归为天津医科大学)。由此可见,2000年前,专利的主体申请人都是以附属医院为主。2000年后,发明申请共计574项,发明授权202项,实用新型295项,外观设计9项。
2.2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至今共申请专利1 103件,第1件专利是天津医科大学1992年申请的关于“牡蛎口服液制备方法”。在全部专利中,其中中国专利1 080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16件,日本专利4件以及中国香港专利3件。从天津医科大学申请专利趋势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申请数量都在10件左右,并且不是所有年份都有专利申请(见图1)。自2005年开始,申请数量逐年增长,并且在2015年突破百件,申请高峰为2018年,申请数量为120件。在所有专利申请中,以发明申请作为主体,共计591件,其余为发明授权204件,实用新型295件,外观设计9件,其他4件。在2007年天津医科大学作为申请人申请了第1件PTC专利。
图1 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专利申请趋势
2.3 专利申请-公开趋势分析
一般情况下专利公开与专利申请相比会出现一定的滞后,一般发明专利在申请后3~18个月公开,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会在申请后1~15个月公开。从图2可以看出天津医科大学的专利申请量与公开量的发展趋势,随着专利申请的不断增加,公开的专利也是逐年增多,在2019年公开的专利数量为129件。
图2 申请-公开专利发展趋势
2.4 专利申请人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申请专利时存在合作申请的情况,如一项专利申请人在登记的时候,会登记为多个单位,本文在统计时,将采取重复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专利申请趋势中,最早是1992年天津医科大学申请的第1件专利,1995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为第1个申请专利的附属医院。专利申请最多的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共申请专利456件。在附属医院中,申请专利最多的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1996年开始专利申请,并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专利申请,共申请专利290件;其次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申请专利125件;其余各附属医院申请专利数比较相近。从申请数量上来看,科研型的高校要比临床型的医院申请数量更多,在临床医院中,医院规模、医院性质也决定了专利申请数的多少。但是总体上来看,各个单位的申请量都呈上升趋势。
2.5 专利发明人分析
在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发明人中,发明人单位为大学和附属医院的专利总数几乎相同。从表1可以看出,段宏泉是申请专利最多的申请人,发明专利数为45件;而排名前3的申请人单位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5名天津医科大学的申请人中,其中4名均来自药学院,药学院也是天津医科大学最大的产出学院。5名附属医院申请人中,其中4名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涉及的专利申请主要是临床方面,分别涉及消化、眼科、神经外科、口腔等学科。
表1 专利发明人排名前10专利数量
2.6 申请人的专利价值度分析
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产出成果,其本身的价值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4]。incoPat以“合享价值度”来衡量专利的价值。合享价值度指标区间为1~10,数值越高的专利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7~10分可以看作为高价值专利。从申请人专利价值度项目数中可以看出:高价值专利占比最高的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拥有6个专利,且价值度在7~8;其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高价值专利占比90%,尽管高价值专利占比高,但是申请专利量较低;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天津医科大学高价值专利占比48.93%,申请量次之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高价值专利占比44.83%(见表2)。由此可见,目前虽然申请专利数量较多,但是质量普遍偏低。
表2 专利申请人的专利价值度
2.7 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构成分析
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13年新版《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为基础,对照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利IPC分布进行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专利主要集中的领域排名前10的IPC分类。
表3 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专利申请人技术构成分类前10名
2.8 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申请的1 080件中国专利的当前法律状态进行分析,当前处于授权有效状态的专利有385件,未缴纳年费专利有318件,实质审查188件,撤回127件,驳回44件,公开11件,避重放弃4件,期限届满3件,失效专利496件,审查中专利199件。从中国专利法律状态上来看,被撤回专利、被驳回专利呈现减少趋势,授权专利、有效专利逐年增长,由此可见近些年专利的质量也逐年增长。专利维持时间指在获得专利后多长时间放弃专利,平均1年内占16.6%,说明高校专利维持时间短,而所有的中国专利大部分专利维持时间都在2~4年,最长专利维持时间是18~19年(中国高校专利的有效性中失效专利的比例为40.96%,有效专利为40.61%,低于平均值)。
2.9 专利转让与许可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指为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对已经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实验、推进、应用直到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占科技成果总量的比值。本文以专利权人的变化为依据计算天津医科大学专利转化率。天津医科大学各年份的转让数量不多,共转让专利54件,其中,第1件转让专利是2005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羊膜组织工程支架羊膜完全脱细胞方法” (CN1205333C及同族专利CN1369555A)(见图3)。2020年专利转让件数最多,共14件。
图3 专利转让与许可量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纵观天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利发展分析可以发现,专利的申请量虽逐年增加,但相比较其他高校还是处于偏少的区域。主体以专利发明为主,占据所有专利的52%,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价值度主要集中在5~7分,价值度偏低。授权专利、有效专利逐年增长,专利的质量逐年增长,转移转化量也在近年有所提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1]中提出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高校知识产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的科研创新,未来应重视以下几点。
3.1 明确学科优势,挖掘创新人才
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创新的优势领域在A61K,是科研创新的主要发源地,具备科研成果高质量、高水平,具备持续产出的能力,并且与其他大学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定位学校的优势学科,占领该领域的创新优势高地,明确优势所在,还需要再明确产业发展的情况,了解与之相关的技术与所处的创新发展的阶段,为把控科研创新方向或优化创新布局提供一些参考。还可以从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用专利数据与国民经济的对接,来洞察各个产业的创新活力,了解不同经济门类的社会需求度、活跃程度,把控创新环境的变化。
借助对专利数据的分解,梳理技术发展的脉络,为科研创新提供参考。创新也需要人才的支撑,在专利数据中可以锁定某些领域的行业发明人、技术专家,找到相关的创新人才,挖掘相关的创新团队。
3.2 提升专利质量,实现成果落地
培育高价值专利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因为没有合理地管理专利,使一些专利丧失了作为专利本身的基本价值,也是一定程度的浪费,比如一些没有评估的有价值的专利,因为没有缴费而丧失了专利权,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通过分级的梳理,优化校内专利存量。而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专利,通过管理可以发挥其价值,尤其一些改良的技术,这种专利质量一般,但也有一定的组合价值,或在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可以和基础专利或相关专利的作者进行交叉授权,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专利的质量。
3.3 从产学研的角度,提升专利的转移转化
从专利数据中挖掘,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预判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在把握市场创新态势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科研方向,并提升专利质量,从经常引用的对象中去主动寻找潜在的合作对象,找到潜在买家,发挥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实现成果落地,为专利的转化提供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