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人在行动 民防宣传教育中心
2022-09-07
不要小看这个“志愿服务”,没有一定能力也是“难以胜任”的。志愿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与很强的能力,比如奉献的精神、强健的体魄、严谨的作风、友爱的心灵、坚强的意志、周密的思维等等。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要会“抢”。一次,借着给楼栋分物资的机会,我咨询了“小蓝”才知道,志愿服务要“主动一点”,特别是“上年纪”的志愿者一般都被排在后面。那天下午群里说“蔬菜到了,大家注意查收”,我二话没说就把自己“武装”好,“主动一点”去了。整个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总算是“正规”地服务了一把。之后的“主动”服务就顺理成章了,不用听号令,群里说“查收物资”就是信号,快速到位“抢”在前头,更能体现价值!平时小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陌生面孔也变得熟悉起来,还真有不少“老同志”一起分享着“主动”志愿的快乐。
——邹波
作为民防抗疫突击队队长,我先后参与了蔬菜和抗原物资分拣、物资配送、核酸检测扫码、封装样本等工作。在与居民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我注意倾听居民心声,对他们的急、难、愁、盼有了切实的体会,因此更加尊重居民、理解居民,主动地服务居民。在核酸采样时,有时少数居民有对立情绪,不理解不支持,我没有强硬对待,更没有横加指责,而是耐心讲解,把相关规定、要求和风险及时告知,真诚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饱含着真诚和真心,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尽心尽力做好社区“服务员”。
——陆文良
我所在的社区人数较多,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工作不能仅靠居委会工作人员完成,于是我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独自承担一栋15层楼全体住户试剂发放、使用讲解、回收试剂和统计汇总工作。年轻人早就通过各大新闻平台了解了如何进行抗原自测,但独居老人怎么办呢?我就手把手教他们。虽然耗费时间,但是帮助独居老人正是志愿者工作的价值所在。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能为抗疫工作出一份力,我感觉蛮幸福的。
——霍志勇
封控期间,大家出家门最常做的事,无疑就是做核酸检测了。我所住的小区,不久前疫情反扑严重,我们楼栋对面的“阳楼”发生了新冠病毒楼宇内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楼居民的紧张情绪。由于核酸检测点就在我们楼下,每次核酸检测时,居民们都不敢开窗,而且每次核酸检测都要等待较长时间,还要和“阳楼”居民近距离同时做。居民们在微信群里发牢骚、出怨气、讲怪话。我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对楼里居民进行了心理安抚,并表示“没事,这个情况我去沟通”。在与社区块长及时沟通协调后,核酸检测时间调整了,与“阳楼”居民同时做核酸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王莉莉
按照市委、区委组织部要求,我下沉到东明路街道安居苑居委,成为市级下沉干部三林安居苑召集人,并担任安居苑居委抗疫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我的任务是组织下沉干部服从街道安排,并配合居委带领小区居民共同抗疫。其间,我在居委的主要工作为快递消杀分发、协助核酸检测、楼栋互帮互助、结对帮扶独居老人、结对协助居委主任,并有效制止聚众敲锅索要物资事件;在街道的工作有维持超市秩序、出入街道道口查码等。在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民防系统的党员,尽全力完成各项工作。
——浦玮
没想到敲开门的第一户居民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怎么回事呢?原来我所在的小区靠近东华大学,小区里租住了不少东华大学外籍老师及留学生。向外国人讲解抗原检测操作步骤并让他们正确填写个人信息,这是一个摆在我面前的巨大难题。站在房门内的是一个德国人,只会说简单的“你好”;站在门外的我,也只会说简单的“hello”,一道门仿佛巨大的语言鸿沟,让我们两个人陷入了沉默。当时我挺着急的,自己不会英文,怎么让“老外”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呢?灵机一动,我打开了抗原检测操作的视频,给这位德国友人看,并用手势比画着辅助他理解。在填写个人信息时,我用“中译英”词典顺利指导他一一填写了姓名、护照号、手机号码等信息。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在后续敲开外籍友人家门的时候,我如法炮制,顺利完成了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工作。
——王建民
解封后,我作为志愿者,被安排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维持现场秩序,在居民排队时提醒他们保持安全距离。正当一切井然有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的志愿者没有一次性医用手套。居委干部告诉我:“咱们社区疫情出现得比较早,前面有很多栋楼都被封控,时间长、任务重,像防护手套这样的抗疫物资消耗比较大,这些物资比较缺乏。”听罢,我立刻打电话给爱人:“现在我在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家里还有5盒医用手套,你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把手套全都拿过来。”手套送来后,志愿者们的防护更全面了,我们也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社区全员核酸检测。我觉得,党员就是要冲在一线,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作贡献,只要能为抗疫奉献出一点力量,值!
——朱晓辉
作为宣教中心新入职的年轻同志,我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志愿者队伍。除负责小区物资配送外,我还参加了全员核酸检测、社区抗原自测、社区进出管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遇到过刮风的下雨天,身穿薄薄一层透明雨衣,没过多久就“形同虚设”,还好我穿了“大白”防护服,不然就全湿透了;也遇上过艳阳高照的好天气,但没几天就晒黑了。志愿服务工作要不断走动,全程站立不能坐下,我回到家就得躺在床上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但是,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希望上海能尽快“康复”起来。
——巩硕
我居住的小区是公寓型的,电梯楼道互连互通。居民们一直担心这样容易发生新冠病毒传播,多次联系居委无果。我和几个宣传骨干商议,一方面向居委及街道防控领导小组反馈情况,督促居委尽快实现物理隔断,分楼层和楼栋,控制电梯上下,制定详细的核酸检测行进路线图,公布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层;另一方面发动居民,帮忙联系附近工地,借用建筑板材。最终在4月中旬将小区物理隔断成六个单向出入口,解决了居民最担忧的问题,满足了居民的心理需求。
——程红民
我居住的虹南居民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人300余位,超过80岁的就有90多位。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帮助就医配药是当务之急。有一天夜里两点多,居委会的电话突然响起,是独居老人陈阿姨打来的。她患有心脏疾病,那天夜里突然身体不适,第一时间联系不到120,就拨通了居委会的电话。我和其他志愿者马上把老人送到六院进行治疗。
小区成为防范区之后,临时党支部设立了党员服务站,排了值班表。我负责在小区门口值守,进行物品消杀、出入登记、送老人餐等。小区只有一个大门,把守很重要,一定要守好它,这是大家的共识。
——邵雯俊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场疫情防控战是一场硬仗。在疫情初期,我主动到居委报到,成为小区第一批志愿者。在小区疫情未明的情况下,我在楼里挨家挨户分发抗原检测试剂,并帮助不会操作的老人自测。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志愿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协助核酸检测、维护小区秩序、送快递、团菜、分发物资、为老服务等。志愿者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多,让原本匆匆忙忙并不熟悉的小区居民亲如一家,相互理解。我也就此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我们必须共同担负起抗击疫情、攻坚克难的责任,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工作,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晶茹
和许多党员干部一样,我投身到“双为”工作中,支持小区的基层组织工作,参与防疫协助工作,包括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清点人数、协助消杀、发放防疫及生活物资,还自发参与了小区捐款,协助小区团购、帮忙清点及分发物品。在邻居缺少生活用品时,我主动匀出一些给需要的人,和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疫情,有聚焦和放大效应。因此,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宣传工作者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谈两件事:一是有人在小区微信群里议论志愿者拿钱的问题;二是楼栋里有邻居表示不想去做核酸检测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我做过三年上海图书馆志愿者,但没有拿过钱。对不想做核酸检测的邻居,我私信沟通,循循善诱,说服引导,消除了邻居的不当想法,从而避免破窗效应导致更大范围的扩散。
——郑悦
作为一名下沉一线的抗疫志愿者,除了协助核酸筛查、搬运物资和在商超门口维持秩序外,我制作的一条短视频意外地让我在抗疫工作中走上了一个特殊的岗位——摄影摄像!我用相机、手机、无人机记录村镇抗疫行动的点点滴滴和每一个感人的时刻。
随着我的摄影摄像作品以及制作的多条视频作品被广泛传播,我得到了大团镇党群办和传媒办的邀请,为他们拍摄各类与抗疫有关的素材。我先后为他们拍摄了商超开放、复工复农等内容,其中部分素材被多次用于“浦东发布”官方视频号、抖音号和“浦东大团”微信公众号。迄今为止,我已拍摄了数千张照片、数百段视频素材,为村镇抗疫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朱以周
工作期间,我收集、整理各楼栋上报的居民用药需求单子,为小区居民代配药,取药后还要消杀、分拣、核对、登记,然后再送出。因为配药量大,除了本小区,还要为隔壁浅水湾的居民配药,药品往往要到傍晚才能取回,等分拣登记好已经快过晚餐时间了。我们顾不上忙碌了一天的疲惫,又在夜幕下分头奔赴各楼栋和居委送药,只为尽早将药品送到居民家中。配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只是怀着经久不衰的初心,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起守护共同的家园。
——陈迅之
在社区居委的组织下,我迅速建立了疫情防控志愿群,通过微信群、现场等主动发声,积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力争当好防控政策的“宣传员”。在下沉社区期间,我就近转化为社区志愿者践行初心使命,化身社区“大白”“小蓝” 协助核酸(抗原)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化身社区“运蔬员”“扫楼员”“闪送侠”,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聚心人”,用“点点微光”温暖群众。所有期待终将迎来美好,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
——叶倩
小区里进行核酸检测,是10人混检。从下午3点到7点多,我录入了近六百人的信息,但还剩四五百人,而我早已浑身汗涔涔的,腿肚子在打战,腰也几乎直不起来了。由与我轮班的志愿者继续录入,我可以休息了。两个小时后,她需要到另一个小区支援,我便再次换上“大白”服,继续完成后续工作。晚上,身份证录入的难度更大了,只能在一盏路灯下进行,好在大部分人的核酸码提前准备好了,减轻了不少工作量。一直到晚上10点40分,终于完成了小区一千多人的核酸检测。居民们觉得我们很不容易,那么晚了还在工作。我们楼的楼组长更是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这是我们楼的小姑娘。”居委干部说:“因为今天使用新系统,采样时间无法预估,但正因为有这批年轻志愿者,才能顺利打赢这场硬仗,提前完成采样录入工作。”连采样医生也说:“因为有了他们,原来一个点位至少需要两个医生,现在只需要一个采样的医生就可以了,为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
——欧明艳
有一次,大家团购的牛奶到了。我们楼栋共团购了10瓶牛奶,我便自告奋勇拿了一个大塑料袋去装牛奶。塑料袋很快就装满了,虽有点重,但我完全可以承受。我拎着塑料袋,挨家挨户“送货上门”,把牛奶放在他们的家门口,随后在楼栋微信群内“催促”大家尽快拿回家冷藏。在这个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无接触送货的规定。存货满满的冰箱,会让大家在封控的岁月里更积极地生活,等待解封,这也是作为物资“摆渡员”的意义所在。
——钱晨路
在做消杀工作时,遇到个别快递员不配合扫码、不出具随申码的情况,我都会耐心劝说,并要求其当场做抗原检测并查看结果。有的居民未到消杀结束时间就前来领取快递、外卖,我也会耐心劝诫居民遵守社区防疫规则,半小时后再来领取。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穿着“大白”却让我领略了“春夏秋冬”,被大雨淋过,被大太阳晒过,被寒风吹过;一次次核酸检测中,我也见证了花园里的枇杷树果子从绿到黄的全过程,而我始终积极参与了每一次社区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
——周静雯
本轮封控、管控期间,我与一位长辈在家照看幼儿。虽然家里人手不足,但我坚持全程参与一线志愿工作:一是多次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辅助工作,在熟悉了多个岗位工作内容后,我积极提供建议、协助优化了本楼核酸检测的流程。这个流程通过楼层分流、路线标志等手段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居民的感染风险。二是多次加入物流运输和抗原检测试剂派发工作,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等困难家庭的食品购买情况。三是宣传科普,我坚守岗位,每日在各平台发布民防抗疫信息,在微信群中观察舆情,配合居委加以引导或结合官方口径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
——吴苑琪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熟悉手机操作,方便上下楼沟通。我与其他志愿者商量,决定以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为群主,每栋楼建立一个住户群,并将小区所有住户拉进社区团购群。我也自告奋勇担任了所在楼栋的楼组长。其间,我协助组织了蔬菜、肉、奶、面包等多轮日常必需物资的团购,并负责本楼栋住户团购物资的消杀、分拣和送货上门服务。
——王瑞
向所在社区居委报到后,我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我听从指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协助居委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包括试管贴码、扫描核酸码、协助将拭子浸入采样管保存液;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楼栋内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生活物资等。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无论是贴条形码、扫码还是保存拭子,虽然是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但是需要耐心和细心。如偶尔遇到“倔强”的拭子柄折而不断,此时不但不能急,还要特别注意防护到位。志愿者工作强度大,很辛苦,但我每次穿上防护服,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工作虽然辛苦,但也锤炼了我的意志力。
——曹歆云
自4月16日受市委组织部指派增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以来,我同时接受来自街道和属地居委的指令,双线作战,内外兼顾,开启了“白+黑”的战疫模式。连日来,不同节点的志愿岗位、不断升级的工作权限、持续扩大的服务范围,让我在层层历练中锤炼了本领,在摸爬滚打中汲取了经验,在高强度战斗中验证了成果,以实际行动提升社区防疫治理水平,继续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再接再厉、贡献民防力量。抗击疫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场人民战争。近一个月的下沉实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基层防疫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防工作的根本属性完全吻合,那就是突出强调人民性,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战胜疫情最强大的法宝就是运用系统思维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在尽力满足市民差异化诉求的过程中,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服从大局、协同作战,共同参与到精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基层防疫治理中去,打造更多的无疫楼栋、无疫社区、无疫街镇,以快制快地推进社会面清零,全力争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恢复常态。
——刘渊
经过认真地培训,我穿上防护服,第一次以“大白”的身份来到了核酸检测的战场。我谨慎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核酸检测的掰管工作。“大白”防护服密不透风,加上有些紧张,防护服之下的我一身汗水,衣服都湿透了。回到家后,女儿第一时间想过来问候我,但我累得只比画了一个禁止接触的手势。爱人则立刻指导我按照他在工作中掌握的专业防疫知识进行全身消杀,换下的衣物加消毒液后单独清洗,人冲淋洗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换上干净的衣物后,大家都松了一大口气。此后,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我都准时淡定地出现在医务人员的工位旁,掰管动作越来越熟练,与采样医生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经过小区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小区的阳性病例越来越少,后来终于由封控区调整为防范区。
——诸祺
4月18日早晨,我接到来自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询问我是否能去他们那里做核酸转运员。当时的我听完,想着不就是“收”“送”两件事吗?应该没什么问题,便轻松答应下来。没想到,到了那儿,医院的老师就告诫我:“不要小看转运工作哦,还是很辛苦的。”
这些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从早上十点工作到晚上六七点,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即便是短暂休息,思想上也不敢放松,生怕错过来自某个居委的电话,耽误了转运时间。
天气逐渐炎热,防护服的包裹加上车内的闷热,使大家都身心疲惫。不过,尽管转运小队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单位,却能很快默契配合,工作起来充满干劲、不辞辛劳。因为我们都明白,所有人此刻的艰辛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社会面清零早日到来,人们的生活能恢复正常。
——宋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