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防人在行动 民防监督管理事务中心

2022-09-07

生命与灾害 2022年6期
关键词:防护服核酸物资

3月27日,在结束一周集中办公后,我返回社区报到,开始了我的志愿服务生活。在社区闭环管理初期,居民们来不及准备生活物资,纷纷网上买菜、订购日用品,一时间大量快递物品涌入小区。我穿戴好防护装备,加入了社区物资搬运队伍。在收取快递物品后,我将物品根据单元号分别放置,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取件速度,减少了聚集时间。忙碌了一天,我脱下防护服,发现汗水已打湿了衣服。社区工作人员问我累不累,我笑了笑说:“我这点工作量不算什么,你们坚持在一线更辛苦,以后有困难就来找我,我是共产党员。”在之后封控的日子里,我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搬运物资时主动去搬较大较重的物品,留守出入口时耐心安抚情绪较激动的居民。我想,自己多干一些,就能让其他志愿者少做一些。

——杨琪光

本轮疫情暴发后,在闵行区江南苑社区的线上、线下,大家总能看到一个活跃的身影,那就是我,一名民防监管中心的下沉干部。每天,我穿梭于各个社区微信群,耐心地给居民解释防疫政策,忙碌在核酸检测现场,奔走于居民楼栋上下消杀,组织物资团购并派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兼顾民防监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我身兼3个楼道的组长,全力对抗疫情。我深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我们才能取得抗疫的真正胜利。24小时待命,做一名社区抗疫“小总理”,这就是我一个月来的责任。

——陆振涛

核酸检测时,我负责将排好的队伍按10人一组进行分组,帮助未预约登记的居民进行扫码登记。这听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然而做起来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老年居民是第一次扫码预约登记,需要帮忙填信息;有的居民手机没有网络,需要开热点共享;有的居民非要一家人分在一组检测,只能重新调整组合;有的居民不讲规则随意插队,不保持距离间隔,不正确佩戴口罩……就这样,我不停地“指手画脚”,忙到下午5点半。此时,我感觉口干舌燥,衣裳微渗汗水,面罩模糊不清。夕阳西下,春风荡漾,我们在居委会书记的提议下,留下了此次抗疫志愿活动最美的瞬间。尽管我们都戴着面罩,你辨不清我是其中的哪一个,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其中的那一个。

——刘绍贵

3月26日,我在完成单位分批次集中办公任务后返回居住社区,立即主动联系社区居委会,要求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当时,社区的各项防护装备还不够完善,我穿着一件红马甲就上岗了,一工作就是一整天。由于我所居住的社区当时处于封闭管控状态,居民只能通过线上方式订购生活所需物资,快递与外卖无法由配送人员送货上门。于是,我就主动承担起最累的物资搬运任务,为社区居民运送外卖、快递和团购蔬菜等。为了加快搬运速度,我们“搬运队”将物资一件件地堆积在社区门口,按照楼栋号分拣,再按门牌送上门。由于缺少搬运车辆,我们只能靠电瓶车和步行,将物资一份份送上门,同时还提醒居民多注意个人防护,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杨靖

作为市民防办的一名窗口工作人员,我将日常服务中的热心与耐心带到了志愿服务中。有的居民不会使用抗原检测试剂,在发放前我主动下载了相关教学视频,耐心指导与解答,确保抗原自测工作有序开展。得知远住在外的某医生的高龄父母有吃饭难、部分居民物资紧缺等问题后,我主动当起了“牵线人”,第一时间提供车辆,帮忙联系供货商、跑腿小哥等,还主动将家里的物资分给邻居,只为确保大家能吃上饭、吃好饭,让邻居安心“宅”家,免去后顾之忧。“楼长的手机坏了,无法跟大家沟通。”我说:“拿我的给楼长。”“601室女儿感冒,急需鼻炎喷雾。”我答复:“我家有,我给他们送过去。”无论谁家有困难,我都将热心肠发挥到极致,尽可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尹芳

维护核酸检测秩序,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需要耐心、爱心。每次核酸检测需要志愿者服务,我总是第一时间报名。核酸检测时会有感染风险,这个时候我冲在前面。排好队,保持2米间隔;提前准备好核酸码,没有核酸码的身份证也可以;前面队伍长了,请大家稍等片刻……对每一个细节,我都认真把关。在采样过程中,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会主动上前帮忙,向其他居民解释,让老人先采样。居民们的相互理解,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

——韦敏

疫情之初,在小区微信群中,不少宝妈、奶爸提出急需奶粉、尿布等母婴物资。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自然也在为此事忧愁。“物资短缺时,大人少吃一两顿没问题,可是孩子们不行呀。”社区居民的诉求此起彼伏。我感觉到这样零散的问询所能达成的效果有限,并且很容易被群里别的信息覆盖。于是我就发起成立了“宝妈、奶爸交流群”。每天在工作之余,我都会上网搜索各种母婴类物资的采购信息,比较价格、查询资质后分享给大家。碰上哪家物资短缺还没来得及采购,我协调大家互帮互助。渐渐地,奶粉、尿布等母婴类物资短缺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沟通多了,关系也更近了,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育儿心得。随着上海疫情形势的好转,解封的日子越来越近,小区里很多宝宝因为封控无法按时接种疫苗,解封后需要及早补种。我又忙活起了这件事。我查询相关信息,多次向社区医院了解情况,只希望能为社区宝妈、奶爸多尽一份力。

——袁勋

4月17日一早,我收拾行囊,带上个人用品来到高行镇政府报到。自那天起,我就在镇政府吃住、工作。

上海出现疫情后,浦东新区高行镇防控办第一时间向辖区内居民公布了24小时咨询电话号码,抽调了镇内各条战线青年志愿者24小时在线接听电话。“您好,这里是高行镇防控办医疗保障和综合咨询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耐心倾听,言语热情,文明礼貌,并仔细做好来电者的问题记录,对于接线员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这远远不够,有时候还需要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每天热线电话此起彼伏,有时刚刚放下,铃声又急促地响起。电话咨询涉及问题点多面广,不但要掌握相关的政策,如复工复产、离沪返乡等;还要熟记经常被咨询的问题,如相关部门的职能、服务范围和联系方式,密接者转运流程和回归者的去向,核酸检测时间,等等。

夜深人静时,我也会想起临出发时,年仅三岁的儿子拽着我的衣角,哭着喊着不愿意放开的场景。儿子第一次离开妈妈这么久,我确实很是舍不得,但是我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值守24小时热线,接通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更是居民的生命线、热心桥,我一刻也不能懈怠!

——陆玉倩

浦西地区封控管理的第3天,原定核酸检测通知忽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临时改为抗原检测。由此,我的工作任务也转为抗原检测试剂发放。我与同组的志愿者先在微信群里通知每家每户在门口放置袋子,注明人数,并询问是否有需要帮助的老人,然后通过无接触方式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当我上门挨家挨户发放时,发现袋子上有的画着笑脸,有的写着“感谢”二字,我们虽然穿着防护服,很闷热,面罩不时被呼出的热气模糊,戴着手套的手发材料也不那么利索,但我还是被居民家门口的“无接触方式”暖到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117份抗原检测试剂的发放,接着在微信群内进行结果统计和汇总上报,顺利完成抗原检测任务。

——陈琦敏

去年12月底,某民防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办理综合竣工验收时,因资料不齐全,该项目的民防工程档案接收采取了“容缺办理”。可是由于疫情,眼看三个月承诺期限将至,行政相对人却迟迟不能前来办理。为此,我主动致电沟通,告知防疫期间线下办理的相关措施要求,并指导他完成线上预约等前期准备。3月24日,我早早就穿好防护服和防护鞋套,佩戴好口罩、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在了总窗口。在接收档案资料过程中,我并没有因为身上的防护装备过于憋闷而敷衍了事,仍然一丝不苟地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对。

——戴雯倩

4月1日,临江村封控已有10天,居民开始为吃什么而烦恼,埋怨声也随之此起彼伏。由于队里年轻人极少,我就主动承担起益民队的买菜任务。我立刻建立了买菜微信群,让益民队村民加入。随着群成员的增多,各种问题、各种需求层出不穷,除了团购村里预订的米、蔬菜、盐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外,我还和其他队的志愿者一起协商着帮村民购买肉类、酒精、鸡蛋、牛奶等物资。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随着疫情形势加重,团购成为传染源之一,我的工作变得慎之又慎、难之又难。当长时间未购买荤菜时,村民情绪激动,我需要做好解释工作;当有的村民不会团购时,我协调村民邻里互助,共渡难关;当村民因感染病例出门乱跑而在群内抱怨时,我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报告队长请其及时制止乱跑行为。邻里工作烦琐,但在这特殊时期却显得格外有意义。

——胡春燕

我居住的李园一村社区,青年志愿者少、责任大。有次志愿服务时,几百份物资,只有两名青年志愿者派送。为了加快投递效率,确保物资在天黑前送达小区居民手中,让各家的“灶台子”能顺利开火,我借来一辆电动车,与另一名志愿者来回投送。其间,由于物品过多,我不小心撞伤了腿,当时疼痛难忍,但一想到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青年志愿者就会少一个,那别人的担子就又重了一些,于是我硬着头皮,坚持把物品派送完成后才回家休息。回到家腿上早已淤青红肿。轻伤不下火线,抗疫时期,只要脚还能动,我就不能抛弃我的责任,放弃我的志愿。我对脚部做了简单处理后,依然投身一线,参加志愿者活动,同我的“战友们”一起,继续完成志愿任务。

——陆颖

在疫情防控中,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疫情警报:每天有多少感染者,居住在哪里,密接者有多少,转运了多少,哪些地方有感染风险……在封控期间,所有与疫情有关的信息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宣传防疫知识,在各种媒介上发声、驳斥谣言、弘扬正气。因此,我不信谣、不传谣,并在各种社区群和好友群中主动宣传“动态清零”和“全员核酸”的重要意义,对不当言论和转发进行劝阻。同时,我还抓住运送物资、值班、清运垃圾的机会,与邻居简短交流,消除消极思想,鼓舞士气。

——梁炜

24小时,24小时……我参与集中办公期间,需要不定时出车接送集中办公的交接班人员,一回来就要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静默24小时,这对于喜欢热闹的我来说,有些孤独。但在疫情期间,保障大厦安全是第一位的,很感谢组织把定点接送的任务交给了我。由于每次集中办公期间单位留守的人员不多,我就主动承担起了中心办公环境的消杀、办公人员物资统计分发等事务性的工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每天下午,我也会查看直属民防工程使用管理单位的微信群,承担直属民防工程疫情防控下的信息采集工作,第一时间了解民防工程的防疫情况。

—— 马志松

封控之初,大家对“奥密克戎”谈之色变,感觉病毒无处不在。1102室友邻捐出全新神器“弥雾机”用于消杀。我连夜上网查询其功用和消毒液配比信息,第二天就火速上岗,对楼栋门厅、楼梯间、电梯厅等公共区域环境进行每天一次的消杀作业。在微信群里,居民对每天下午楼道里的消杀作业赞不绝口,直言多了一份“安全感”。虽然每次全副武装背着十几公斤的机器爬十几层楼,一次消杀下来已是浑身湿漉漉,但劳动后带来的安全感还是让我的心里成就感满满的。

——许强

最近,我发现家门口的抗原检测试剂收集纸袋有了新作用。我近期一直在帮上了年纪的老人团购物资,几位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直接把现金放在纸袋里,货款多退少补,自己动手。一来二去,账清了,感情近了。在中国,历来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光荣传统。在疫情防控的路上,不落一人、不漏一户,不让特殊人群掉队,我一直努力着,做一名健康守护的“兜底者”。

——陈长青

4月上旬,我到居住社区二次报到,并担任起楼组长的角色。我每天通过小区微信群、朋友圈等,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个人防护措施等,引导居民理性对待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帮助大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我还建议居民遵守防疫政策,在封闭管理期间自觉做到足不出户、自觉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力争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户。特别是在小区变为防范区后,小区居民出门散步的增多,甚至不少居民会在一起遛狗、聊天,加上团购物品也骤然增多,增加了不少传染风险。我就在小区微信群经常发布防疫政策和一些因放松防疫而出现疫情的典型事例,及时提醒居民要时刻牢记防疫安全底线,提醒大家外出规范佩戴医用口罩,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不扎堆、不聚集,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郭艳丽

喊楼这项工作要求逐户通知到位,还要预先提醒暂未转移的阳性患者、密接或核酸异常居民不要参加常规的大筛查,免得产生交叉感染。老小区没有电梯,楼道狭窄,空气浑浊,就算穿上防护服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一开始,志愿者们对于“阳楼”有着恐惧心理,但这个时候共产党员不上谁上?我牙根一咬,冲了进去,穿着防护服冲上楼是家常便饭。进楼前,志愿者们会互相检查防护服,互相提醒,尽量减少在楼道的停留时间,每次出楼后及时消杀。

——徐昊

早饭还没吃呢,楼里志愿者群组长发布消息,“今天上午抗原检测,下午还要做核酸检测。看看大家谁有空?”“我可以!”“我可以!”在一声声回应下,志愿者队伍就形成了。我迅速赶到楼下,熟练地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帽子、面罩和手套,已经不像第一次穿防护服那样笨拙,整个准备工作训练有素,组织有序。“小吴和小钱,你们负责通知楼×层,忠佳你负责登记,熊喆你负责维持秩序,小李你机动,随时支援。”经过多日的磨合沟通,群策群力,积极动脑,多次修改核酸检测路线流程,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有机制的流程。当我们脱下防护服,一颗心也落了地。

——熊喆

有时核酸检测安排的时间早,我必须5点起床,以便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穿好防护服、做好工作准备;有时需要去有阳性病例的楼栋上门核酸检测,我会在腰间扎上塑料袋,装满试管,与两名医护人员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一层层楼、一间间门走过,半天下来又累又饿。有一次因为居委提供的信息有误,在上门核酸检测时还与一名待转运的阳性病例近距离打了个照面,尽管穿着防护服,我还是有点心里打鼓。核酸检测扫码员的工作确实比较累、风险也比较高,但我觉得这正是考验我的时候。每次社区核酸检测的时候,尽全力去支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要连续早起,几个小时不能喝一口水,被太阳晒得好像蒸桑拿,但既然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有求必应才是共产党员本分。

——姚丽

在疫情一开始,我就参照共产党员的要求,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每天在楼道轮流值守,一做就是两个月。疫情初期,我所在社区防疫措施还没能及时跟上,我便自备防护装备。遇到社区核酸筛查,我就化身核酸志愿者,维持检测秩序,分户安排上下电梯;遇到分发快递物资和抗原试剂,我就爬上爬下,一家家敲门,将物资放置在住户门口。

——傅冬辉

当市民防办开始实行集中办公时,我主动请缨,加入了第一批集中办公的队伍。值班结束回到家中后,我向居住社区报到,下沉社区支援一线。由于所在社区疫情形势较好,在居委号召下,我加入了其他有阳性确诊病例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义无反顾地冲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采样登记、扫码、贴瓶、维持秩序……在封控期间,我还热心于邻里互助,经常将自己烹饪的美食与大家分享。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疫”线战斗,不辱使命!

——章捷

我租住的是酒店式公寓楼,由于楼宇“禁足”,能出去做志愿者的次数较少,但只要有机会,我就“主动出击”,不放弃一切机会。每次楼宇组织核酸检测,我就想办法参与其中,扫描核酸码,手把手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初次接触扫码工作,手忙脚乱,我愧疚自己拖慢了进度,但是大家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更有信心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王晓宇

猜你喜欢

防护服核酸物资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核酸检测
被偷的救援物资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