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角鸮:暗夜行猎,对月当歌

2022-09-07李瑞娟

科学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猛禽天敌猫头鹰

文|李瑞娟

“多功能外衣”

红角鸮隶属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是一种小型猫头鹰,体长约19厘米,分为灰色型及棕色型两种。其头部浑圆,一双圆滚滚的黄色大眼睛镶嵌在密布纤细黑纹的面盘上,显得极为呆萌可爱。头上有耳羽,平常一般伏于头顶,但当其情绪激动或受到威胁时,耳羽会如同犄角般竖起,同时全身羽毛收紧,目光如炬,镇定自若而又蓄势待发。

红角鸮下体大部分呈红褐或者灰褐色,飞羽多为黑褐色,尾羽呈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翅膀和尾巴有黑白条纹;颈部和胸部的羽毛带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呈现出微弱的“人字形”图案。其嘴黑灰,周围有白色;脚趾基部有灰褐色羽毛,爪子是黑褐色。红角鸮羽色斑驳,乍看起来灰头土脸、平平无奇,但当其站立于树枝上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羽毛“障眼法”

古人有术法谓之“障眼法”,是一种通过遮蔽或转移视线来使别人看不清真相的道法。自然界中不少动物如枯叶蛱蝶、螳螂、变色龙等皆为使用“障眼法”的高手,它们一般通过模仿植物的枝、叶、茎、花或自然环境等来躲避天敌或迷惑猎物。

在漫长的进化中,红角鸮也掌握了其中的诀窍,斑驳的羽色长得与粗糙的树皮纹路极为相似,当其白天立于树枝上一动不动时,身体与大树枝干融为一体,俨然是一截小木桩。这种“障眼法”为红角鸮带来不少便利,在险象环生的野外,像它这种小型猛禽难免沦为其他猛禽的大餐,但只要它站在树枝上闭着眼睛不动,它的天敌们很容易将它看作一段粗短的树枝而放过它;而相对于比它弱小的猎物而言,如同树干般的保护色会帮助它出其不意地捕杀猎物,增加成功的概率。

当然,要维持“障眼”的效果,必须拥有良好的定力,一旦身体自主活动,障眼法就会不攻自破。对于“不动”,红角鸮仿佛已锤炼千万次。在站立时,它的身体能长时间保持纹丝不动的状态。即便是动,幅度也不会过大,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来。它白天一般躲藏在浓密的枝叶里或靠在树干上,眯着眼睛如同入定的和尚般神游天地之外,任凭外界风云变幻,始终岿然不动,静静地等待着夜幕降临。

暗夜王者

当黑夜渐渐来临,属于红角鸮的时刻就到了。与所有猫头鹰一样,红角鸮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在暗淡的环境下也能拥有深度感知能力,其瞳孔大而使光线易于入眼,对弱光非常敏感,极适合在黑夜中视物;同时羽毛稠密松软,飞行时悄无声息,再加上嘴爪锐利,捕食时神出鬼没,常常在猎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前便将其擒获。

红角鸮一般在晨昏和夜间外出觅食,在林缘、林中空地及次生植丛的小矮树上捕食,主要以大型昆虫、非昆虫类无脊椎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包括蜥蜴、蜘蛛、壁虎、田鼠、昆虫等。据学者对红角鸮食性的研究发现,其只在夜间活动可能是因为对于红角鸮这种小型猫头鹰而言,夜间可以捕猎到更多、更大的昆虫。

虽然红角鸮作为猛禽是很多昆虫及动物的克星,但因其体型小、居住生境较多动物出没等原因,还是会遭到天敌的侵扰。有趣的是,红角鸮既具有猛禽的勇猛,也颇能当机立断,知晓“弃车保帅”的道理,当其巢穴被天敌攻击或察觉幼崽受到生命威胁后,为顾全幼崽的安危,红角鸮会果断弃巢,星夜举家搬迁,绝不留恋。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红角鸮及其他猫头鹰因昼伏夜出、叫声凄厉、相貌丑陋等特点,成为不祥的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厌恶。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人们对猫头鹰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将其统一归入“鸮形目”鸟类中,成为了人们普遍认知以内的物种。

近年来,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改变,在古人看来“相貌丑陋”的猫头鹰成为了可爱的“萌宠”,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然而,不管是厌恶还是追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物种的生存发展,如厌恶可能招致驱逐或杀害,追捧可能带来惊扰及买卖。人类唯有对野生物种存有敬畏与爱护之心,方是人与万物共生共存的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猛禽天敌猫头鹰
猫头鹰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不可貌相的小小雀鹰
猫头鹰
爱哭的猫头鹰
4000只猛禽的就医之旅
碰到天敌女上司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