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在这里留下哲学与法的风景

2022-09-07马岚熙

检察风云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孟德斯鸠庭长波尔多

文/马岚熙

1726年6月,孟德斯鸠迈向了漫游欧洲和复归书斋之路

去法国波尔多旅游的人,不会错过“孟德斯鸠城堡”。这座城堡真名为拉布雷德城堡(Chateau de la Brède),是大哲学家孟德斯鸠的家。他正是在这里写出了旷世巨著《论法的精神》。拉布雷德城堡始建于1306年,带有与传统城堡不同的多边形围墙和半圆形窗棂,至今仍完好地矗立于波尔多南郊。只是曾经将其与外界连接起来的三座吊桥如今已改成一座固定的木桥。

毕业于日薄西山的波尔多大学

拉布雷德城堡建在一片约150公顷的树林里,自1951年起被法国列为国家历史遗产。生活在这里的孟德斯鸠不仅是一位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位务实灵活的司法工作者。他曾出任律师、法庭顾问,甚至当过法院庭长。这里要讲的是他就读于波尔多大学法律系和就职于波尔多高等法院的故事。

1705年到1708年,孟德斯鸠在波尔多大学法律系就读。在此之前,他就读于朱伊公学。1705年9月14日,孟德斯鸠离开朱伊返回波尔多。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先在波尔多大学攻读法律,接着去巴黎实习,为他早已确定的法官职业积累必备的知识。

波尔多大学法律系创立于1441年,设在一座陈旧的建筑中。当孟德斯鸠入学时,几经动迁的校园仅有200平方米左右。不过,这里每年仅有不到80名的学生,这面积倒正合适。据孟德斯鸠回忆,当时的大门正朝向鲍特巴斯街,门楣上装饰着波尔多城的徽章。进门穿过院子,便来到常年开着五扇窗户的大教室。当时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密,8点至11点为第一堂课,13点至16点半为第二堂课。之前,波尔多大学法律系的教学质量不高,自1441年创立以来,始终没有多大名气,难以与图鲁兹大学和普瓦提埃大学相比。

后来,路易十四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的敕令,其中1679年颁布的圣日耳曼-昂-莱敕令(被称为“四月敕令”)要求“凡有助于为未来的司法官员提供完善教育的科目,绝对不应忽略”,并规定任命专门的教师,在向公众开放的课程中,“讲授法国的法律原则”。为执行四月敕令,波尔多大学于1679年11月14日印发了“一些用以继续和重设教会法和民法教学的文件”,这些文件构成了法律系的章程。

当时在该系任教的有四位教授,按规定应在每年11月27日开课,讲授教会法和民法,直到翌年7月22日。除节日和星期六,每天都上课和实习,“教授们先用一个小时让学生们做听写或向他们作讲解,然后至少用半个小时让学生们复述或讨论。他们提出一些法律中的疑难点,让学生们提问和作出判断。此外,学生们还应尽可能地对印发的论文作类似练习;即使是一年级学生,也做这类练习”。文件还规定了:“每位教授均应在全年的授课中,讲授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的前三卷,第四卷则由教会法教授讲授。”

经过三年学习,孟德斯鸠于1708年7月29日取得法学毕业证书,8月12日取得学士学位,两天后便可去波尔多高等法院就职。但是,他的学业是在不佳的条件下完成的。无论如何,孟德斯鸠得以毕业,准备踏上执业之路。

去巴黎:记录法庭诉讼,撰写《法律篇》

在这个过程中,孟德斯鸠的伯父让-巴蒂斯特对他影响很大。作为波尔多高等法院的庭长,这位伯父从自己的职业经历中,深知不同法系彼此不同和相互交错的复杂性。他在接收来自波尔多大学法律系的年轻推事们时,比谁都更清楚他们大学教学中的缺陷。况且1708年刚满19岁的孟德斯鸠,其实尚未达到能在波尔多高等法院担任推事的年龄,即使把国王对于高等法院成员的子弟在任职年龄上的放宽规定考虑在内,他依然过于年轻。

对于波尔多高等法院的未来推事来说,在获得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司法实践。所以,让-巴蒂斯特没费多少口舌,就说服了他的弟弟,把孟德斯鸠送去巴黎,跟随一位司法官员进行实习。通过对巴黎高等法院和首都其他司法机构审判程序的观察,他得以在这位司法官员的指导下, 逐渐熟悉业务。

另一位对孟德斯鸠影响较大的“贵人”,是曾在朱伊公学教过孟德斯鸠的安德里欧教士。1707年,他在拉布雷德城堡小住一段时间后,着手为他的学生孟德斯鸠在巴黎寻找一位能接受他的律师。人们不知道安德里欧教士物色的这位作为孟德斯鸠指导教师的律师的姓名,不过,从1709年到1713年,初次在首都度过的这段日子,对于孟德斯鸠的司法职业培训和后来的法官生涯,肯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巴黎,孟德斯鸠留下了一部法律学习笔记,共6册,题名为《法律篇》。这部学习笔记始于1711年,终于1721年5月或更晚一些。这些笔记几乎全部是他的亲笔。《法律篇》由多种笔记组成,有趣的是,其中有不少是法庭旁听的记录。孟德斯鸠不满足于阅读和摘评法学书籍,他还旁听诉讼,并做详尽的笔记,或许还当场做了速记。

从这部内容多样、册数很多的笔记中,我们看到了孟德斯鸠从青年时代起是如何工作的。他向内行和专家请教,阅读他感兴趣的佳作,随手做些笔记,把听到的和读到的精彩内容都记下来。他一生始终坚持这样做,不露形迹地从对话者的言谈中汲取有益的部分,然后立即记录下来,积累了许多笔记。

27岁升任刑庭庭长,却决定返回书斋

返回波尔多后,孟德斯鸠获得了一大笔遗产,并准备开始法律工作。法官职位要求任职者通过法律考试。孟德斯鸠的法律系毕业证书帮助他免试过关。1713年3月22日,他在波尔多高等法院宣誓就职。这个高等法院是在路易十一治下于1462年建立的。共分为五个法庭,分别是大法庭、轮转法庭(即刑事法庭,因为审判成员由大法庭和调查庭推事轮流担任而名为“轮转法庭”)、诉讼审理庭和两个调查庭。起初,他被分派到第二调查庭。次年,他被派往刑事法庭,担任重罪的判决工作。由于与他先后到职的另外几位推事大多只是挂名收俸,孟德斯鸠经常要兼顾两个法庭。最多时一周参加六次审判。第三年,他被任命为监狱特派员,还承担起巡查监狱、受理狱讼的工作。1716年,时任刑庭庭长的伯父让-巴蒂斯特去世,孟德斯鸠当上了庭长。

但是,根据当时的法官任职规定,年龄未满四十、任职未逾十载的法官不得担任庭长。时年仅27岁的孟德斯鸠通过当年在巴黎结识的朋友,向国王提出了特别申请,希望能够免除这项年龄限制,先“获得庭长的荣誉职务,再于四十岁时正式承担这项工作”。这项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复:孟德斯鸠在四十岁之前,不得管理法庭事务和主持庭审,不得被称为“阁下”,不得获得相应的年俸——除此之外,他将享有一切庭长的职权和荣誉。于是,这位年仅27岁的法官穿上了高等法官的猩红色法袍,披上马海毛的大氅和带白鼬皮饰带的披肩,手持方形帽,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庭长。

升上庭长之位后,孟德斯鸠从未停止观察和反思,他于1725年11月11日发表过一篇名为《审判与执法应以公平为准绳》的演说。这篇演说对当时的司法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说稿甫一印出,立即被抢购一空再付重印。在这篇演说中,孟德斯鸠对于法庭上的律师、检察官和法官都进行了不留情面的质疑。

身为高等法院的核心人物,孟德斯鸠庭长在这一刻似乎回到了理性和启蒙的自己。在反思的同时,孟德斯鸠也下定了决心离开这一体制。1726年6月,孟德斯鸠迈向了漫游欧洲和复归书斋之路。1731年,他回到了拉布雷德城堡,并在这里相继写出了《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他非常沉醉于乡间生活,他曾说:“空气、葡萄、加龙河畔的葡萄酒以及加斯科尼方言的笑话,这些都是治疗忧郁的良药。”当然,还是盛产启蒙思想的良药。至今,在这个古堡所产生的哲学财富,仍然惠及法国乃至更广阔世界的人们。

猜你喜欢

孟德斯鸠庭长波尔多
法院副院长和女庭长因“马虎”获罪
院庭长办案制度定位与运行模式重构
——基于对C市部分法院院庭长办案情况的实证分析
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
面向经典的法学研究·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波尔多及优质波尔多法定产区葡萄酒在中国备受青睐
品味波尔多酒庄
波尔多二班学习记录
孟德斯鸠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