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邻地铁车站及三污干管的深基坑施工

2022-09-06夏晓庆郑三润

建筑施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方号线降水

赵 武 夏晓庆 郑三润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 上海 201204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第二控制中心位于九和路以北,老红普路以西地块。本项目包含Q1线网调度指挥大楼及Q2配套办公、Q3设备维修大楼及管槽。Q1主楼11层,裙房5层,地下室3层,基坑大面开挖深度约15.3 m(裙房)/16.4 m(主楼),局部最大落深3.1 m。Q3地上9层,地下2层。单体建筑面积约70 000 m2,其中,地面建筑面积约50 000 m2,地下建筑面积约20 000 m2,基坑大面开挖深度约11.3 m。

1.2 周边环境

1)基坑东北侧范围内存在2根DN200的铸铁给水管、若干电力管(10 kV直埋铜管)和光线管(200 mm×100 mm)。

2)Q1基坑围护边线与地铁1号线左线隧道最近水平距离为4.97 m,与地铁1号线出入段线区间隧道最近水平距离为24.6 m,与地铁1号线右线区间隧道最近水平距离为35.5 m。

3)基坑侧边6~9 m处存在2根江干区φ2 200 mm主污水管,埋深3.6 m。

4)基坑西侧及西南角存在2根光纤管、1根PVC污水管(位于等厚度水泥土地下连续墙〔TRD〕止水帷幕内)。

1.3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穿越了不同时代的地层,根据勘探孔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勘探深度以内可分为①杂填土、③砂质粉土夹粉砂、④淤泥质粉质黏土、⑥淤泥质粉质黏土、⑦粉质黏土夹黏土、⑧粉质黏土、⑩粉砂夹粉质黏土等地层。其中,基坑深度范围主要位于④3层淤泥质粉质黏土,该层层厚4.2~8.8 m,顶板高程-13.42~-11.74 m。工程区第一承压水层主要分布于④4层和⑥3层,水量较小,隔水层为上部的④3层。建华站勘察时实测④4层第一承压水层水头埋深在地表下3.80 m,相应绝对高程为1.63 m,红普路站勘察时实测⑥3层第一承压水层水头埋深在地表下6.10 m,相应绝对高程为-0.49 m。工程区第二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⑩3粉砂夹黏质粉土、12 1粉细砂、12 4层圆砾中,水量较丰富,隔水层为上部的⑥、⑦、⑧层。

2 基坑设计概况

Q1基坑开挖深度为15.3~16.4 m,局部电梯井和集水坑下沉0.6~3.1 m。3层地下室基坑外侧统一采用厚1 000 mm地下连续墙,墙长为40.0~44.5 m;基坑分坑施工中隔墙采用厚800 mm地下连续墙,墙长为40.0~41.0 m。B3-1长条形基坑深度为15.3~16.4 m,设置1道混凝土支撑和3道钢支撑。B3-2三角形基坑深度为15.3~16.4 m,设置3道混凝土支撑。B3-1长条形基坑围护边线与运营地铁1号线区间左线隧道最近水平距离为4.97 m,围护结构边线与运营地铁1号线左线隧道间进行全方位高压旋喷注浆(MJS)隔离桩加固。集水坑、电梯基坑等局部加深部位进行坑底高压旋喷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3 m。基坑西侧、北侧外围,设置一周TRD搅拌墙止水帷幕(厚800 mm,止水帷幕墙长为23 m),与MJS隔离桩加固体衔接封闭,周圈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对既有污水管线、建筑物进行保护。基坑北侧影响范围存在2根三污干管。Q1基坑围护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线网调度指挥大楼基坑竖向围护结构平面布置示意

Q3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60 m,局部电梯井和集水坑下沉1.0~2.8 m。工程围护结构采用厚600 mm地下连续墙,墙长为27.45~36.75 m。基坑设置1道混凝土支撑和2道φ800 mm的钢支撑。局部混凝土支撑上方设置栈桥板(板厚350 mm),栈桥板范围内的混凝土支撑下设置格构柱(600 mm×600 mm)和立柱桩(桩径1 100 mm),立柱桩桩长为底板下35m。其余范围内的立柱桩桩径均为900 mm,桩长为底板下30 m,内插460 mm×460 mm格构柱。基坑北侧为既有三污干管,埋深为3.75~4.00 m,为降低基坑开挖期间对三污干管的影响,设计采用φ850 mm@600 mm三轴搅拌桩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槽壁加固,加固范围为地面以下21 m[1-4]。集水坑、电梯基坑等局部加深部位进行坑底高压旋喷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2 m。Q3基坑围护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设备维修大楼基坑竖向围护结构平面布置示意

3 施工过程

3.1 总体流程

Q1基坑先行施工TRD止水帷幕和最外侧止水MJS工法桩,同时穿插施工工程桩,待TRD和外侧MJS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后,开始施工地下连续墙和剩余的MJS,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开始穿插施工工程桩和立柱桩、高压旋喷桩、降水井,B3-2区具备土方开挖条件后,进行该区土方开挖和内支撑施工,待B3-2区回筑至地下2层顶板后,开始B3-1-2区土方开挖和内支撑施工,待B3-1-2区回筑至±0 m结构后,开始B3-1-1区和B3-1-3区土方开挖和内支撑施工,直至Q1楼完成±0 m结构。

Q3基坑先进行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随后施工地下连续墙,然后施工工程桩和立柱桩、高压旋喷桩和降水井,具备土方开挖条件后,由西向东进行土方开挖和支撑施工。

3.2 基坑开挖

3.2.1 土方开挖原则

1)基本原则:从上到下、对撑支撑、分区、分层、分单元、分块、对称、平行、抽条式开挖。按照“时空效应”原理,“限时、分段、均匀、对称”地进行土方开挖和设置支撑,立杆连杆设计位置,随开挖加设,减少和控制无支撑土体暴露时间。

2)分区原则:按设计工况的基坑分区划分开挖阶段。

3)分层原则:基坑各阶段挖土施工必须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5 m,每段开挖宽度不宜超过20 m。

3.2.2 Q1基坑土方开挖

B3-2区基坑面积约为6 502 m2,大面挖深16.4 m。基坑按照后浇带及支撑位置划分为4个区块,按照B3-2-1、B3-2-2、B3-2-3、B3-2-4先后顺序组织流水施工。待B3-2-1区完成地下2层顶板结构,方可开挖B3-1-2区。

B3-1区基坑面积2 543 m2,基坑标准深度16.40 m,南侧为运营地铁1号线,西侧为七堡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基坑按设计要求分为B3-1-1、B3-1-2、B3-1-3共3个区块,待B3-1-2区地下室结构地下1层顶板完成后,进行B3-1-1区及B3-1-3区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土方开挖分区如图3所示。

图3 Q1楼底土方开挖分区

3.2.3 Q3基坑土方开挖

Q3基坑面积约6 600 m2,基坑深度约11.700 m,土方量约7.46万 m3,出土时间为32 d,每日出土量约为2 400 m3。结构布局为东西向的长条形结构,南侧、西侧为既有建筑,北侧为高架桥及地下管网。地下3层施工时间长。东西向分为Ⅰ、Ⅱ、Ⅲ、Ⅳ、Ⅴ共计5个区域,按照Ⅰ、Ⅱ、Ⅲ、Ⅳ、Ⅴ组织流水施工。各区块待第1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后,将土方挖至第2道支撑(钢支撑),并及时施加支撑预应力;尔后开挖至第3道支撑(钢支撑),并及时施加支撑预应力;最后开挖至设计标高(预留300 mm人工挖土以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分区如图4所示。

图4 设备大楼基坑开挖分区

3.3 基坑降水

3.3.1 Q1基坑降水

基坑西侧、北侧外围设置一周TRD搅拌墙止水帷幕(厚800 mm止水帷幕,墙长为23 m),MJS隔离桩加固体衔接封闭周圈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闭合后,方能进行坑内降水、地下连续墙与TRD间控制性降水。坑内采用自流疏干井,B3-1基坑坑内设12口降水井,B3-2基坑坑内设19口降水井;坑外设自流疏干井兼作应急井,坑外共计20口降水井,坑外按地面以下5 m进行控制性降水。

3.3.2 Q3基坑降水

基坑围护结构全部采用厚600 mm地下连续墙,φ850 mm@600 mm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深度为21 m,进入④3层2 m。基坑布置17口坑内疏干降水井用于坑内土体疏干,坑外布置16口坑外观测及应急井。

3.4 基坑监测

基坑支护主要监测项目为支护桩(墙)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支护桩(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立柱竖向(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周边环境主要监测项目为周边建(构)筑物竖向位移、倾斜、裂缝,周边管线竖向位移、差异沉降。

本基坑重点监测对象有地铁站的位移及收敛、污水干管的位移,对地铁站的监测项目和报警值主要为:上行线位移、收敛≤4 mm,下行线位移、收敛≤6.5 mm,入段线位移、收敛≤5.7 mm;污水干管位移≤17 mm。

4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4.1 基坑开挖施工

4.1.1 基坑开挖重点分析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且邻近运营地铁1号线及三污干管,因此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确保地铁隧道与三污干管安全是本项目重中之重。同时,由于需要分层分块开挖、分块施工,且支撑梁布置密集,项目处于市中心,上下班高峰期土方运输困难,导致土方开挖较慢。

4.1.2 解决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分区安排施工。

2)分区分块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限时完成土方开挖及形成支撑,分区开挖过程中严密监测地下连续墙的变形与水位变化。

3)压顶圈梁及支撑分段进行施工并限制分段长度及施工时间,以减少基坑变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开挖前支撑的强度。

4)完善方案,缩短基底暴露的时间,尽快浇筑底板混凝土。

5)针对较薄弱的后浇带采取加筋垫层的处理方法,底板施工过程中,预留局部降水井作为泄水口,适当延迟其封闭时间,以防止底板上浮。

6)加强现场交通组织,保证行车通畅,落实好土方卸点,确保土方运输通畅。

7)加强施工监测的信息化,及时对数据进行上报、分析及处理。

4.2 深基坑施工的变形控制

4.2.1 变形控制重点分析

变形控制要求:Q1基坑南侧围护结构外边线与运营地铁1号线区间左线隧道边线水平距离为4.97~10.90 m,隧道顶面埋深14~16 m;基坑北侧围护结构外边线与三污干管(DN2200)水平距离为6.0~9.3 m,干管顶面埋深约4 m;东北侧存在2根直径200 mm的铸铁给水管、若干根电力管和光纤管;西侧及西南角存在2根光纤管、1根PVC污水管,距离西侧文体中心11.0~16.5 m。Q3围护结构外边线距三污干管3.0~6.4 m,距离南侧文体中心16 m。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严格确保基坑变形量,采取措施将对周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4.2.2 解决措施

1)各分区基坑开挖前,进行认真研究和部署,开挖时严格遵循各施工工况要求,减小基坑开挖施工时对相邻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变形影响。

2)严格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土方开挖时,必须待支撑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

4)施工期间基坑周边10 m范围内堆载不允许超过20 kPa。

5)尽量缩短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混凝土支撑施工时间不超过48 h。开挖最下一层土方时,混凝土垫层应随挖随浇,无垫层坑底最大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00 m2,基坑不得超过48 h。

6)详细了解地铁隧道、三污干管等周边管线的情况,制定详细监测方案,开展日常管线巡视、检查,加强管道线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保护管理。

7)加强施工过程的各项监测,特别是地铁侧和三污干管侧基坑变形、坑外水位的监测、地铁隧道和三污干管变形,并及时将监测数据通报相关各方。

8)做好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现场准备好应急材料及应急设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处理。

5 地铁变形控制及应急措施

5.1 数据突变

实施监测过程中,及时总结监测对象随施工开展的变形规律,并重点关注监测数据变形情况是否正常。一旦出现数据异常突变,虽累积变形值未超过控制指标,也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立即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报送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启动应急处理流程。

2)立即安排加密进行现场监测,并加密后续监测频率(不少于每天2次),根据后续数据变形情况,通过协商确定监测频率。

3)根据数据变形情况,适时报请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组织召开专家分析咨询会,并做好分析汇报的准备。

5.2 缓变超标

随着地层固结沉降,在施工过程中未达到警戒指标的测点可能在后期缓慢变形,地铁保护区监测单位需密切关注数据变化情况,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1)通过日报、预警快报等方式,报送建设、产权、施工、监理等单位,启动应急处理流程。

2)密切关注数据变形情况,如变形趋势持续发展,则在跟踪监测的同时,报请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咨询分析会,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确定后期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3)如变形趋势趋于收敛,则继续跟踪监测,并保持与建设、产权、施工、监理单位的有效沟通。

6 结语

本工程为紧邻杭州市三污干管及运营地铁1号线的超深基坑,基坑施工期间对三污干管及地铁车站的保护至关重要;深基坑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工况分坑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基坑监测并做好各项应急措施,因此三污干管、地铁车站等结构变形均在控制值以内,未发生报警情况,基坑安全施工完成。

猜你喜欢

土方号线降水
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浅析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
浅谈市政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Cloud seeding
“SEEPS”降水预报检验评分方法在我国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