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智慧社区未成年人保护新图景

2022-09-06南方

中国民政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智慧数字

☉ 南方

数字技术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和机遇。远程教育、在线社交、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社会服务等,成为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近期,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多处涉及“未成年人”,提出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指尖办”、完善社区未成年人基础数据、加强社区信息无障碍服务等,充分体现出“儿童优先、普惠共享”的原则,有助于未成年人共享数字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硕果。

摸清未成年人社区服务供给情况,了解未成年人在福利、保护和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是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福利和保护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方面,民政、教育和公安等部门的各类数据汇集使用效率有待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低收入家庭、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数据统计要秉持“儿童视角”,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区规划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全国多地兴起了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场所改扩建等探索。有些“明星”社区获得了集中建设投入,而另一些社区相关儿童服务设施较少,公众对各类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知晓利用也常常“晚半拍”。这些现象折射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布局缺乏数据支撑,社区公共服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此次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的《意见》,构筑了社区数字生活中未成年人保护的新图景,提供了应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一是为建构更加智慧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扩展社区接口。《意见》指出,要依托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这意味着需要在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应用上,接入专门举报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的智能平台,推行“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工作模式,健全公检法与教育、民政、街道社区等联动的即时响应机制,以显著提升未成年人侵害案件的发现、报告和跟进服务效率。还需拓展链接支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从被动等待上门求助转向主动介入涉及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应急处置和跟踪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还意味着需要使用更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提高困境未成年人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救助政策的公众知晓度,进一步简化、优化救助申请流程,加强智慧社区平台和各地社会救助系统的数据链接,增强社会救助服务的供给效能。

二是为建构更加高效的未成年人工作决策机制奠定数据底盘。《意见》提出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精简归并社区数据录入,使得打通民政、公安、教育、卫健、残联等各部门数据,建立全体未成年人的实时信息库成为可能,将为政府配置资源和开展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加深大数据挖掘应用,结合社区儿童主任、专业社工入户走访了解的实际需求,提升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档案的准确性,为未成年人保护风险的监测预警、重点个案分级分类管理等提供实时数据参考。近年来,贵州省民政厅开发的“集约化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村(社区)为单位,完成全省1038万名未成年人基本信息采集。重庆市北碚区上线了智慧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将全区所有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基层定期走访,实时更新基本数据,发现紧急情况时,平台通过分析评估自动匹配帮扶措施,探索建立了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创新模式。今后需进一步总结提炼试点地区经验,依托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系统,为基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为建构更加友好的未成年人数字家园提供“线上+线下”场景互动。《意见》还提出要推动各类社区生活场景数字化。由此,从未成年人生活需求出发,打造家庭教育、社区托育、文化体育、慢行交通等数字化生活场景,集成线下社区生活圈里各类教育机构、医疗和康复资源,以及母婴室、儿童之家、游戏角落等空间资源,建立儿童友好型的数字家园。基于更加智慧的信息和服务导航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生活场景互动,推动未成年人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数字化变革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无限可能与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发展不平衡,对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也提出了全新挑战。建设智慧社区,需充分理解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需求,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遵循技术向善的价值导向,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首先,坚持最大利益原则,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数字生态复杂多变,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难以充分理解个人信息采集可能引发的风险,个人信息和隐私披露还可能给未成年人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列入敏感信息范围,结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要求在处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时,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因此,在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中,应区别对待未成年人数据,对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授权范围,未成年人使用智慧信息系统的安全指引等,均需基于最大利益原则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优先保护。

其次,加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当前,全国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互联网应用内容同步,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软硬件基础。然而,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有研究发现,农村未成年人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城市未成年人,且更容易沉迷网络或受不良信息影响。因此,在数字乡村与智慧社区协同并进的新格局下,通过智慧社区生活场景建构和“线上+线下”社区互动,积极引导家长主动承担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教育和监督责任,开发更加友好的儿童教育和生活应用,探索针对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模式,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城乡未成年人提供公平的发展资源和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

最后,提升数字时代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力。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复杂工程,对基层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针对未成年人信息收集、研判、调度、运用等工作流程和多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等,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着力提高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专业社工在未成年人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利用方面的技能,助力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队伍迅速适应数字社会建设进程。在“雪亮+”智能化应用、小区智能感知设施和社区大数据的加持下,进一步健全完善未成年人风险排查、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等服务体系,提高早期监测时效性、敏感性、精准性,切实增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智慧数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有智慧的羊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