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肺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2022-09-06范红张新波薛李鹏
范红,张新波,薛李鹏
禹州市中心医院CT室,河南 禹州 461670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研究显示,肺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死率较高[1-2]。长期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密不可分,城市大气污染也促进了肺癌的发生。肺癌的临床特征呈现多样化,根据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及患者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3-4]。正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可以给予早期对症或手术治疗,对患者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中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X线、支气管镜检查等,以上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一定误诊风险,可能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延误治疗,而组织活检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5-6]。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来早期准确诊断肺癌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7]。64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精确的医学影像技术,扫描速度快,每转速度﹤0.35 s,时间分辨率更高、层厚更薄、辐射剂量更少,可扫描到的最薄层可达0.64 mm,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可为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立体的图像[8-9]。本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禹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10]肺部肿瘤的诊断标准;②均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③病历资料完整;④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癌、肾癌等其他脏器恶性肿瘤;②妊娠期女性;③合并严重感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6例肺部肿瘤患者,其中男55例,女 51例;体重(60.42±4.63)kg;年龄(45.72±4.60)岁;病程(3.72±0.49)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GE公司optima CT660螺旋CT机进行肺部扫描。扫描前,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以便配合检查,先深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自肺尖部上端开始至膈肌。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需调整层厚为3 mm,间距2.4 mm,视野300 mm×300 mm,扫描延迟5 s,共扫描30个周期。扫描完成后,需将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使用配套的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肿瘤观察,增强扫描部位选择肿瘤中心部位,避开钙化区。将同层面的主动脉作为参照血管,避开肺门区大血管、支气管等,得出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通透性等灌注参数。每例患者应进行3次测量,需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扫描操作,结果取平均值,以得到最准确数据。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螺旋CT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106例肺部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由于患者肿瘤种类不同,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平扫CT值应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应低于良性肿瘤患者。③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血流量、MTT、通透性。由于肿瘤特性,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应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6例肺部肿瘤患者中,恶性53例,良性53例。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8.68%(47/53),特异度为84.91%(45/53),准确度为86.79%(92/106)。(表1)
表1 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
2.2 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的比较
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106例肺部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53例。恶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高于良性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良性组与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的比较()
表2 良性组与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的比较()
组别恶性组(n=53)良性组(n=53)t值P值29.86±10.02 25.64±9.55 2.219 0.029 78.66±18.69 92.11±23.54 3.258 0.002 40.21±12.87 75.63±18.69 11.363 0.000平扫CT值(Hu) 增强峰值 强化增值(Hu)
2.3 灌注参数的比较
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血容量、血流量、MTT、通透性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良性组与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的比较()
表3 良性组与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的比较()
组别恶性组(n=53)良性组(n=53)t值P值8.63±2.46 4.54±1.53 10.278 0.000 72.47±19.66 58.54±15.48 4.053 0.000 8.65±2.48 6.54±1.54 5.262 0.000 14.69±4.54 6.36±1.85 12.370 0.000血容量(ml/100 ml)血流量[ml/(100 ml·min)]MTT(s)通透性[ml/(100 ml·min)]
3 讨论
肺癌为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其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目前临床常用的肺部肿瘤诊断方法较多,如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但这两种方法易与其他肺部肿瘤、结节等相混淆,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痛苦,因此,寻找一种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来确诊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3]。
不同肺癌患者早期影像特征的差异较大,缺乏典型特征,容易误诊,且误诊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需要诊断准确度较高的方法[14]。螺旋CT检查可以对区域内组织进行连续动态检查,得到微血管在肿瘤部位的分布情况,根据灌注参数定量评估肿瘤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均较高,可为临床医师诊断肺癌提供依据,且操作简便、无创[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检查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8.68%,特异度为84.91%,准确度为86.79%,表明螺旋CT检查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相关研究表明,CT平扫对肺癌的诊断准确度较高,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超过93%,灵敏度为69%[17-19]。有研究表明,螺旋CT检查对肺癌诊断符合率超过96%,特别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符合率高达100%,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20]。
血容量反映病灶血流灌注情况,通常血容量不仅受组织血管数量的影响,还受组织耗氧量、血管回流血量以及血流量的影响,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快,需要大量的血液灌注,导致肿瘤组织周围有大量毛细血管,因此,患者恶性肿瘤处毛细血管越多,血容量、血流量越大。但也有数据表明,肺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血容量、血流量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具体情况、纳入样本量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肺部肿瘤患者血容量、血流量、MTT、通透性均明显高于良性组,表明血容量、血流量、MTT、通透性等灌注参数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螺旋CT检查可得出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反映肿瘤生长随时间的动态改变过程[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高于良性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均低于良性组,表明CT增强扫描对肺癌转移、肿瘤侵犯大血管、侵犯气管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后期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23]。有研究表示,螺旋CT检查的强化增值﹥60 Hu可能为炎性病变,20~60 Hu提示恶性病变,但由于剂量和速率的影响,容易产生一定的差异[17]。
由于肺癌早期缺乏明显的特征,早期诊断肺癌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24]。宋江斌[25]的研究表明,螺旋CT对肺部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高。今后应加大样本量、严谨研究过程,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螺旋CT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通过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及灌注参数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