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体会

2022-09-06陈振坤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肝素黏度血栓

陈振坤

(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骨科,福建 三明 365100)

下肢创伤骨折在临床骨科属于常见疾病,手术为此类疾病主要方法,对于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而言,其不仅对手术及麻醉有较低的耐受性,且其本身存在骨量减少等问题,导致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养病,以致于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1]。发生该症状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腔内血液会出现非正常凝结的状况,以致于影响静脉回流,甚至是造成静脉管腔阻塞,若不能对此病进行治疗,将容易使患者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及溃烂问题,最终影响术后下肢功能恢复[2]。为更好的防范老年下肢创伤骨折后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临床通常建议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此药属于一种常见的抗凝药,预防性予以该病症患者此药后将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术后下肢功能恢复[3]。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收治66例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预见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对防范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66例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主要于2020年4月-2021年4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3例。对照组中男18例(54.55%)、女15(45.45%),年龄:(70.25±5.33)岁,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1.15±0.22)d,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2例(6.06%)、股骨颈骨折13例(39.39%)、股骨干骨折8例(24.24%)、转子间骨折10例(30.30%);研究组中男17例(51.52%)、女16例(48.48%),年龄:(70.28±5.48)岁,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1.35±0.20)d,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例(3.03%)、股骨颈骨折11例(33.33%)、股骨干骨折9例(27.27%)、转子间骨折12例(36.36%)。

纳入标准:确诊下肢创伤骨折;年龄范围为60~85岁;具有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手术或麻醉禁忌症;术前存在深静脉血栓问题[4];伴有严重性脏器功能障碍、严重性骨质疏松、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对低分子肝素钙药物过敏,或因其他因素不能采取此药物治疗;术前因多种因素而存在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5];研究前3个月存在抗凝药物治疗[6];既往血栓史、不良用药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均为100%。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前1~2h,准备50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术后7~10d,以每日50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

1.3 观察指标

(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包括全静脉血栓、近端血栓、远端血栓。(2)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3)血流速度指标:包括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腘静脉血流速度。(4)血液黏度指标:包括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5)术后失血量: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24.24%相比明显较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凝血指标更趋向于理想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凝血指标比较

2.3 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血流速度指标更趋向于理想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流速度比较(mL/min)

2.4 血液黏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血液黏度指标更趋向于理想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血液黏度指标比较

2.5 术后失血量比较

术后两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失血量比较(mL)

3 讨论

既往临床中多以及早鼓励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方式来防范术后深静脉血栓,此类措施虽然有效,但是并不显著[7]。临床发现[8],血液黏度过高、血流速减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管壁损伤等因素为造成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若能预防性予以抗凝药物,则可起到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血流速度指标、血液黏度指标更接近与理想状态,P<0.05;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予以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方面价值显著,十分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分子肝素钙为现阶段临床中常见的抗凝药物,目前此药已被广泛应用于防范术后深静脉血栓、血栓栓塞中[9]。予以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此药后将有效对抗凝血Xa活性进行抑制,且与普通干预相比,低分子肝素钙所产生的抗凝作用高达8倍以上,可发挥抗凝及抗血栓功效,促进患者术后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患肢功能恢复[10]。本次研究还发现:术后两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此项研究结果的原因为:低分子肝素钙有较小的肝素量,且对抗凝血Xa活性产生的抑制作用有高竞争性及高选择性特点,因此基本上不会对抗凝血因子Ⅱa、抗凝血酶产生强效的抑制作用,可在有效防范深静脉血栓的基础上,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失血量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事件,治疗安全性较高。需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低分子肝素钙需要皮下注射治疗,因此容易在此种治疗方式下产生疼痛等刺激感,以致于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注射皮肤出血及血肿问题,为此,有必要精准、合理进行注射操作,并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同时注重皮肤护理[11]。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治疗利于改善凝血功能、血液黏度及血流速,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不会引起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肝素黏度血栓
浅谈氧化铝溶胶制备中溶胶黏度的变化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测试条件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