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陌生人准备的关爱
2022-09-05唐宝民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22年6期
唐宝民
为熟悉的人付出关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但相比之下,能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付出关爱,这种做法则更令人肃然起敬!
作家冯骥才曾在书中回忆了这样一段经历:“2003年我住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时,那个地方的风俗就非常有意思,碰到下雨,你可以就近从旅店门前的铁桶里抽拿一把伞撑起来遮雨。雨停了,順手放在其他店前的雨伞桶里就行了。在浙江的楠溪江那边我还见过一些亭子,柱子上钉着一两个钉子。一问才知那钉子是挂草鞋的。过去,这里的村人打草鞋时往往多打一些,挂在这柱子上,路人如果鞋子破了,就可以从这里换一双。这些鞋是给路人的,给陌生人的。这种民风民情,亲和、淳朴、温馨。这就是它们的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一种传统,一种文明。”
冯骥才先生讲到的这个有趣的风俗,我在作家傅国涌的书中也读到了:“小时候,我每年至少去一趟外婆家,步行要走差不多一个上午,如果天气好,一路走走看看山光水色,也不觉得多么遥远。路上还有几处可以歇脚的凉亭,我们那里叫路廊,有木条凳可坐,有的甚至备有茶水。”显然,这些凉亭、木条凳以及茶水,是给赶路人准备的,这其中就包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为熟悉的人付出关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但相比之下,能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付出关爱,这种做法则更令人肃然起敬!
华更生摘自 《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