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真实自我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2-09-05李小静

教育观察 2022年23期
关键词:链式计分中学生

李小静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一、引言

在个体的生命旅途中,感受与品味生活、探索与追寻有意义的人生成了每个个体生命的主旋律。生命意义感普遍被认为是个体对自己生命重要性的理解,并表现出对自己人生目标与价值感的追寻。[1]生命意义感已被证明可对个体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如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提高个体的学业成绩,诱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提升个体的幸福感,降低个体的自杀意念与自杀风险。[2-7]基于此,关注与探究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将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为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提供理论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从积极的视角饶有兴趣地领略生活、迎接挑战,从而有意义地度过朝气蓬勃的中学时代。

真实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根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部力量,具有先天的建设性力量,可以缓解焦虑、推动个体挖掘潜能、朝着理想自我努力。[8]真实自我普遍被认为是“做真实自己”的程度,是指个体能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意志生活,不卑不亢,并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9]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真实自我越清晰,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越高。[10]对自己真实的人具有积极的力量,更热衷于追求生命的价值,忠于自我。对自己真实被认为是生命意义感的源泉。[11]相关研究发现,真实自我与个体的生命意义感积极相关[12],对自己真实的个体在坦然接受自己的同时能朝着理想努力,既能洞悉自己,又能成就自己。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真实自我可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他们具有强烈的做自己的愿望,真实的自我体验可以充分展示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选择权时,他们是能自我决定的和自主的,这种选择权可以满足个体自主的需要,自主需要又是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核心组成部分。[13]有研究证实,真实自我可以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14]此外,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以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使个体充满活力地探索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个体的幸福体验。[15]也就是说,对自己真实的中学生能够通过满足基本心理需要,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感。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基本心理需要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自尊是个体伴随自我评价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对自身能力感与价值感的认同,是自我概念中的情感成分。[16]真实自我被证实可以很好地预测自尊,高度真实的个体能够更好地保持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拥有较高的自尊水平。[17]有追踪研究发现,真实性越强的个体,5年后的自尊水平越高。[9]此外,高自尊的个体更自信,更愿意积极探索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尊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18]也就是说,对自己真实的个体更能洞悉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更乐于探索自我的价值,成就自己,自尊感较高。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真实自我可以通过自尊的作用进而影响生命意义感。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胜任、关系需要的满足可以促进个体健康积极的发展,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对行为的自主权、对任务的胜任感、对环境的适应力,进而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19]有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以预测其自尊水平。[20]也就是说,基本心理需要可以通过自尊的桥梁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感。综上所述,本研究需要对真实自我、基本心理需要、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没有对这四者关系的直接探讨,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对自己真实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提高其自尊水平,进而促使他们勇敢地探索生命的意义。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多地中学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征得学生本人、家长与学校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1100分,回收并筛掉规律作答等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044份。其中,男生504名,女生540名;初一学生38名,初二学生325名,初三学生114名,高一学生218名,高二学生71名,高三学生278名。

(二)研究工具

1.真实性量表(Authenticity Scale,AS)

本研究采用宋莉莉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真实性量表作为了解中学生真实自我的研究工具。该量表共12题,分为自我梳理、接受外部影响和真实生活三个维度,采用7点计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真实性越高。[21]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90。

2.基本心理需要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 BPNS)

本研究采用刘俊生等人修订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中文版作为了解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工具。该量表共19题,分为自主、胜任、关系三个分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2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70。

3.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本研究采用汪向东等人修订的单维自尊量表作为了解中学生自尊水平的研究工具。[23]原量表共10题,由于文化差异,本研究根据我国学者的建议删除第8题后用于施测。[24]该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27。

4.生命意义感问卷(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

本研究采用Steger等人编制、王鑫强修订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问卷作为了解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工具。该问卷共10题,分为拥有与追求意义两个维度,采用7点计分法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越强。[25]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795。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与Mplus 8.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未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共有11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量为18.393%(<40%)[26],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发现,真实自我、基本心理需要、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的正相关均在0.01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而言,真实性与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自尊、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与自尊、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自尊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矩阵

(三)真实自我与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为了验证真实自我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假设1),本研究将真实自我作为自变量,生命意义感作为因变量,采用Mplus 8.3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真实自我可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β=0.292,p=0.000,95%的CI区间为[0.227,0.352],不含0,表明中学生的真实自我水平越高,生命意义感越强。

(四)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检验

在验证假设1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偏差矫正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反复抽样1000次后,即对假设2、3、4进行检验后发现: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加入了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后,真实自我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直接效应不再显著,β=0.055,p=0.194,95%的CI区间为[-0.029,0.133],包含0,即真实自我不再直接预测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而是完全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桥梁作用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

此外,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总间效应为0.237,95%的CI区间不含0,总中介效应量为81.16%。如表2所示,在路径1(真实性→基本心理需要→生命意义感)中,基本心理需要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在路径2(真实性→自尊→生命意义感)中,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在路径3(真实性→基本心理需要→自尊→生命意义感)中,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真实自我通过满足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提高个体自尊水平进而对生命意义感产生积极影响。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

表2 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分析

图1 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一)真实自我与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验证了真实自我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假设1得到验证,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27]真实自我是指一个人真实的样子,真实的自我概念可以提高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感知。当人们依托真实的自我概念做出选择时,它会被视为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追求。[28]也就是说,对自己越有稳定清晰认识的人,越能够制订明确的人生目标。[29]当人们的目标符合他们真实的自我概念时,他们自己会更满意,并认为他们的目标更有价值,值得追求。由此可知,真实自我可以创造意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在个体的成长历程中,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个体必须忠于自己并成为自己的内部驱力。[30]这是个体成长发展的源泉,最终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实现。总而言之,当个体能够依照真实自我的样子成长发展时,他就能积极探寻生命的意义,激发自我的潜能。

(二)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假设2得到验证,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以往有研究发现,清晰的自我概念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的桥梁作用,使个体感受到满足与价值感。[31]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真实自我具有强烈的需求,希望能够不被控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青春交手。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中学生对真实行为的追求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32]当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能够充分激发内部动机,自觉自愿地做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有趣的事情,从而体验到强烈的生命意义感。[33]总之,当中学生拥有稳定清晰的自我认识,并能遵从内心自主选择时,他们便积极探索,勇于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发现,自尊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即假设3得到验证。自尊代表个体对人格的整体接纳和自信自爱等感受,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感的判断。[34]自尊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自我真实性较高的中学生更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倾向于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更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对自己的评价更高。这些真实的体验提高了其自尊水平。此外,能力与价值是自尊的核心成分[24],自尊感较高的中学生更加自信,对生活更有掌控感,更能认真感受生活,并从生活中收获愉悦的体验与自我价值感,从而感受到更多的意义感。

本研究还发现了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真实自我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全部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间接作用实现,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4。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尊水平取决于被他人接纳的程度,他人的认可与喜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35]在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被满足的情况下,他们能拥有更自主的选择,体会到更高的胜任感,收获更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感知到的接纳与尊重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自尊感,并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中学生基于内部动力积极学习生活,健康地发展。有实证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进而促使个体积极成长发展。[36]由此可见,真实自我通过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进而对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果他们能忠于自己,热爱心中的执着,坚定内心的选择,就能从中汲取喜悦,努力挖掘自己的价值,勇敢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为自己所爱之事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成为自己。

五、结语

本研究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真实自我可以积极影响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第二,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分别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单独中介作用。第三,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在真实自我与生命意义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真实自我完全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与自尊的间接效应,进而对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起到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真实自我,可以通过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提高自尊水平,进而提升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来实现。

猜你喜欢

链式计分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