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丁玉强实验室及实验动物科学部
2022-09-05宋宁宁,黄缨,潘华
丁玉强教授是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称号,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毒素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专项,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干细胞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计划”等多项课题。
丁玉强实验室(https://dinglab.fudan.edu.cn/)主要利用小鼠模型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该团队现有科研人员4人,研究生7人(博士5人,硕士2人)。近5 年来,在Mol Psychiatry、Cell Death Differ、Schizophr Bull、Cell Rep、Cell Death Dis、Development、Cereb Cortex、Transl Psychiatr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2篇,丁玉强教授入选2014—2020年爱思维尔出版集团发布的中国神经科学高引用学者榜单。
丁玉强实验室依托于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http://labanimal.fudan.edu.cn/)。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的前身是1953 年成立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动物供应室,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改名为实验动物科学部,为学校直属二级单位。实验动物科学部是集实验动物学教学科研、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单位。下设教学科研、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平台、用户服务等部门。现有教职工22 人,各部门聘用职工近40人。实验动物科学部现有正高级职称2 人、副高级职称4 人,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6人。
实验动物科学部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设施,开展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及技术服务。2018 年完成在美国NIH 的注册更新,有利于学校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学校自2018 年起对枫林校区实验动物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规划饲养容量可达到3.5 万笼位。同期还配套建设有高水平的动物实验服务平台,包括动物净化保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生化血液检测、基因操作、小动物行为检测和小动物影像平台。
——动物净化保种平台:进行大鼠和小鼠的生物净化工作以及小鼠品系资源的保存工作,包括胚胎冷冻/复苏以及精子冷冻/复苏。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平台:对预入驻及已饲养于屏障设施内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予以严格监测和定期确认,保障屏障设施中的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符合国家标准。在满足实验动物相关法规要求的同时,确保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得到生物安全保护。
——生化血液检测平台: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根据用户提供的血清或血液样本,检测26项生化指标或26项血液分析指标。
——基因操作平台:设于SPF级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接收研究人员提供的转基因质粒DNA或RNA等外源物质,通过操作小鼠胚胎,包括卵子、受精卵或囊胚等阶段,利用经典原核显微注射或囊胚显微注射技术,帮助研究人员建立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以协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疾病发生机制、确定治疗方案等多方位的动物在体科学研究。
(基因操作平台工作)
——小动物行为检测平台:包括全自动强迫游泳系统、跑步机、小动物行为跟踪系统、全自动旷场系统、全自动立体定位微注射系统、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位置偏爱系统、恐惧记忆系统、震惊反射系统、Sable八通道代谢笼、小动物超声发放检测、全自动T迷宫、小鼠转棒式疲劳仪、听觉生理工作站、电子触觉测量仪、冷热板仪等先进行为学测试仪器设备,可全方位检测小动物的行为学表型。
——小动物影像平台:该平台是活体动物水平的新型研究平台,是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包含三维光学小动物成像系统、Micro-CT、小动物超声、辐照仪等设备。
近年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不断拓展动物实验服务的种类,提升服务能力。上述平台由具有博士学位的技术专家负责运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在满足校内需要的同时,也提供对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