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承接示范区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研究
——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证分析

2022-09-05张金玲

市场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示范区劳动力效应

张金玲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 引言

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从而在地区间实现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经济过程。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实现了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将部分边际产业转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但是,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粗放型转移问题,最终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现有的研究都认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改善产业承接地的资源错配状况,但鲜有作者深入研究此问题,因此文章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来实证研究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承接地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

二、 文献综述

根据已有研究,与本文相关的文献大致有三个方面,包括劳动力错配相关研究、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研究以及产业承接对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的研究。

(一)关于劳动力错配的研究

周申等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劳动力错配程度。 孙焱林等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降低劳动力错配程度,且这一改善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 吴青山等通过研究发现,2010 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加快劳动力在区域间流动,从而降低城市群劳动力错配程度。 宗慧隽和李真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研究了最低工资上涨对资源错配的影响。

(二)关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研究

示范区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对示范区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方面,熊广勤和石大千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分别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研究了示范区建设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认为示范区建设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 陈凡和周民良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示范区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将示范区产生的效应分为环境优化效应与环境抑制效应,最终认为示范区能够优化区域生态环境。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王小腾等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示范区的设立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表明示范区产生的激活效应和承接效应分别起到了促进和抑制制造业升级的效果。 陈凡和周民良研究认为示范区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但同时也会降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效应方面,贺胜兵等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示范区建设对地区TFP 的影响,认为示范区产生的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具有地区差异性,示范区显著降低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中部地区并未产生明显的政策效应。

针对特定示范区的研究,孙雷等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研究,认为示范区的设立能够促进产业承接区域的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王建民等以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为例,通过构建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分别利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测量了地区的低碳发展效率。 杨国才针对我国在2010~2012 年设立的6 个示范区,从区位特点、战略定位、主要承接方向和重点承接产业等角度进行了比较。 王留鑫实证分析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示范区所在的四个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认为跨省合作存在省级“边界效应”,跨省市的联系强度相对同一个省的两市之间的联系强度较弱,渭南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关于产业承接对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的研究

从产业承接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对产业转移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取决于转入产业能否与承接地原有的要素资源相匹配,从而激发出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引进核心企业,可以吸引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带动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会向其转移,产生集聚效应。承接地通过将转入产业与转入地原有要素进一步整合,提高产业和人口的集中度,形成产业集聚,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跨区域流动,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区域优化配置,人口集聚引发的“马太效应”又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

三、 模型选取和变量甄别

(一)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的影响,文章利用双重差分法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式中,

τ

表示劳动力错配指数,

X

表示影响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的其他变量,

μ

表示不可观测的地区个体效应,

λ

表示时间效应,

ε

为随机干扰项,服从正态分布,且

μ

ε

不相关。

(二)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的是中国2007~2019 年的面板数据,将直辖市和西藏等部分数据缺失的地级市排除在外。 在选取处理组和控制组时,排除最新设立的辽西北示范区后,处理组由现有的10 个示范区所涵盖的地级市组成,其余地级市作为控制组。 同时,由于皖江城市带的六安市在划分政策示范区范围时只包括了舒城县和金安区,因此在选取处理组和对照组时,将六安市也排除在外。 文章最终采用2007~2019 年261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来研究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

(三)变量甄别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文章的核心解释变量为示范区政策,政策虚拟变量用treat 表示,将示范区所涵盖的地级市作为处理组定义为 treat = 1,控制组定义为 treat = 0。 时间虚拟变量用time 表示,示范区设立前的年份定义为0,设立之后的年份定义为1。 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引入其他控制变量。 文章将影响劳动力错配的主要因素设定为政府干预程度(GI),用政府预算支出占地区GDP 的比重衡量;地区平均工资水平(wage);基础设施水平(INF),用每平方千米的公路货运量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adv),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比值来表示;以及人均GDP。

四、 实证分析及结果检验

(一)政策处理效应估计

DID 方法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的变动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否则不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图1 展示了2010 年皖江城市带设立前3 年与后8年的政策效应变化,可以看出,示范区设立后的政策处理效应显著,但近几年的处理效应在不断下降。因此,可以使用DID 方法进行研究。

图1 示范区政策效应动态变化图

图2 为全部样本中处理组和控制组关于劳动力错配指数(taul)的共同趋势检验图,可以看出,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在政策实施之前(2010 年以前)的变动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满足共同趋势假设。

图2 共同趋势检验图

(二)基准回归模型

文章分别对不加控制变量、逐渐加入控制变量等6 个模型实证检验示范区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表1 的第2~7 列展示了全部样本261 个城市的6 个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1)表示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示范区对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影响,其系数显著为-6.763,表明示范区的设立明显改善了该地区的劳动力错配状况。 模型(2)~(5)同时加入了控制变量和示范区政策这一核心解释变量,可以看出示范区政策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依然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因此,以上模型均表明示范区政策会改善地区的劳动力错配状况。

表1 基准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证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的影响,文章采用PSM-DID方法检验这一政策处理效应的稳健性,分别利用政策虚拟变量和示范区设立的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继续对劳动力错配指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对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到的样本回归结果仍然是显著的,并且回归结果与前述基本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结果稳健(表2)。

表2 PSM-DID 估计结果

续表

(四)异质性检验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程度以及要素结构性分配上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性,因此,文章进一步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分样本检验,从表3 的回归结果来看,各地区政策效应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 示范区政策与劳动力错配指数在我国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性,相比之下,我国中部地区示范区效应却不明显。 可能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原有的产业比较单一,发展基础相比中部地区较差,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从而产生集聚效应,显著改善劳动力错配状况。 中部地区由于设立示范区前的发展基础相对西部地区更好,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区域黏性及体制机制黏性会阻碍劳动力、资本等的流入,从而政策效应并不显著。

表3 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

由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优势等有所差别,政策效应也会呈现不同的情况。表3 的结果表明,西北地区DID 的系数为-10.82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西北地区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改善了劳动力错配状况,而西南地区DID 系数不是显著为负的,表明西南地区示范区设立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研究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对设立示范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2007~2019 年全国261 个地级市的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第一,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政策从总体上看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状况,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第二,由于国内各个地区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地缘优势等的不同,经过进一步研究分析,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改善效果又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西北地区的劳动力错配改善程度比较明显,同时,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示范区设立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根据示范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培育适合当地的产业。 同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进一步带动中西部地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提高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培育示范区创新产业,打造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品,形成本地的创新市场,提升产业结构。 第三,取消户籍限制,重视人才引进以及培养本土化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利用人才补贴等政策积极吸引人才聚集,改善劳动力结构。

猜你喜欢

示范区劳动力效应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画与理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