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东南局在皖南的红色往事
2022-09-05余建峰安徽
○余建峰 梅 艳(安徽)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西南的大山深处,有两个相邻200米的小村庄:丁家山村、白果树村。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落,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曾是东南地区中共组织的领导中心。
丁家山、白果树村红旗展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东南各省游击区党的工作。
1938年1月,东南分局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东南分局最初的管辖范围包括江西、浙江两省及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部分地区党的工作。
1938年9、10月间,日军向武汉进攻,形势危急。为了在组织上做好武汉失守后的安排,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领导区域内分设3个中央局,其中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将原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东南局委员为项英、曾山、黄道、陈毅、袁国平、饶漱石,项英任书记,曾山、饶漱石为副书记。
1939年3月,日本大举向南昌进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和东南局机关撤离南昌。5月,迁往上饶,以后又迁移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驻地附近的丁家山村,对外称新四军民运部。除东南局书记项英住新四军司令部大夫第外,东南局其他人员就住在东南局机关和丁家山村子附近的农户家中。东南局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恢复和发展东南地区党组织机构,广泛动员民众援战、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建立健全民众抗日组织,最大限度地支援新四军抗战斗争,大力开展扩军运动,发展壮大新四军力量。
作为东南局的直属机构组织,中共皖南特委驻地就在距东南局机关约200米的白果树村。
1938年4月,在陈毅的指导下,于歙县潜口再次组建中共皖南特委,隶属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先后为李步新、邓振询、譚启龙。
1938年8月,中共皖南特委随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云岭位于泾县、青阳、南陵3县交界处,新四军军部各机关就分驻在云岭东西15公里的13个自然村里。新四军军部驻云岭期间,泾县成为皖南党的中心区域,建立了1个县委、9个区委、15个中心支部,350个支部,党员1353名。
东南局、皖南特委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白果树村最后面的一幢房子是东南局当年举办训练班(也称党校、党训班)的旧址,训练班每期100人左右,时间约三四个月,共办了五六期。培训班由曾山直接领导,培训对象主要是浙江、福建、上海等地选派的党组织干部。这些干部接受培训后,没有暴露身份的被送回来处,已暴露身份的则被输送到各根据地工作。
不仅如此,东南局、皖南特委还同时注重加强对普通党员的教育。皖南特委机关秘书欧阳惠林生前回忆,当时的特委书记邓振询指定他每个星期二晚上,到云岭党支部去上一次党课,并形成一种制度。通过上党课,教授每个党员在各种民众抗敌会组织中如何进行活动,并及时驳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造谣欺骗宣传。
据新四军老战士汪大铭的日记记述,1939年9月,在三支队从事民运工作的汪大铭接到军政治部的调令回军部工作。在由繁昌回云岭的途中,他在南陵县遇到了自己在皖南特委工作时结识的白果树村农民、党员方崇海,两人结伴而行。途中,方崇海谈起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很有系统地叙述目前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气焰如何嚣张,英法的妥协态度及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情况,并分析欧洲大战如果爆发,对中国抗战的有利和不利之处。一个住在深山里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却能对世界大事了如指掌,充分说明当时皖南特委对党员教育的成效。
白果树下母女情
东南局、皖南特委驻扎丁家山、白果树期间,也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时任东南局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黄道的夫人陈清凤就与白果树村的一位大娘结下了母女之情。
1939年5月,黄道去皖南赴任,途经江西铅山河口时,因患病住院遭到国民党特务投毒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黄道牺牲的消息传到丁家山后,东南局十分震惊,于1939年5月25日专门发出《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并派青年部部长陈丕显代表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前往铅山县河口吊唁。同时,在东南局驻地丁家山村搭建了灵门,所有工作人员戴孝3天,吊唁黄道。遵照东南局领导的指示,陈丕显把怀有身孕的黄道夫人陈清凤和黄道的幼子黄知深接到东南局驻地丁家山。后来组织上把黄知深安排到中村新四军教导总队青年队学习,把陈清凤分配到东南局妇女部工作,任东南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妇女委员,并兼任东南局党训班组织干事。
陈清凤到了东南局后,就住在现在的白果村陈东来家。陈东来的奶奶文柏枝早年守寡,家中有三男两女。新四军进驻云岭时,文柏枝有50岁了,在当地是有名的接生婆。据陈东来的父亲陈加敖回忆说:“家里住了很多新四军战士,这些战士待人很和气,有什么吃的都想着我们。其中有一个新四军女兵姓陈,同母亲相处得很好。”或许是文柏枝和陈清凤有着相同的命运,文柏枝对陈清凤多了几分关爱,短暂的几个月,她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陈清凤认文柏枝作干娘,文柏枝也十分乐意收了这个干女儿。
不久,陈清凤以东南局巡视员、妇女部特派员的身份,由皖南调往陈毅领导的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工作。得知陈清凤要走的消息,文柏枝依依不舍。分手时,陈清凤将丈夫黄道生前使用过的皮箱、几件衣服和几本书送给文柏枝作纪念。文柏枝考虑到陈清凤怀有身孕、行走不便,便叫当时30多岁的儿子陈加敖在村子里找了一个同伴,两个人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将陈清凤抬到太平县的小河口,让她由那里转道去苏南。1940年元月,陈清凤在金坛县生下女儿黄知慧。
2018年5月的一天,为延续先辈同丁家山人民的鱼水深情,黄知慧专程来到丁家山寻找她母亲曾经的房东后人陈东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黄知慧抚摸着父母使用过的皮箱,睹物思人,泪流不止。当见到母亲房东后人陈东来时,她激动不已,哽咽着说:“感谢你们家人对我母亲的照顾,当年我母亲怀在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我,也要感谢你们精心保留下这只皮箱,让我仿佛见到了我的父母。”
离皖东进赴征途
1940年10月,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中共中央开始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新四军军部亦与国民党第三战区具体商讨皖南部队的移动路线,以及新四军的薪饷、弹药、医药等后勤补给问题。同时,东南局及新四军军部开始从思想上、组织上对部队进行动员,做好部队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东南局指示皖南特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原皖南特委机关人员将随部队转移撤走,另成立秘密的皖南特委坚持原地斗争,由黄耀南任特委书记。各县县委书记也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凡原属新四军防区内地方党组织的一律转入秘密活动,设单线领导,建立秘密联络点、情报站、交通网,坚持斗争。二、动员一切暴露了的基层干部、党员与各群众抗日团体积极分子,参加部队或到军教导队中学习,随军转移,其中一些不愿参军或家中确有困难不能撤出者,亦须设法暂时转移到他处隐蔽,待情况稳定后再回家。三、已暴露的县、区两级干部,可先期撤往苏南敌后工作。四、妥善处理好各项行政事务与党组织关系。向群众借的东西要归还,欠的债务要偿清,文件要清理,不便保留的文件一律焚毁,带不走的东西送给当地群众而不准售卖。
1940年12月16日清晨,按照规定的时间,皖南特委机关撤离人员共计20余人集合在一起,前往丁家山与东南局机关撤离人员会合。
皖南特委撤离人员到达丁家山东南局新盖的大草屋后,曾山见到大家精神很好,编队整齐,十分满意,当即宣布将东南局机关撤离人员与皖南特委机关撤离人员合并编成一个大队。皖南特委机关的撤离人员编为一个分队,加上东南局警卫队20余人,以及部分勤杂人员,共计100人左右。大家怀着激昂的心情,以刚毅整齐的步伐,高唱着《别了,三年的皖南》向苏南地区出发。
1939年到1940年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东南局驻扎丁家山村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迅速建立了东南各省党的组织,加强了对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二是贯彻了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三是加强了党的组织和思想建设,提高了党员素质;四是领导了改善民生的合法斗争,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从丁家山、白果树村走出了一批党政军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曾山、温仰春、李坚真、李步新、胡明、谭启龙等都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陈毅、陈丕显还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白果树村、丁家山村承载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革命的辉煌,铭刻了时代的荣光。如今的白果树和丁家山,正和老区人民一起,赓续新四军铁军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迈出新步伐!(题图为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