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劳伦斯》
——高洁的人性与冷血的战争
2022-09-03杨新月
□杨新月/文
大卫·里恩导演的恢弘巨制《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得了第35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片夺得7座奥斯卡小金人;电影杂志《TOTAL FILM》将其作为“50部最伟大的史诗电影”之首;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HBO中自述,在看过《阿拉伯的劳伦斯》后,就不想再当导演了,因为“门槛太高了”。目前,它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影迷爱好者的必修课。
1 真实的劳伦斯
这部传世经典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位在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英国男子,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又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劳伦斯年轻时就读于牛津公立男子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耶稣学院每年50英镑的奖学金。他为了考古旅行,骑着自行车不畏风雨,行程达到4000多公里。后来又去中东进行考古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因了解中东的风土民情,又会讲阿拉伯的语言,被英军招募,在开罗的陆军情报处工作。
1914年,奥斯曼帝国开始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地区的战事逐渐出现了让英国不利的局面,英国军队向哈希姆家族提供现金和武器,并承诺战争结束之后成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1916年,阿拉伯宣布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开始独立,劳伦斯成为了费萨尔的军事参谋,经过他的分析和建议,阿拉伯起义军不做不休,直接袭击了奥斯曼帝国的腹地,破坏了汉志铁路,攻下了奥斯曼帝国的许多城市。1918年,阿拉伯军队攻进大马士革,叙利亚独立。很快,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统治也随着一战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了。
2 镜头中的大漠
《阿拉伯的劳伦斯》片长高达3小时45分钟,在只看片长的情况下,很容易劝退很多想要观影的人。但是,影片的表达、剧情的推进以及演员的演技,真的很容易让人对这个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到最后还会产生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大卫·里恩镜头中的沙漠恢弘大气,沙漠的无垠,嶙峋的怪石,不自觉地让观影人对沙漠产生敬畏和恐惧,真实的沙漠和现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用科技做出来的沙漠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当劳伦斯他们最初的50人阿拉伯军队穿越沙漠的时候,茫茫大漠中,行进着一群担负着重任,渺小而又坚定的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看上去也像是巨大的沙漠,要独立要活着的信念像是一根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没有讲述完全的错与对,因为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也没有公式化的情节,更没有立令人乏味的人设,只是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博爱,刻画了一个立体、真实、有血有肉的劳伦斯,展现了属于劳伦斯的战场传奇。
3 冉冉升起的启明星
最初的劳伦斯,在开罗工作,非常的不满于目前的生活,才华横溢的他想要去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昏暗的屋子并不是他的追求,被困住的劳伦斯只能依托痛苦来转移自己的思绪,徒手掐灭燃烧的火柴,带着帽子乱糟糟的去英国军官的酒吧,奇怪的行为和不一样的思想让他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劳伦斯发现阿拉伯内部并不团结,贪婪、野蛮又残忍。麦地那前阿拉伯人被土耳其打得四散逃跑,英国的阿拉伯事务局派遣其去帮助费萨尔王子,想让阿拉伯既可以反抗土耳其,还能满足自己的殖民需求。劳伦斯路上找了一位哈齐米人当作向导,两人逐渐变成朋友,但是因为偷喝阿里的井水,被阿里一枪打死。本是一个民族,内部却像一盘散沙。劳伦斯将生命看得很重要,他拒绝了阿里同行的邀请,自己倔强的听从内心的指引,独自一人上路,成功的和自己的上级接头。也许从这时开始,阿里看待他就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
他想要帮助阿拉伯人寻找真正的自由,不再受到任何人的管控,提出只带50个士兵出发,横穿沙漠,从陆地进攻阿卡巴,阿里说他疯了,劳伦斯说“我无法为地点做主,我只能为我自己做主。”这让人想起几年前网络上很火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劳伦斯的真理是,相信自己。
上部电影中的劳伦斯可谓是做什么事情,就能成功什么事情,简直像是天神下凡。当同伴在沙漠中失踪时,他毅然决然的不顾大家反对,转身去寻找同伴的身影,他说“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气得阿里直摔帽子。如果是一个充满纪律性的军队遇到这样的事情,所有长官都会和阿里一样直接气昏头。像是神明的恩赐,又像是奇迹本身,走失的同伴成功活着被劳伦斯带回。也是这件事情,让阿里和其他的阿拉伯人真正的接受了他。
劳伦斯用金钱说服霍威塔特人一同向阿卡巴进军。在成功的前一刻,自己内部却因为不同部落之间两个人的世仇起了冲突,劳伦斯为了计划得以进行,不得已作为审判者,向自己救回来的同伴开了枪,他从没杀过人的手上开始沾了鲜血,内心非常煎熬,恨自己,也恨着不能拧成一股的阿拉伯部族,更坚定了想要拯救阿拉伯命运的内心。
横跨沙漠的奇袭是很有用的,他们成功的拿下了阿卡巴,这时候的阿里全心全意的欣赏这个尊重生命的英国绅士,阿里觉得劳伦斯就是上天赐给阿拉伯的奇迹,“贡品给王子,鲜花送英雄。”这时候的劳伦斯就是英雄!
拿下阿卡巴后,劳伦斯又成功的带着他的奴仆穿过西奈到达开罗,完成了自己对奴仆们的承诺,但是同样的,他也失去了一个仆人,只剩了其中一个男孩。他沾上了鲜血,但却爱上了主宰别人生命的感觉,这让他开始变得恐惧,他想要一个普通的工作。但是经过和长官的一番谈话后,他觉得自己又可以了,他可以让阿拉伯战胜敌人,可以让阿拉伯独立,他又返回了他热爱的那片土地。
4 英雄落幕
可是人毕竟是人,英雄也是普通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真的成为神。
劳伦斯回到阿拉伯后,他因战事一再的成功逐渐变得自大起来,面对子弹,躲都不躲,他觉得“只有金子弹才能杀得死我”。在游击炸毁土耳其人的铁路时,他给自己的仆人一个帮忙安装炸弹的工作,让从未接触过这些的半大孩子去做技术性很高的事情,阿里表示“再失败一次,你会发现你孤独一人”,阿里不想让他的朋友逐渐脱离实际,明明可以给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但是劳伦斯却没有这么做。劳伦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也很是坚信只要有信念就一定可以做好。
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穿着脏衣服装作阿拉伯人和阿里一起潜入了德拉,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他心中所幻想的那样,他被土耳其军人抓住了,遭到了严重的侮辱。他对自己也开始产生了怀疑,他又重新燃起了想要一份普通工作的想法。
但是听到了政客们想要签订的战后条约并且和长官谈论了一番后,他准备再次踏回阿拉伯,要阿拉伯人先英军一步进入大马士革,想要阿拉伯人真正的独立。可能人就是这样的,不管打击多么大,听到有一丝丝的希望,都想要再去尝试一下。不过,这次再次回到战场,他雇佣了一群亡命之徒作为保镖,他的长官和内心残存的希望依旧在告诉他,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当回到战场后,看到土耳其士兵时,劳伦斯完全不顾阿里的劝阻,红着眼睛,恶狠狠的带领军队冲向他们,不接受土军的任何投降,全部杀光。这已经不像是最初那个仁慈的带给阿拉伯希望的神圣奇迹了,他的博爱已经消失了。他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完全被自己个人的仇恨蒙蔽了双眼,已经走下了神坛。阿里说他野蛮、残忍,曾经采访过他光辉事迹的记者也觉得他差劲极了,但是记者依旧给他照了一张照片,因为战场需要英雄,士气需要领头人来带动。
劳伦斯和阿拉伯人先英军一步占领了大马士革,他们在大马士革开始阿拉伯国家议会,听起来十分的正规,但是实际上会议混乱嘈杂,各部落只为了自己努力,他们的眼中没有团结,只在乎自己部族的利益,只看自己一亩三分地,甚至有人目光狭隘到理直气壮地说出“要电话有什么用”。一群愚昧的人连夜离开了大马士革,劳伦斯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无用功。
战争需要英雄,而战后需要政客。中东地区的战后条约被政客们重新制定,劳伦斯终于发现,他只是一个被政客玩弄于股掌的普通人。当看到这里时还在想,就这么结束了吗?他前期可是像天神下凡一样的存在,剧情没有再反转吗?答案是没有。这就是一个悲剧,从影片开始,劳伦斯在逼仄压抑的林间骑着摩托车遭遇交通事故死亡时,这部电影就已经告诉了观众是一个悲剧。劳伦斯不是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蒙蔽双眼,也会因为自己的失败失去本真,作为一个人类,更是没办法改变复杂的人心,他带领阿拉伯民族能走进大马士革就已经可以说是个非常成功的英雄了。但民族的内乱,战争的压迫,英法的殖民思想,在这些荆棘都存在的情况下,劳伦斯能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可以说在最初就已经注定这个英雄的想法是会失败的。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改变,虽然最后他也一直在想着让阿拉伯独立,但是其内在的博爱人性已经被残酷的战争销蚀很多了。
这部电影中,彼得·奥图的演技相当精湛,眼睛非常的传神,在劳伦斯复仇结束时,染血的手拿着自己的刀,他的视线从刀和手上转移到了阿里。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厮杀后的迷茫,虽然是杀了土军士兵,过程也有让他自己抵消了一部分怨恨,更找到了主宰别人生命的快乐,但是他自己觉得还不够,他所屠戮的,并不是伤害自己的那个军官,同时他也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为什么自己杀了这么多人,消灭掉这些土耳其士兵之后并没有弥补心灵上的空洞和寒冷。他用自己的演技,完美地塑造了劳伦斯——一个最后认清自己的普通人。
电影中奥马尔·沙里夫扮演的阿里更是让人觉得极为讨喜的角色。劳伦斯的英雄末路,让人看着揪心,但是他最忠实的追随者——阿里却因为他的存在成长了很多。最初的他只在乎自己资源和领地,不在乎别人的性命,谁喝了他的水,他就要谁的命,经过和劳伦斯的并肩作战后,劳伦斯尊重生命的想法在他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他开始学习政治,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生命,他是劳伦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会在劳伦斯犯错误的时候出言制止。他身上的残忍无情消失了,留下的是高洁的人性。劳伦斯虽没有解决中东的纷争,但是他留下了“火种“。或许这个角色和导演的初衷也有一定的契合,拍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展现人性的崇高和复杂。
5 结语
《阿拉伯的劳伦斯》真的不愧是电影史上完美的恢弘巨制,片中处处都是细腻的表达,虽然三个多小时的片长,但是剧情没有任何拖沓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完全是一个立体而又悲情的世界。电影虽然结束多年,但是在观众的心里,它一直反响很大。电影传达的反战思想和人道主义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人们心中因为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渴望,普遍想看到一个好的结局,一个阿拉伯民族团结独立的场面,但是在影片中是不存在的。然而在影片中,人性主义的传播我们是可以看见的,劳伦斯用自己最初的人道主义思想感染身边人的思想,以此也能证明他不是白走一遭,或许这就是悲剧中留给英雄最好的结局。希望在现实里,观众能看到心中的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