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大运河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以剧情短视频为例

2022-09-03刘畅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大运河受众精神

□刘畅/文

中国大运河拥有2500多年历史,不仅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积累了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自2014年申遗成功后,其文化保护与传承被高度重视。传于大运河沿岸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品质,展现了沿线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这些引人入胜的中国大运河故事,正是向外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精髓的绝佳载体。基于中国大运河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该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短剧视频将中国大运河的故事更有效、更生动地传达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受众。

1 运河故事跨文化传播的时代意义与要求

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不甚友好,因此,建立有效的传播机制,传递真实的中国声音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故事的自身属性使其带有一定的吸引力,中国大运河故事既是大运河文化的载体,也是对外展示中国优秀精神品质的载体。

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基础,“say what”即传播内容,“in which channel”即传播途径,跨文化传播既需注重传播内容,又要利用高效且生动的传播载体。新时代下,对外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要求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的同时兼顾中外文化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鸣,又要探索国际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增加受众的接受意愿,其中剧情短视频是个极佳的选择。

2 打造极具吸引力的视频传播体系

新传播载体是基于手机等移动媒体利用数字化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中介和平台[1]。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民倾向于更便捷的信接收方式。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软很受国际用户青睐,其具有信息更新快、功能更多元的特性。其中短视频的分享广受青睐,其时长较短、内容生动是抓住广大受众注意力的关键。要善于捕捉受众心理,多角度给予感官刺激。将中国大运河故事制作成短剧,打造极具吸引力的视频传播体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1 视、听俱佳的多模态视频设计

通常情况下,信息传播主要有三种模态:文字、图像、声音。大众从书本文献获得对应信息的方式较为普遍,而视频集视听功能为一体,是获取信息更加生动有效的方式。因此,从“视”“听”着手,让受众通过大运河系列视频在视听盛宴中对潜移默化地对中国大运河文化产生兴趣。

以江苏段大运河沿线城市苏州的采芝斋为例。采芝斋是著名的点心老字号,店铺坐落在美丽的苏州观前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适合作为故事的选取对象。参照B站文化区up主“拿铁怪兔子”的中英双语大运河系列视频——采芝斋,视频取夜晚之景,店外周遭人流涌动,流光溢彩,更显生机,以此吸引观众视线。视频的选址、环境等对于激发观众兴趣有着一定的作用。配音者声线甜美,以描写苏州的诗句开场,配以古风且节奏感强的音乐,渲染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给予听觉上的冲击。视角通过进场动画效果迅速切换到室内,整个画面呈暖色调,使人有种置身幻境之感。包装色彩鲜艳的糖果是镜头的首选。其采用远景与特写相结合,从“采芝斋”三个红色大字定格,聚焦到五彩斑斓的具体的点心,再到室内环境的总体展示,最后落脚到琳琅满目的点心上,用动画效果设计出场与结尾,井井有条,也营造出了回味悠长的感觉。一个凝练的大运河双语小故事一般在两分钟以内,对于受众来说不至于产生疲劳。就视频系列制作来说,该博主在每一个视频的右上角统一制作了系列专属Logo,不仅说醒目明了,也更具有内容上的连贯性。

2.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渠道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视频平台进入大众生活。就国内来看,抖音、快手、B站组成了最受用户欢迎的视频流量矩阵。让大运河故事视频破壳“出圈”,不仅需要剧情生动的视频,更要利用国内外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渠道。当下,极具“中国味”的流量视频也有可能走出国门,受到国外网友追捧。以李子柒的“田园风”视频为例,其通过国内如新浪微博、美拍、抖音等平台奠定基础,后通过YouTube向世界群众进行输出,其悠然自适的状态,仙境一般田园风情,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粉丝,不觉中塑造了“东方美食生活家”的形象,成为国外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巧用国内自媒体矩阵讲故事,并借助媒体报道以及国民热度传故事,推动在国际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是助推国内视频走向国际的一项选择。

同样,要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带动作用。海外华人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中间桥梁,其生活方式和居住地接轨,大部分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直接接触,又保留一定的自身文化,是对外传播、解释中国文化的合适人选。华人之间可以借助本地共同的社交软件或视频平台,一起自行创作或转载相关视频,形成“朋友圈”中独特的传播引力,成为中国文化宣传的专属IP。

3 镜中大运河故事的展现策略

在就传播内容来看,中国大运河故事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形成,其体现的文化生态具有中国本土性质,而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往往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因此,既要立足本土文化,又要避免对立冲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3.1 故事内容的选取策略

短剧所选取的大运河故事首先应该充分展现大运河文化精神和中国精神。中国大运河凝练的文化精神有五种,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结为:(1)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科学精神[2]。这主要体现在古代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智慧上。(2)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拼搏精神。大运河的修筑与治理是项长久而艰苦的过程,大运河沿岸衍生出的故事也蕴含着顽强拼搏的内涵。(3)无怨无悔、敢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大运河的修建而牺牲,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4)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挑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5)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中国大运河贯穿多个省市,不同的文化在此会聚交融,形成了大运河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

这五个凝练的大运河精神内涵是中华优秀精神品质的精髓,因而故事的选取应首先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大运河故事分布散乱,内容繁多,要充分利用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内涵与价值,可以围绕这五个凝练出的核心内涵,将中华民族的大德大智体现在生动的短剧里。收集传于大运河沿岸的故事,根据自然观、英雄观、奉献观等方面进行取材,分门别类整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并对此加工打磨。

3.2 叙事角度的选取策略

在中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面对一定文化冲突时也需要一定的策略。亚里士多德说服三原则,“Ethos, Pathos, Logos”(即道德诉求、情感诉求和逻辑诉求)是说服受众的手段。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框架中,“Ethos”指的是演讲者的信誉、人格威信、道德品质,也就是讲述者需要让听众信服。“Pathos”指向与受众的情感共鸣。“Logos”指的是逻辑论证”,包含对理性推论的研究。对标说服三原则,中国大运河故事也可以从相似的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认为故事是真实可信的?这就要求故事中人物行为充分体现所要传达的精神品质。以泰伯奔吴为例:身为长子的泰伯为了顺从古公传位姬昌的愿望,与其弟装疯出走,最后抵达江苏无锡的梅里,而后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发江南,使其逐渐繁荣。“句吴”壮大后,泰伯却拒绝称王,将王位让给仲雍,后季历的儿子“昌”要泰伯回中原继位,泰伯再次让位。事实上,泰伯精神内涵有三个层次:三让王位,千里奔吴的礼让精神;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相存的包容精神;开化江南,构筑吴城的开拓精神。其中,“仁爱奉献”最能通过具体化、生动化的剧情表达出来。将故事以泰伯“三让王位”为主线来开展,强调突出事件的结果,给人清晰的因果呈现。同时注重细节的展现,即剧中人物的情感的表达、对于亲情、名利的态度等,通过细节引人思考,表层是亲情的礼让,实则是仁爱的体现。

中西文化场域的不同使得思维方式也呈现差异。中国观众在观看外国电影或阅读外国书籍译本时也会遇到一些理解障碍,这也是跨文化的阻碍。相较而言,西方更注重分析,更倾向直线思维。因而叙事方式应当考虑采用直线的叙事方式,串联起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直线周围加上适当的分析与修饰。同时,也要考虑目标受众的知识储备、历史背景及文化其包容度等因素,以受众为中心重新建构故事叙述方式,来满足“逻辑诉求”。

讲好共同故事,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是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可以从对方的文化背景着手,寻找内涵相似的故事或其他载体,依据受众对本国特定文化的了解,在镜中增加对应的文化元素,增强情感共鸣,由此加深其对中国大运河故事及其精神文化内涵的认知,从而促成有效传播。

3.3 挖掘文明互鉴下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大运河依然焕发生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下,深挖世界的共同故事,要立足“求同存异”,展大国开放包容之态,体现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从各国人民身边的故事讲起,从各国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出发。以每年在扬州举办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为例,可以从当地大学生论坛志愿者的视角创作《我与WCCF的故事》,结合各国的运河文化选取角度进行剧情创作并推广,用多语种再现自己在论坛举办期间的经历,最终上升到文明互鉴下的合作共赢以及当代青年对文化传播的责任上来。全国各地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治理、保护、文化传承等机构都可以创建一个官方专属视频平台,用多语种、多元化的方法展示不同角度的运河故事。

4 结语

大运河作为中国联通世界的文化纽带,亦是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文化载体。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大运河故事及其精神内涵的跨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这也同样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巧用“短剧故事”这一生动窗口以及短视频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构建全方位的国际传播渠道,求同存异寻找共鸣,力求正确展示中国形象,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引用

[1] 杜彦霖.增强文化自信的传播载体创新研究——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4):45-49.

[2] 王杰.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2-07-05.

猜你喜欢

大运河受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拿出精神
放歌大运河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