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学术期刊审稿对策研究

2022-09-03

阴山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共同体中华民族

韩 芳

(包头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1]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民族关系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就在于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前沿阵地和文化传播园地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和传播功能。所以,学术期刊应严格把握民族宗教类文章的审核和刊发,以便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动力。

一、学术期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学术期刊是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等形式的文章为主[2]。

(一)学术期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基础

学术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有党性和阶级性的,它的意识形态性是第一位的,它为各个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当然也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之后,相关学术论文不断产生,各种层次的研究基地、课题和专栏也相继建立。如此庞大的学术成果大部分是需要借助学术期刊发表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作用,如何保证学术的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如何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二)学术期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依据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反过来又证明理论正确与否。学术期刊作为理论政策的发表园地,除了刊发纯理论性文章外,还有一部分是理论践行情况的证明,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体现的格外突出。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不难发现相关专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用于很多领域。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蒙汉语言接触现象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基于刑事保障路径的考察》《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的集体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视角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现代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东北边疆乡村商务治理研究》《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传播机制》等等,可以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可见,学术期刊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学术期刊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日益完善,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也更加方便快捷。尤其是随着我国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据JCR报告显示中国SCI期刊数稳定增加,增幅远超国际总体JCR中SCI期刊总数,这与中国科研投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图1 JCR报告中国大陆SCI期刊变化

另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连续10年居于世界第二位,与第一位的美国旗鼓相当。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经反超美国占据榜首!同时,中国SCI论文的质量与被引用情况也持续提高[3]。由此可见,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很大的。这为全世界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

二、学术期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现实困境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阵地、学术窗口、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其刊发的文章在学术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失范等学术不端现象频频出现的大气候下,学术期刊难免不受其影响,导致其学术精神发生异化。通过调研、走访,笔者发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期刊学术动机功利化

目前,一些学术期刊为了期刊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收取高额版面费,而不重视刊发稿件的质量。编辑甚至上下疏通关系,贿赂审稿人,以致稿件通过审阅。再如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滥用,将论文检测重复率查红的结果告知作者,作者按照检测结果修改后,继续投稿,直至刊发。编辑甚至以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扫红过了,没有政治性错误就可以刊发。对专家的审阅意见不再翻阅,通过就可以发表,保证刊物正常出刊即可,对刊物刊发稿件的学术价值关心甚少,导致许多低水平稿件和学术价值不高的论文刊发。这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失察”“漠视”“懈怠”“惧名”的体现。这样的行为导致“学术垃圾”产生。

(二)学术期刊学术目标虚泛化

当前,好多学术期刊为了“赶时髦”跟风,紧追热点,不根据自身的水平设计栏目,不考虑自身稿源和投稿作者的学术水平,盲目刊发一些“追热点”的学术论文,论文本身没有什么理论和学术价值,但是鉴于稿件涉及当前热点,再加上学术期刊编辑自身学术目标不太明确,对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认识不清,认为只要重复率合格,专家审阅通过,即可刊发。对于热点的相关问题和内涵理解不透彻,认为只要和民族挂边的文章就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范畴,完全是为了有这个栏目而刊发,而不是真正策划组稿,优中选优。

(三)学术期刊缺乏内驱力

2021年中宣部下发《关于开展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开展对期刊滥发论文问题的专项检查。主要包括对内容质量水平、出版资质情况、“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和经营合作情况的检查。此项检查有力地推进了学术期刊的整改,但同时也使学术期刊产生了惧怕心理。担心刊发的学术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现象,或者担心出现意识形态问题。所以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对涉及民族、宗教的论文一概不发,生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悖的文章发表。

三、学术期刊审稿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学术期刊审稿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术期刊认清自己,摆脱困境,本文拟从社会层面、编辑部层面和编辑个人层面来进行剖析。

(一)社会层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门逐渐打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人们的价值衡量标准发生改变,人们唯“财”是图,好多期刊出版机构,只要出版面费就可以给刊发论文,甚至出现中介代写代发的现象,更有甚者相关搜索引擎为了利益将骗子的网站至于最前端,导致投稿作者上当受骗,或者通过中介来刊发论文。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垃圾源源不断产生。

2.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

近几年来,媒体不断爆出学术不端事件,2016年1月29日山东大学公布了对于陈振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结果,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构成学位论文作假。决定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取消其导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2016年2月23日,澎湃科研曝光东北师大两篇“同门”硕士论文雷同。两篇硕士论文完成时间仅隔一年,且两个作者还是同一导师指导、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同门”。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随着事件不断曝光,对优良的学术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利用职务之便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甚至经作者同意,擅自更改署名的现象都存在,情节严重的甚至还涉及了金钱交易,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条件。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公开出售论文,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可以帮助刊发核心期刊。还有一些人会传授如何应对网络查重软件的方法,或者可以提供查重结果,给从事科研的人带来了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国家在整治学术腐败的时候,应重视网络环境的维护和整顿,给学术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4.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

当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国际国内环境风云变幻,一些境外敌对分子企图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来腐蚀国人的思想,他们通过各种隐秘手段进行渗透,有时候很难被发现。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在审阅稿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在字里行间中发现问题,决不能让有民族宗教问题的稿件刊发出去。

(二)编辑部层面

1.学术期刊编辑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部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部门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只有一个编辑负责一个工作环节,缺少监管和制约机制,致使编辑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如主编对所投稿件没有全面了解,导致编辑权力过大,审稿通过后,在主编不知情的情况下,作者联系编辑随意更换文章署名并刊发。此种现象是违背学术理念和学术精神的,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惩罚制度缺位,即使发现了编辑有学术失范行为,也是口头警告,或者视而不见,不但没有得到应有效管理,也得不到相应处罚,编辑不用为此付出代价,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恪守学术道德也就成了空头支票。对于民族宗教问题,往往只有责任编辑把关,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检查。制度是对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行为最有力的监管方式,而学术行为是学术精神最直接的反映。20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作者的剽窃、伪造、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审稿专家的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干扰评审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规定、盗用稿件内容、谋取不当利益等;编辑者的违背学术和伦理标准提出编辑意见、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要求、盗用稿件内容、干扰评审、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该规范一定程度上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但学术期刊编辑部制定的制度涉及编辑学术行为的少之甚少,大部分制度是关于来稿、审稿、稿件规范化等制度,对编辑学术行为约束缺乏有力的奖惩机制,缺少监管机制。导致编辑滥用职权和职务之便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者帮助他人学术造假。

2.学术期刊编辑职称评价体系不合理

合理的职称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编辑对工作和学术研究的热情,并保证其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规划。相反,不合理的职称评价体系让学术期刊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厌恶心理,从而不得不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来完成学术成果数量上的要求。当前,大部分学术期刊编辑评职称走的是出版专业编辑系列职称,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首先,此系列职称评定难度高,初中级需要通过国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考试,也就是以考代评。考试共两门,即《基础知识》和《理论与实务》。每一科目的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长三个小时,考试内容信息量大,内容广,两个科目必须同时通过,考试难度较大。因此,自2002年首次举行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该考试每年的通过率大概在25%到30%之间,通过率较低。倘若无法通过此考试,就无法晋升职称。另外副高和正高仍旧实行职称评定,2020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要求编辑不但要刊发论文,而且要求学术期刊及编辑自身获得一些政府奖项,难度也较大。

(三)个人层面

1.学术期刊编辑个人学术素质的偏差

首先,受自身道德观念影响,错误的价值取向、不良职业道德观以及对人对事的消极态度都使得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自律意识淡薄,不证实学术权威,科学精神缺失,得过且过,应付工作,缺乏学术责任感。其次,学术道德自律意识缺失,在他律比较稀有的情况下,他律因素没有被内化,自律意识淡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抵制不住各种诱惑,难以控制自己的学术失范行为。再次,对于一些学术规范和法规漫不经心,视而不见,不积极学习相关法律著作,缺乏对学术精神的自我学习、发现和认识。难以做到自我改变、修正和管理。

2.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

编辑作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可以说是“助人行业”之一。长期伏案的、机械性的、无创新的、千篇一律的工作使编辑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比较枯燥复杂,每年的工作基本相似,单一但却复杂,每天低头校对稿件,和文字打交道。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对工作丧失热情,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清。在此种“职业枯竭症”状态下,编辑很难树立正确的学术精神,即便曾经有,也会被消磨殆尽。另外,由于长期审阅校对文章,难免会产生疲倦心理以及职业病。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学术期刊审稿对策分析

俗话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今世界,人才就是第一资源,无论是行业、地区还是国家,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重视新闻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刊发高质量的民族宗教论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学术期刊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环境,学术期刊及编辑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全面提高。

(一)坚定政治立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

党的科研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学术期刊工作。无论任何时候,作为党领导下的媒体,都需要时刻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保持政治坚定。

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夯实理论功底。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术期刊编辑才能牢牢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更新理念,强化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盔甲”。第一,学术期刊编辑应有维护国家统一及国家其他利益的意识形态安全责任。马克思曾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安全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交融更加激烈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文化输出和思想侵袭,导致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相互交织,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在一定范围内又蔓延开来,我们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和威胁,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再加上“互联网+”对于舆论引导和内容管理难度的提升,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向。第二,学术期刊编辑应提高政治敏感度,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善于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观点,要有避免两大类异质思想在中国形成两主流对立局面的意识形态安全责任,也就是平等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要有抵制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责任;要能鉴别出哪些是历史虚无主义,同时要进行坚决抵制。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第三,学术期刊编辑应严把文章意识形态关,善于去伪存真,辨别作品的真实性、创新性、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刊发有价值的文章,而不是大搞“标题党”去吸引流量、吸引点击率。

因此,作为党领导下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牢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保持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导向意识是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强化导向意识,就要引导广大学术期刊编辑严把意识形态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好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牢记和履行社会责任,恪守科研工作者的职责。

(二)提升业务水平,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服务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水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传播机制的传入,我国媒体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传统媒体面临着重大问题。虽然如今大谈特谈数字化发展,但数字化仅仅是形式而已,传统媒体要想继续发展关键,关键在于刊发作品的质量。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不论作品是文字的还是视频音频,质量都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注重职业能力的转变和提升,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要严把稿件意识形态关,如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统一;泄露国家秘密;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港澳台问题、国家安全及保密事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用、思想倾向错误、妄加评论国家政体等制度、格调低下的文字和“三俗”网络用语,以及法律和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等,这类作品坚决不能发,甚至要向公安机关举报。善于去伪存真,辨别作品的真实性、创新性、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要注重职业能力的转变和提升。应与时俱进,自我调适,适应学术期刊编辑技术、学科成果的不断更新。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培训,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审稿人和学术期刊。

(三)多方通力合作,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审稿合力

首先,审稿编辑、责任编辑与主编要形成合力。要建立完整的稿件意识形态审核制度,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审稿编辑——责任编辑——主编三级意识形态内容审核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把好意识形态关。严格执行“三审制”,坚决杜绝政治性差错,坚决防止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发表错误观点的行为,确保学术期刊不在政治方向上出任何问题。慎重对待政治、民族、宗教等类选题的文章,经常性地召开会议集体讨论,二审环节必要时请两位以上专家把关。一旦发现稿件中存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悖的问题时,要立场鲜明、态度坚决,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并退稿,有理有节地开展思想斗争。

其次,编辑与作者形成合力。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编辑要主动策划选题,加大引导力度,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工作。每年年底对下一年涉及重要历史节点的选题进行讨论,提前组织兼具学术性与纪念性的文章设置相应专栏,并责成专人与相关专家、知名学者联系,提前约好优秀稿件,以便刊发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章。

最后,编辑与审稿专家形成合力。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向,坚持学术无禁区、出版有纪律的原则,加强刊物出版前、出版中及出版后的内容审读。对于政治类选题的文稿,通过二审后终审前要送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意识形态的专门审读,根据专家审读意见,坚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区分情况、把握分寸,确定是否刊发,保证稿件没有意识形态问题。每期刊物定稿时,及时组织召开定稿会,对当期所有文章进行政治观的审查,并提交相应编委把关,选择政治意识强、政治理论水平高的专家担任审稿人。对于政治观点存疑的文章不予发表;通过审稿决定刊发的文稿,责任编辑要进行再次审读把关,并签署“意识形态审核意见”,如果对稿件思想导向、价值观念、文字表述等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疑义,要暂缓发表,再次聘请专家并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复议,排除意识形态方面的隐患。

五、结语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指出:“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5]学术期刊编辑应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民族宗教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谙熟民族宗教基本知识;熟知并严格遵守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出版物的法律、法规,对涉及民族宗教敏感问题的文章必须进行专题报批和重大选题备案。民族问题、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问题都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期刊编辑必须在编辑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肩负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努力把学术期刊建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学术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