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9-03陈刚赵晶
陈刚 赵晶
741000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甘肃天水
741000 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一病区2,甘肃天水
严重多发伤患者情况危急,早期死亡率高,该病会引发严重的生理紊乱现象,一旦涉及多个器官损伤就会危及患者生命[1-2]。多发性创伤一经出现,疾病进展速度快,经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处于退化状态,对多发性创伤的耐受力更差,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缩短老年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时间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受伤到救治的时间,是改善老年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4]。院前急救是指在事发现场采取救治措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加强运送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救治的74 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 例。急救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60~79 岁,平均(71.46±5.7)岁;外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8 例,意外坠落伤10 例,挤压伤9 例;受伤器官:2 处22 例,3 处8 例,4 处7 例。参照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2.58±6.7)岁;外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0 例,意外坠落伤9例,挤压伤8例;受伤器官:2处21例,3处10 例,4 处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治疗,时刻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和脉搏,对患者的气道实施开放和扩张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完善术前常规性检查,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急救组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在救护车赶到现场时,立即按照心脏、呼吸、腹部、脊柱、颅骨、骨盆、四肢、动脉和神经的顺序对患者的创伤进行评估。②紧急治疗危及生命安全的损伤,减少活动性出血,将口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防止舌后坠而影响呼吸,对呼吸频率极度不稳定的患者要立即行气管切开,插管通气治疗。③在送往医院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头部始终向一侧倾斜,以提供氧气支持。包扎出血位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患者的体液容量。随时与急诊科联络,报告患者体征的变化,使急诊科做好充足的应急准备,如人员配备比例、抢救设备、急救药品等,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从受伤到救治的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患者就诊至生命体征稳定或抢救完成的时间)、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②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应激性溃疡、腹部感染。③观察患者半年后预后情况。良好:生活可以自理,对生活影响轻微;中度残疾:生活尚可自理,对生活影响较大;重度残疾:对生活影响极大,无法自理。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急救组受伤至救治时间、EICU 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s)
组别 n 受伤至救治时间(min) 有效救治时间(min) EICU停留时间(d) 总住院时间(d)参照组 37 57.56±14.35 17.68±8.72 15.34±3.68 26.57±3.57急救组 37 21.53±7.69 51.34±13.68 11.25±3.45 21.68±2.56 t 13.461 5 12.620 8 4.932 0 6.770 9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急救组患者DIC、ACS、ARDS、MODS、应激性溃疡以及腹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伤后半年预后情况比较:急救组伤后半年预后良好以及中度残疾比例高于参照组,重度残疾、植物人状态、死亡比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后半年预后情况比较[n(%)]
讨 论
创伤患者死亡高峰通常有3个阶段,第1阶段在创伤后的数分钟之内,第2阶段为创伤后1~4 h,第3 阶段为创伤后的数天至数周[6]。在这3 个阶段中,前2 个阶段的患者死亡率>80%,死亡原因包括严重的脑损伤、颅内出血、脑干受损、重要器官破裂以及大出血等情况[7]。在第1 阶段中,患者的死亡原因与受伤的地点和时间密切相关;在第2 阶段中,患者死亡与急救手段密切相关,如何延长治疗的有效时间,缩短从受伤到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急诊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8]。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加上各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严重的器官、肌肉、骨骼创伤情况,患者死亡风险较大。院前急救可为后续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做好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9]。
本次研究表明,院前急救治疗措施有效实施之后,急救组患者受伤到救治时间、EICU 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DIC、ACS、ARDS、MODS、应激性溃疡、腹部感染、重度残疾、植物人状态、死亡发生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中度残疾例数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院前救治多发伤患者的重点是强化和运用黄金时间展开救治,进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抢救成功率。院内加强对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与实操培训,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工作者和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缩短转运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转运效率以及抢救成功率[10]。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措施可明显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从受伤到治疗的时间,从而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预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