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03王艳
王 艳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河南 商丘 476005)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的危险性。受妊娠期特殊生理机制的影响,此类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难以控制,若无法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严重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社会优生优育水平。此外,既往报道表明,对比健康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预后可知,后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升高[1]。因此,临床寻找到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实施对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有利于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导致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现将此次研究所得的结果、结论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选取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50例(观察组)、正常妊娠产妇100例(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例时间、地点分别为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对研究对象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如表1~表2所示为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诊断标准: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2]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纳入标准:其中观察组选例对象的产妇相关临床症状等符合前文所述诊断标准;单胎产妇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存在缺失者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以由相关人员讨论本次研究,并在严格审核后批准实施。
1.2 方法入组后,在受检者晨起空腹时进行采血(静脉血5mL)操作,通过离心(转速、时间为3000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PN)。
1.3 观察指标(1)对比250例产妇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血清FPG水平、平均孕次、血清2h PG水平、平均产次。(2)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有无糖尿病家族史、血清Leptin水平、APN、FPG、2h PG水平、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情况等。(3)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1.4 统计学方法相关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均通过SPSS 22.0软件统一进行,经计算分析,P<0.05,提示其数据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性的差异,计数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孕次、糖尿病家族史、产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等)以[例(%)]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包括Leptin、APN、FPG、2h PG等)以(±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250例产妇的临床特点由表1统计的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血清FPG、2h 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平均孕次、平均产次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临床特点比较
2.2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由表2统计的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孕前BMI≥25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产妇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Leptin、FPG、2h PG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2.3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2数据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妊娠期是否发生糖尿病作为因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孕前BMI≥25kg/m2(OR=1.820)、有糖尿病家族史(OR=1.208)、血清Leptin水平高(OR=1.354)、血清APN水平低(OR=1.179)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β SE Wald2值 P OR(95%CI)孕前BMI≥25kg/m2 0.599 0.214 5.387 <0.05 1.820(1.197-2.769)有糖尿病家族史 0.189 0.087 4.719 <0.05 1.208(1.019-1.433)Leptin水平高 0.303 0.028 5.431 <0.05 1.354(1.282-1.430)FPG水平高 0.129 0.514 0.846 >0.05 1.138(0.415-3.116)2h PG水平高 0.192 0.156 0.764 >0.05 1.212(0.892-1.645)APN水平低 0.165 0.081 4.150 <0.05 1.179(1.006-1.382)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间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其发病原因多因妊娠期间产妇糖代谢功能出现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血脂血糖水平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据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4%,而我国该疾病发病率为3%~5%,且近年来,其发病率表现出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围生期健康[3]。因此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从而及时实施相关治疗及干预措施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FPG可反映胰岛素β细胞功能,其可体现机体内部基础胰岛素的表达作用是否存在异常,若其水平高表达,会使得机体的胰岛素分泌出现一定的异常,进而促进糖尿病的病情的进展[4]。2h PG是体现机体内胰岛素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若其在血清种水平高表达,则表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糖耐量降低,进而导致机体血糖浓度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FPG、2h PG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清FPG、2h PG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体内处于高水平,可作为临床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诊疗指标。
此项研究经单因素分析可表明,观察组孕前BMI≥25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产妇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Leptin、FPG、2h PG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25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血清Leptin水平高、血清APN水平低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1)BMI水平高提示产妇存在超重和肥胖现象,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易造成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增强,进而诱发妊娠期糖尿病[5];(2)有研究显示[6],如果产妇的直系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产妇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糖尿病有关基因点的突变,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胰岛素受体等功能异常,增加产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同时增加其分娩后血糖异常的风险;(3)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机体脂肪的沉积,其可通过对胰岛β细胞的特异性通路进行作用,使得胰岛β细胞超级化,进而对胰岛β细胞的生理作用进行抑制,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若产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得“脂肪-胰岛素”轴反馈机制被破坏,于此同时,导致Leptin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抑制作用下降,从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7];(4)APN产生于脂肪细胞,属于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者蛋白质,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糖原异生调节机体糖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其水平降低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8]。
综上所述,孕前BMI≥25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血清Leptin水平高、血清APN水平低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故而临床上应及时对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和防治,降低发病率,改善母婴结局。但本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如样本量少、难以涵盖全部影响因素,以期其他学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全面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