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川崎病患儿症状改善和WBC、ESR水平的影响
2022-09-03姚晓利冯迎军
姚晓利 冯迎军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川崎病是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全身血管炎,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引发心血管疾病,危害生命[1-2]。有关研究显示,川崎病多发于婴幼儿群体,1~5岁为高发年龄,小于5岁的约占80%[3]。在急性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但单独应用整体效果欠佳。甲泼尼龙为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抗炎作用,联合应用或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川崎病患儿72例,分析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川崎病患儿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3.72±1.07)岁;病程1~6d,平均病程(3.54±0.96)d;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3.86±1.12)岁;病程1~7d,平均病程(3.74±0.98)d。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川崎病;均为首次确诊;未接受过甲泼尼龙等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拜阿司匹林(Bayer Vital GmbH,国药准字J20080078)治疗,口服30~50mg/(kg·d),分3次服用,根据患儿体温,体温正常3天后复查WBC、CRP正常,减至3~5mg/kg,1次/d。
1.3.1 对照组 采用丙种球蛋白(四川远大蜀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3005)治疗,静脉输注,剂量2g(kg·次),1次/d。
1.3.2 研究组 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47)治疗,丙种球蛋白用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剂量1.6mg/(kg·次),2次/d,静脉滴注5d后,改为波尼松口服,2mg/(kg·d),2次/d。2周逐渐减停。
1.3 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14d后,临床症状显著消失,经彩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未扩张;缓解:治疗14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彩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未扩张;无效:治疗14d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经彩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严重扩张。显效、缓解计入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疗效。(2)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取2mL空腹静脉血,离心10min,收集血清,采用Sysmex XT-4000i 血细胞分析仪(日本 SYSMEX 株式会社)测定WBC,采用SD-100全自动血沉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ESR,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较对照组72.22%高(P<0.05),见表1。
表1 疗效n(%)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黏膜充血、发热、皮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2.3 WBC、SR水平治疗前,两组WBC、ESR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ES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WBC、SR水平
表3 WBC、SR水平
组别 例数 WBC(×109/L) ESR(mm·h-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6 17.36±4.27 7.91±2.16 66.22±18.06 12.74±6.43对照组 36 17.58±4.14 12.13±2.57 65.31±17.68 20.03±9.86 t 0.222 7.542 0.216 3.716 P 0.825 <0.001 0.830 <0.001
2.4 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5.56%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n(%)
3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易累及冠状动脉,是导致儿童发生后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4-5]。川崎病发病机制复杂,可能因衣原体、病毒等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从而发生急性发热等其他症状。丙种球蛋白可调节细胞免疫,改变体液紊乱,通过激活受体途径,提供特异性抗体,作用在病原体及致病毒素,以防血管炎性损伤[6]。
甲泼尼龙具有抗过敏、免疫抑制、抗炎作用;且甲泼尼龙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可抑制产生脂质介导产物,抑制疾病进展,加快病情改善[7-9]。同时,丙种球蛋白可预防病毒性感染,调节免疫,与甲泼尼龙联用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强化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较对照组72.22%高(P<0.05),提示该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黏膜充血、发热、皮疹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提示该方案可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充分证实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分析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炎、解热、免疫抑制等功效,可缓解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大等症状。甲泼尼龙是抗炎较好的糖皮质激素,可阻抑炎性因子释放,提高抗炎水水平;丙种球蛋白能够增强免疫力,进一步证明二者联合可改善临床症状。
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研究组WBC、ES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该方案可降低WBC、ESR水平。白细胞是一种炎性细胞,参与机体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白细胞则渗出,WBC上升。WBC为临床广泛应用的炎症标记物,ESR是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WBC、ESR表达水平越高,会加快疾病进展,增加病情严重程度[10-12]。丙种球蛋白可减轻血管损害程度,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抑制血管炎症发展,阻断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中和抗原,改善免疫功能;甲泼尼龙抗炎作用较强,可激活核因子-κB,同时抑制炎症因子、炎性细胞释放,促进释放骨髓中的中粒细胞,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作用,调节WBC、ESR表达[13-15]。本研究数据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该方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川崎病患儿可有效缩短热程,调节WBC、ESR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