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与思考

2022-09-03付晓林王海燕朱红青佟瑞鹏

科技风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专业评价

付晓林 王海燕 朱红青 佟瑞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开展背景及意义

高等院校是我国铸就人才的“炼金炉”,也是为社会供给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本科毕业生作为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其质量好坏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硕博研究生的培养。在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持续走高的大环境下,改进本科教学、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不仅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逐步改善研究生教育水平,社会高水平人才的质量、规模必然出现井喷式发展。现如今,中国高校进一步缩小了和国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提高理工类本科教学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显得至关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高校过于重视科研、论文的风向标亟待改变

现在各类高校排名、学科评估均根据高校被引论文数量、科研项目数量及经费、各类人才奖项层次及数量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这些风向标、指挥棒引导各高校将提高学校排名、学科排名为终极发展目标,不可避免出现学校在顶层设计中过度重视科研经费、过分追求高水平科研论文数量的现象。而学校在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出现师生比落差大的情况下,对教师教学方面尤其是本科教学方面的投入、重视程度仍然偏少、考核指标弱化,这使得很多教学经验不足、急需提高教学技能的年轻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对职称评审有益的论文撰写、科研项目,尤其是收益可观的横向项目以及参与第三方企业公司管理运营等业务,无法在本科教学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规定,“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虽然教育部鼓励高校全体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但高级职称教师授课、指导学生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这部分教师年龄、身体、家庭等原因,并不能拿出充沛的精力投入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工作中,更有一些知名教授忙于科研等其他事情不能满足本科生的需求,这些不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本科教学体系有待优化、质量有待提高

现如今理工类高校迎合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在教师队伍、配套设施、资金经费缓慢增长甚至相对不变且原有专业尚未撤销的情况下,纷纷增设当下热门专业,师生比、专任教师数等指标很难满足基本要求。

高校本科培养课程体系虽对标国际高水平高校,但理工类专业本身具有课程多、课程体系复杂的特点,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数理知识,还要学习众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高难度课程,学生课程负担繁重。个别专业出于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量等考量因素,出现因人设课、课程重复开设、课程内容大量交叉等现象。

学生忙于上课和完成作业,参与文体实践、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的机会、时间有限且匮乏。本科生自主学习、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不充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教学改革创新想法、举措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翻转课堂、在线慕课在现阶段仍缺乏推广普及的技术支持和条件支撑。极个别教师授课教材、教案、讲义讲稿、PPT等材料多年不更新、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未及时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习效果不理想。这样,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及学校荣誉感、自豪感。

(三)高校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大部分师生都未意识到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理工类高校目前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没有出台帮助教师发现优势与不足、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政策和办法;学校及专业对学生出口质量管控、毕业生用人单位或升学深造学校收集评价、意见反馈等尚未形成机制体制,对教学工作不能起到有效引领、指导的作用。

在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学校尚无明确的教学考核参考依据,教学管理者也无法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制定相关教学政策、措施时缺乏客观依据,教学评价工作尚未真正实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习惯于“填鸭式”教育,大学入学后仍有一些学生保持中小学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未能积极转变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学活动参与度也不够强。在涉及教学评价的学生评教环节,普遍出现评价率不足、学生座谈会参与度不高等情况。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仍停留在政策、口头上,实际执行仍出现“重视教师教学、轻视学生学习,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养成”的问题,学校及专业应“确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基于学习成果的人才质量观”,充分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民主参与教学意识,提高学生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迫在眉睫。

(四)教学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比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各专业类教师数量与结构明确了生师比要求(如哲学类专业生师比原则上不高于16∶1,经济学类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鼓励降低生师比),相比《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的要求,但上级部门及学校一直未出台针对教学管理人员配备数量的明确要求,学校及各专业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教学管理人员队伍薄弱的现状,使学校难以组织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监控难以落实到位,教学评价的开展、反馈、持续改进闭环管理效果也将不理想。

三、后续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解决以上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国际高水平大学工作经验,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一)优化教师招聘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最根本的使命是培养下一代人才,同样,教师也应以培养下一代人才为己任。好教师最重要的标志,就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否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高校在开展教师招聘时,应聘者已取得的成就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要考核探索求职者在未来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能否都保持对教师职业、教学工作的活跃度、热情度。所以高校要重点招聘具备终身学习、富有创造力、有责任心、有教师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人,同时加大教学型教师引进指标,向教学型教师倾斜。高校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应该坚持贯彻破“五唯”的顶层设计,为教师潜心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精进自身教学技艺,努力成为教学能手,为学生传授精品课程,不断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高校应积极组建课程组教学团队,并将新入职的和其他年轻教师纳入不同课程组,打造老中青传帮带的教学团队,为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融入学院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条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校应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全员上课“一票否决制”,明确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学时要求,无特殊原因,本学年未承担本科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不合格等级,连年出现不合格取消职称聘任直至解聘,从制度上强化教师授课责任心。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高校应着力建立专业评价和退出机制,甄别各专业对学校的作用,分类制订不同学科发展规划。在制定授课标准规范时,各专业应着力打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解决课程难、多、枯燥等问题,加强课程创新性、交叉性,增加实验教学、学科竞赛指导培训、实习创业等第二课堂学时,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能手、竞赛评委、竞赛获奖学长召开经验分享交流会,以及组织校内学科竞赛、创业模拟沙龙等活动,结合校内公共选修课形式,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结合实际。针对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可着重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对准备升学读研深造的学生增加科研创新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在考核时对不同学生开展有区别的评价,以保证公平公正,达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目的。

同时高校应加大教学改革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智慧信息教室,为实现翻转课堂等高水平教学模式提供硬件设施、技术支持。针对多校区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本科生全程导师、辅导员均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在线慕课、线上通信软件等现代手段辅助教学,师生之间互当“云学伴”,坚持线上辅导和远程陪学。同时,学校应加大在线慕课建设投入支持,积极引进先进慕课制作公司,为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打造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学校、各专业通过成立学院(部)主要领导干部、系(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学院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为成员的本科教学督导组,由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通过现场听课、抽查课件教案讲稿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对屡次出现教学问题的教师,采取系(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约谈、诫勉、通报批评直至考核不合格、扣罚绩效等处分。

(三)重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优化评价模式与评价标准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学校及学院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实事求是反映教学现状。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督导)评价、学院考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做好评价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挖掘、统计分析等工作,涵盖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情况、教学成果等考核内容,综合定性与定量评价,从而增强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学校、各专业积极开展同行听课评价工作,通过每月定期完成听课次数,以帮助教师收集来自同行之间建设性的信息,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支持,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经班级推荐、学院考核、学校审定后选拔学习认真、工作严谨、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学生教学信息员。由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向学校和学院及时提供班级教与学信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性的同时,方便学校和学院动态了解教学状况,及时解决教学及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应积极持续引进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的评价,形成“高校—学生用人单位”闭环式发展。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学校各专业适时指导并更新教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科研反哺教学、行业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学院根据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定期召开评议或座谈会,肯定教学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学质量的意见和措施,并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提出改进建议,以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基于持续改进理念,学校应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对教师的指导,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差的教师,各学院、专业应督促其改进,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必要时应指定专人进行指导,如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或改进者,应调离教学岗位。

(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建设教学管理团队

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作为和师生比同样重要的考核指标,教学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是判定一个学校、专业对教学投入的显著因素之一,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评价在内的各类教学工作都应对标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把教学管理人员占比作为判定工作完成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在招聘时,除考虑专任教师、辅导员,还应重点向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倾斜,对负责保密核心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应任命选派政治可靠度高的教职工担任,积极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队伍,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驾护航。

结语

学校在制度上进一步向本科教学倾斜,行动上加大对本科教学投入的经费、人力支持等保障,切实维护教学型教师利益,教师们自觉坚守教学初心本色,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打造一流学科、世界高水平大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专业评价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