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

2022-09-02钟良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钟良/文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馆作为知识、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其进行数字化建设,构建起明确的数字化路径已经非常明晰。文化馆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势,构建起全新的运营模式,提升建设效能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实现质的飞跃[1]。现阶段,不少的文化馆建设和管理仍然处于较为传统落后的模式下,该弊端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使得文化馆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文化馆建设中,资源管理是其核心资源,也是工作的重心,若仍然以传统落后的模式来进行管理,不仅无法充分展现资源优势,同时也会导致文化馆的发展走向没落[2]。为此,面对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文化馆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入全新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带动文化馆走向数字化建设道路,打造起全新的管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管理和效率的提升,最大程度上展现文化馆的现代化价值。

1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意义

1.1 发挥文化馆价值,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文化馆是我国特色文化体系下构建起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机构,属于公益性文化服务事业。长时间以来,文化馆都担负着历史文化传播、弘扬的重要任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活方式、精神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各种丰富文化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文化馆传统单一、内容枯燥的展现方式,已经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同时也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相关文化部门若不就该问题做出调整,必然会导致文化馆逐渐被历史湮没,逐渐被人民群众遗忘[3]。为此,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化馆必须积极引入全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带动文化馆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并针对性进行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的调整,为文化馆建设“赋能”,才能够促使其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化健康发展。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期间,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搭建起现代化沟通交流新平台,这就能够为广大群众带来全新的文化馆参与方式,丰富其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全新的数字技术支撑下,文化馆还能够对访问人群、入馆人群的兴趣、文化品位、习惯行为等相关信息进行精准获取,从而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文化推广服务,促使整体服务质量和效能均能够同步增强,更为精准地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只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够促使文化馆始终走在“潮流”前端,成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引路人”,为稳定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2 丰富文化传播内容,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在以往的文化传播活动期间,文化馆普遍是通过文字介绍、引导员讲解、图片和影像呈现等方式来完成,根据预期设定的目标为观众展现馆藏资源。进入文化馆的观众,在参观期间,只能被动地接收固有的文化信息内容,个人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此外,不少文化馆因受限于资金,在建设期间无法对信息内容进行更新,造成文化馆所展现的内容可能数十年不变,不仅缺乏趣味性、选择性,甚至缺乏内容创新性,这必然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可,最终导致文化传播无法达到预期目标[4]。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当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文化馆切实有效的转变这一系列问题。构建数字文化馆,能够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从而完成对网络相关资源的全面收集整理,管理人员基于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再创作,配合各种设备终端即可持续不断地为广大群众带来新的文化传播内容。同时,基于该目标下,文化馆必然能够储备大量丰富、优秀、高质量的文化传播资源,从而保证广大群众的各方面需求均能够充分的满足。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还能够在技术的支持下,打破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形成全新的线上信息传播新机制,为群众带来全新的文化馆参观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模式,促使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和业务类型得以持续扩大,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导者”。

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策略

2.1 转变发展观念,吸取优秀数字经验

文化馆在面对全新的时代,必须尽快转变发展理念,从原有局限思维中走出来,能够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最大程度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5]。文化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期间,可以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发挥各种端口、平台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多方面的试点运作,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特色化道路,并开设大量线上直播、文化宣讲课程、知识普及等各种栏目,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2.2 适应“后真相”时代碎片化、趣味化传播

就现阶段大众信息获取的具体方式来看,呈现出非常典型的趣味化、碎片化特点,且更多的倾向于通过各种融媒体途径来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与表达。但无论处于何种条件下,何种融媒体平台下,何种传播途径模式下,内容必然是获得人们兴趣的关键。为此,数字文化馆在建设期间,必须构建起全新、庞大的高质量文化资源库,通过打造品牌活动、群众文艺培育、非遗传承与展示、文化交流等各种主题活动,结合群众信息获取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提炼和总结,以生动、趣味、碎片化的视频内容来实现内容的传播。一方面,能够促使文化馆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递,符合现代化人们信息获取特点;另一方面,文化馆作为信息文化传播中心,本身就具备了较强的内容创作优势,基于主题下的短视频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带来文化知识内容,达到以“内容取胜”的效果[6]。

2.3 以技术为导向,让公众文化“活”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馆走向数字化建设,可以配合多种线上文化活动,但需要尽快构建起全新的网络互动体系,确保广大群众和文化爱好者能够充分掌握各种文化活动的动向。还能够在互动版块添加对应的投票、反馈等相关功能,以便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群众的需求和意见。目前,不少的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都依托现代化技术、互联网技术,构建起了全新线上互动模式,一是通过对线下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制作成抖音视频上传到公众号上,这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公众掌握了各项演出情况,同时公众也能够一边了解文化活动,一边进行评分,而转载量较高、评价较高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及时从中总结经验,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借鉴。此外,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能够突破时空、区域的限制,这就需要配合更为开放的运营理念和方式,各地可以打破以往独立运营的壁垒,形成全城连通的一馆制,促使不同文化馆的资源能够相互共享,形成信息互联,促使资源利用度得到更好的提升[7]。在一馆制建设期间,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各个文化馆进行同一平台构建,辅以3D动画场景,让人们以线上根据爱好需求进行不同文化馆的浏览,形成“线上逛馆”的新模式,增强身临其境感受的同时,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另还可打破与公众之间的隔阂,将文化馆建设放到群众身边,以群众身边文化为基础,开设“家乡文化”“家文化”等主题投稿栏,组织广大群众自行进行地方文化收集整理和投稿,这不仅能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文化“活”起来,同时也能够增强广大群众对文化的体验感,激发对文化活动的兴趣,渗透文化理念。

2.4 借力网络影响力,打破文化馆局限

网红营销是MCN机构对网红经济产业链进行串联,在基于专业分工合作、资源整合、深度运营等运用中,以网络红人形象为代表,促使各种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建立对某个主题的全面宣传。该模式能够针对内容进行垂直性的宣传,让人们能够迅速聚焦到所需要传播的内容上,从而达到对流量的转化。文化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期间,要达到更好的数字化传播效果,必须跟随时代营销模式,从网红营销中吸取经验,构建起一个与广大群众垂直双向互动交流的数字化传播机制,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深度“种草”和传播营销,来实现对文化馆资源与内容的拓展。此外,文化馆还可与文化领域顶级KOL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专业运营机构在构建优质渠道。文化馆在重要活动开展和宣传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借助网红效应,对文化活动进行直播、短视频拍摄,并借助大V进行文化信息、活动情况的传播,提升文化馆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文化馆还可在数字化建设期间,邀请第三方机构指导进行自媒体、直播直营模式建设,依托数字文化品牌建设的契机,同时打造网络直营体系,实现品牌和效应相结合的效果,营造话题度,打造独有流量池,突破传统文化馆传播局限,达到文化传播“破圈”效应。

2.5 拓展媒体互动平台,构建多元化服务新形态

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必然途径是推动服务形态实现多元化。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其能够为信息传递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同时也能够帮助文化馆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粉丝”群体进行深耕,全面分析不同“粉丝”的需求,构建起全新的服务机制,结合不同群体提供个体化文化服务。在进行大众文化推广传播和服务形态改革的进程中,文化馆还需要同时发挥专业精神,对文化馆内的珍藏资源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并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内容,开设专业化文化通道,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单位、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文化指导和知识传播,促使各种文化传播服务能够“遍地开花”,构建起全新数字化文化馆新形态[8]。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多媒体、融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且成为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途径,这使得各个行业都进入到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文化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群众信息获取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便为广大群众带来更为丰富的文化“盛宴”。在数字化建设期间,文化馆必须充分发挥数字融媒体技术手段,为文化馆文化传播“赋能”,以网络传播新范式带动文化形成裂变式传播,配合“网红效应”增强文化馆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进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狂欢”中,突破技术限制,打破空间隔阂,形成“互联网+文化馆”建设新模式,带动数字文化馆实现“出圈”“破壁”,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

引用

[1] 乔朵.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讨——以汉中市文化馆为例[J].百花,2022(12):116-118.

[2] 张益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考[J].艺术家,2022(11):125-127.

[3] 韩冰冰.新媒体背景下乡村数字文化馆建设策略[J].中国市场,2022(27):178-180.

[4] 尹延明.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5):89-91.

[5] 缪端华.关于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考[J].艺术品鉴,2021(6):132-133.

[6] 王严.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J].参花(上),2021(1):143-144.

[7] 李楠.浅析新时代文化馆发展模式[J].大众文艺,2020(12):15-16.

[8] 丁啸.文化馆信息化建设及运营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J].中国文艺家,2020(6):266-267.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