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格尔托金矿工艺矿物学与选冶实验
2022-09-02王滔李林积梁硕鹏
王滔,李林积,梁硕鹏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金的赋存状态是指金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其研究结果可以为金矿床的资源潜力评价、矿山开采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矿山勘查的经济效益、提高矿石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研究矿床成因、成矿流体迁移沉淀机制、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等。
格尔托金矿位于甘肃南部,1998 年发现至今,仅有少数学者对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体特征进行研究[1-2],严重影响矿床开发,制约对该矿床的认识。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利用高精度矿相显微镜、图像分析仪、X 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方法,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金及载体矿物和脉石矿物的嵌布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冶工艺对比,确定较佳选冶方案[3-6]。
1 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区地处秦岭造山带的南亚带,西倾山弧形构造的前弧附近,北部紧邻白龙江背斜和洮河复向斜,南部以玛曲—南坪—略阳大断裂为界与若尔盖地块北部边缘的松潘—甘孜褶皱带衔接,是主要的金成矿带[7-9],目前已发现大水、贡北、格尔托、忠曲、辛曲等金矿床。
格尔托金矿位于西倾山隆起带西南缘,玛曲—略阳断裂带和大水-忠曲断裂之间[10]。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赋矿地层为中三叠统郭家山组和下侏罗统龙家沟组。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断层相叠加和改造形成的断层破碎带附近是矿化体比较富集区域。矿石类型主要有:赤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岩、交代似碧玉岩、赤铁矿化硅化花岗闪长岩、硅质岩、角砾岩、灰质砾岩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细晶、隐晶质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脉状、条带条纹状构造、疏松土状、角砾状构造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似碧玉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岩多沿断裂带分布,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硅化是最重要的蚀变类型,强度大、范围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本次研究的样品主要采自格尔托金矿的Au1-4、Au2-4、Au2-6、Au3-1 矿体,所采样品均为赤铁矿化硅化灰岩,对研究矿石矿物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品测试所用仪器设备有矿相显微镜、图像分析仪、X 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MLA 自动矿物分析仪等。
3 分析结果
3.1 原矿化学组成
对格尔托金矿矿石进行多元素化学分析,包括主要回收元素金及共伴生的有价元素银、铜、铅等。结果表明(表1),该矿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和含钙矿物,Ag、Cu、Pb 等其他元素含量低,未达金伴生组分的评价指标。因此,矿石可利用元素为金。
表1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Table 1 Multiple chemistry analysis results of raw ore
3.2 矿石矿物组成
为查明矿石中矿物成分,对样品进行了X 射线衍射分析,分析图谱见图1。从图1 可知,矿石中脉石矿物含量高,金属矿物含量很低,显示不明显。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为主,方解石含量最多,石英次之,高岭石含量稍低,此外云母、白云石均有显示。结合光片、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MLA 自动矿物分析仪的分析结果,确定了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低,主要为黄铁矿、辰砂、雌黄、方铅矿等。主要金属氧化物为赤铁矿和褐铁矿,含有少量钛铁矿和磁铁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见少量高岭石。
图1 原矿X 射线衍射分析Fig.1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raw ore
4 金的赋存状态
4.1 金的赋存特征
为考查本研究样品中金的赋存形式,对原矿中的金进行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原矿金物相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the phase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ore gold
4.2 金的嵌布特征
在磨制的光片中共观察了142 粒金,对金颗粒进行能谱分析(图2),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只存在金元素,未检测出其他元素,反映出格尔托金矿中金的存在形式为独立自然金,且金粒中金含量在99%以上。金的粒度大小在3~20 µm,一般分布在4~10 µm(图3),根据粒径的大小不同通常将金分为明金(+0.2 mm)、显微金(0.2~0.2 mm)和次显微金(-0.2 µm)三种[11],表明格尔托金矿以细-微粒金为主,属于显-微金范畴。形态多为不规则圆粒状、拉长粒状、板片状、凹凸状,偶见呈八面体晶形较好的自然金颗粒。
图2 金矿物能谱分析结果Fig.2 Gold mineral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results
图3 金颗粒的电子显微镜BSE 照片Fig.3 Electron microscope BSE photo of gold particles
4.3 金的产出状态
对显微镜下所见的金矿物颗粒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矿石中自然金的产出形式可划分为3 种。
(1)裂隙金:主要嵌布在石英裂隙中(图3a)、石英微裂隙或孔洞中(图3b),部分嵌布在石英与方解石接触界面处,金的最大粒径9.61 µm,此类金占87 颗,所占比例61.27%,是格尔托金矿中金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
(2)粒间金:主要嵌布在石英、方解石与赤-褐铁矿粒间(图3c、3d),多呈单体状态,不规则粒状,金的最大粒径19.91 µm,此类金占29 颗,所占比例20.42%。
(3)包裹金:以微细粒状态被方解石(图3e)、石英(图3f)包裹,多呈不规则圆粒状,此类金矿物在镜下共发现26 颗,所占比例18.31%。且石英中的包裹金数量多于方解石。
综上,格尔托金矿金的产出以裂隙金为主、粒间金次之、包裹金最少。
5 矿石矿物特征
5.1 铁矿物
赤铁矿、褐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常伴生嵌布在一起,是最主要载铁矿物。赤-褐铁矿主要呈隐晶质-胶状集合体形式产出,粒径在0.01~0.1 mm。颗粒按含铁量高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光学显微镜下反射率较高的颗粒,另一类则为光学显微镜下反射率低,看不出铁的分布,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颗粒内明显的铁元素分布。赤-褐铁矿嵌布形式大致有胶状、鲕环状、针状、条带状、草莓状、弥漫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图4),少量赤-褐铁矿边缘有自然金嵌布。
图4 铁矿物的显微镜下照片Fig.4 Microscope photo of iron minerals
5.2 方解石与石英
方解石是矿石中含量最高的脉石矿物,其在矿石中嵌布形式主要有三种:①与细晶石英不均匀混杂嵌布,粒径在0.02~2 mm(图5a);②局部可见方解石呈粗粒集合体形式,粒径较粗,可达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颗粒表面干净,多为围岩混入;③方解石呈粗细不等的脉状或断续脉状穿切硅质与碳酸盐镶嵌的脉石(图5b)。
图5 方解石与石英的显微镜下照片Fig.5 Microscope photo of calcite and quartz
石英是矿石中主要非金属矿物之一。嵌布形式有隐晶-微晶质、玉髓状、不规则晶粒状三种,主要呈它形微细粒状-隐晶状结构产出,粒度0.01~0.03 mm。隐晶-微晶质石英是早期产物,交代灰岩中方解石;玉髓状石英呈混浊状,常与赤铁矿相伴生,石英和铁矿物是形成赤铁-碧玉岩化的主要物质。在矿石中,石英与后期形成的粗大的方解石较易分清边界(图5c、5d),与同期形成的细粒方解石混杂时边界较为模糊,但在电子显微镜下,石英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边界清晰。经电子探针分析,石英中的金在检测限以下,理论上不含金。
6 选冶工艺对比
根据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矿物组成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可回收利用的金以自然金为主,粒度微细,且含有少量碳质。以微细粒嵌布的自然金选冶难度大,回收率低,为获得较佳的选冶工艺,提高金的浸出率,查阅相关文献[12-16],采用全泥氰化浸出、焙烧除碳—氰化浸出、浮选除碳—碳质焙烧—氰化浸出三种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实验,金的浸出率为88.22%;焙烧除碳-氰化浸出实验金浸出率88.03%,两种方法的浸出指标相近,但后者浸出过程中需用中性油进行预处理,不利于金的浸出;浮选除碳—碳质焙烧—氰化浸出实验,该工艺相较于前两种,不仅程序复杂,而且金的浸出率也低于前两种,仅为87.20%。综上,全泥氰化浸出工艺是该矿石的较佳选冶工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
表3 选冶方式对比结果Table 3 Comparison results of beneficiation methods
7 结论
(1)格尔托金矿主要的金属矿物为赤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硫化物含量极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
(2)格尔托金矿的金是以自然金为主,自然金中Au 含量在99%以上,粒径3~20 µm,以细-微粒金为主,颗粒形态多为不规则圆粒状、拉长粒状、板片状、凹凸状等。
(3)选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以微细粒嵌布的自然金,在其他干扰浸出的元素含量极少的前提下,全泥氰化浸出方案是该类矿石较佳的选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