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膜防渗石渣坝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
2022-09-02赵昱豪李振华陈司宁龚汉忠
赵昱豪,李振华,陈司宁,龚汉忠,林 威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土石坝因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为水库工程建设的首选坝型。中国已建的近10万座大坝中,土石坝的数量最为庞大,约占总数的93%。对于土石坝而言,防渗问题是大坝成功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1-3]。由于复合土工膜具有防水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化学性能优异、施工方便等优点[4-6],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土石坝工程中,如早期的塘房庙土工膜心墙坝[7]、石砭峪沥青混凝土斜墙坝[8],后期的仁宗海土工膜面板坝[9]、西霞院土工膜斜墙坝等[10]。由于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土石坝工程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设计。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多项工程土工膜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由于施工和运行期间土石坝坝体结构变形大,会造成坝面土工膜变形,局部可能会出现拉应力区,因此使用土工膜作为防渗体时应重点分析土工膜的受力变形特性[11-12]。
本文针对坝面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的某中型水库石渣坝,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该土工膜防渗石渣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大坝填筑施工、复合土工膜铺设及水库蓄水过程,计算和分析蓄水前后坝体和坝面复合土工膜的应力变形特性,论证了该土工膜防渗石渣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1 工程概况与计算条件
某中型水库工程,大坝为复合土工膜防渗石渣坝,坝高26.8 m,坝顶长131 m,坝顶宽6 m,正常蓄水位260 m。坝体采用碾压石渣料填筑,上游坝坡为1.0∶3.5,下游坝坡马道以上坡比为1.0∶3.0,马道以下为排水棱体,排水棱体上游坡比为1.0∶1.5,下游为1.0∶2.0。上游坝面铺设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土工膜底部与防渗墙连接,防渗墙下设帷幕灌浆,典型断面见图1。
图1 典型断面
图2为大坝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结点数62 695,单元数60 042个。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详细模拟了大坝填筑施工、铺设复合土工膜、水库蓄水过程。将地基、上游围堰填筑、坝体的分期填筑、复合土工膜的铺设、水库蓄水加载过程共分为18级进行模拟加载。其中第1级模拟地基,第2—7级模拟上游围堰填筑,第8—16级模拟坝体的分期填筑,第17级模拟土工膜的铺设,第18级模拟水库蓄水。
a)大坝和地基整体网格
b)坝体(含上游围堰)网格
三维有限元计算中,视石渣料为非线性材料,其本构模型采用邓肯E-B模型[13-14]。基于部分试验资料,并结合工程计算经验,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大坝各部分材料的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坝料及覆盖层邓肯E-B模型参数
SL/T 226—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16]规定,土工膜的许用抗拉强度Ta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FiD——施工破坏影响系数,水利工程中用于堤坝时取1.1~2.0;FcR——材料蠕变影响系数,水利工程中用于堤坝时取2.0~3.0;FcD——化学破坏影响系数,水利工程中用于堤坝时取1.0~1.5;FbD——生物破坏影响系数,水利工程中用于堤坝时取1.0~1.3;Tmax——土工膜的极限抗拉强度。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取FiD=1.6,FcR=2.0,FcD=1.3,FbD=1.2,则Ta=1/5Tmax,此时对应的安全系数K=5,则当K>5时即可满足要求。
2 坝体变形和应力
图3、4分别为竣工期和正常蓄水位大坝变形等值线图,相应的坝体变形极值见表2。其中,坝体水平位移以向上游为正,向下游为负;沉降位移以向上为正,向下为负。竣工期,坝体的水平位移极值出现在坝体上游1/3坝高处,蓄水后坝体水平位移极值则出现在坝体下游1/3坝高处,说明水荷载明显地改变了坝体水平位移分布,随着水荷载的施加坝体向上游水平位移减小,但坝体向下游水平位移却逐渐增加,水平位移零值线偏移坝轴线向上游移动,且水荷载对坝体上游水平位移的影响明显大于下游。水荷载的施加明显减小了坝体向上游的水平位移极值,同时也增加了坝体向下游的水平位移极值,但对坝体向下游的水平位移极值影响较小。坝体的沉降位移极值都出现在中部坝高部位,且蓄水后坝面水荷载对坝体的沉降位移等值线分布影响很小,水荷载使坝体沉降位移极值从-22.6 cm增至-22.9 cm,相应的沉降率分别为0.84%、0.85%。
a)水平位移
b)沉降
a)水平位移
b)沉降
表2 各工况坝体变形极值
竣工期和正常蓄水位下坝体大主应力分布合理,极值出现在坝体底部。竣工期,坝体上下游的大主应力等值线与坝坡趋于平行。当施加水荷载后,上游坝体大主应力等值线随着高程的降低发生上移,但水荷载对下游坝体大主应力分布影响很小。竣工期,坝体大小主应力极值分别为0.49、0.21 MPa,蓄水后,主应力极值分别为0.50、0.24 MPa。蓄水后坝体的大小主应力极值稍有所增加,但应力水平极值有所减小,说明水库蓄水对坝体安全有利。在2种工况下坝体的应力水平极值均小于0.8,坝体不会出现剪切破坏。
3 复合土工膜变形和应力
由拉伸试验可得,大坝采用的复合土工膜的横向和纵向抗拉强度分别为21.49、19.33 kN/m,相应的伸长率分别为65.08%、83.88%。由于复合土工膜是在坝体填筑完成之后铺设在坝面的,在竣工期复合土工膜所受的荷载很小,因此此时土工膜几乎没有变形和应变。水库蓄水之后,由于坝体受到垂直于坝面的水压力作用,复合土工膜与坝体同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土工膜产生拉应变和拉应力。图5为正常蓄水位下复合土工膜变形等值线分布,其中沉降以竖直向下为负,挠度以凹向下游为正,坝轴向位移指向右岸为正。由图可知,土工膜的变形主要为向下的沉降变形和向下游的水平变形,最大沉降为-6.8 cm,发生在上游坝面偏右岸土工膜受最大水压力附近区域,这是由于右岸膜下坝体相对较“厚”,可压缩变形范围大之故;最大挠度大于8 cm,出现最大挠度的部位与最大沉降部位相同。土工膜坝轴向位移总体上由河两岸向河床部位变形,近似左右对称,中间部位的土工膜基本不发生坝轴向位移,最大坝轴向位移出现在下部,最大值为1.3 cm。
a)沉降
b)挠度
c)坝轴向
正常蓄水位下,复合土工膜仅在下半部分出现应变,均为拉应变,拉应变极值为0.5%左右,出现在靠近坝面底部偏右侧部位,这是因为土工膜在此处受边界约束而受拉。图6为正常蓄水位下复合土工膜的单宽拉力等值线分布。由图可知,在正常蓄水位工况下,复合土工膜仅在下半部分出现拉应力,且单宽拉力极值出现在靠近坝面底部偏右侧部位,最大纵向单宽拉力为1.05 kN/m,安全系数为18.41;最大横向单宽拉力为1.38 kN/m,安全系数为15.57,均满足安全系数大于5的规定,所以土工膜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a)横向
b)纵向
4 结论
对某中型水库土工膜防渗石渣坝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结构计算,重点对坝体和上游坝面复合土工膜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a)与竣工期相比,水库蓄水后坝体向上游的水平位移极值明显减小,从7.7 cm减小为4.1 cm,向下游的水平位移从-6.7 cm增大至-7.3 cm;坝体的垂直沉降变化不大,蓄水前后的沉降极值分别为-22.6、-22.9 cm,相应的沉降率分别为0.84%、0.85%。
b)竣工期与蓄水期坝体主应力分布规律合理,蓄水后坝体大主应力极值从0.49 MPa增大至0.50 MPa,小主应力极值从0.21 MPa增大至0.24 MPa,但应力水平极值从0.78减小至0.73,说明水库蓄水对坝体安全有利,且坝体不会出现剪切破坏。
c)复合土工膜的变形主要是水荷载引起的,蓄水后,复合土工膜与上游坝面产生同样的变形,仅在下半部分出现拉应力,且单宽拉力极值出现在靠近坝面底部偏右侧部位,最大横向单宽拉力为1.38 kN/m,相应的安全系数为15.57;最大纵向单宽拉力为1.05 kN/m,相应的安全系数为18.41,均满足安全系数大于5的规定。
致谢:感谢岑威钧教授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