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
2022-09-02旭谢清松
陈 旭谢清松
(1.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观。在这一宏大的话语中,“人心”话语体系是最深层次的组成部分。
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人心”话语体系的结构要素,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心”话语体系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意义,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理解和应用。
一、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研究设计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主要体现在党的几代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话语中,《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1)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容主要来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也是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及其特点、意义的最佳样本。
“人心”话语涵盖广泛,本文的“人心”话语主要以“人心”为参考点,分析其词频、情感色彩、关联词汇等,以阐明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
为更准确地呈现样本中的“人心”话语体系的面貌,本文运用Nvivo12梳理了《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中“人心”的参考点和覆盖率(见表1),并整理了其中含有“人心”的段落,做出一个总的“人心”话语语料库和5个单独的“人心”话语语料库(见表2),这些语料库构成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基础文本。
表1 “人心”的参考点和覆盖率
表2 “人心”话语语料库的基本情况
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依靠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进行“共现假设”(2)即通过分析“人心”话语体系中紧密地、经常地、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概况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又结合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和判断“人心”话语体系的具体内容、情感属性、基本特点、重要意义等,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结构要素
对“人心”话语总的语料库和5个单独的语料库进行了词频统计,并以计数与加权比进行排序(3)计数指根据Nvivo12数据统计得出的词频数;加权比指的是根据Nvivo12数据算法得出的加权百分比,即该词汇总字数在数据库总字数中的占比;排名指的是经过Nvivo12数据检索结果进行停用词清理后得出的排名。,可以看出这五组话语中进入总话语体系词频排名前10的共享词(见表3)。
表3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体系的共享词
单词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计数加权比排名计数加权比排名计数加权比排名我们75 1.122980.8661180.863人民480.7281201.0631591.161党871.3011161.0241270.922群众560.8431621.421840.615发展450.679990.8751050.764中国340.5110410.3618830.606工作510.765890.788500.3612社会180.27211321.162630.467思想510.767830.739440.3216建设320.4811910.807540.3911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体系中最核心的十组共享词汇分别是:我们、人民、党、群众、发展、中国、工作、社会、思想、建设。这些核心共享词及其关联表达有利于我们大体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结构要素。
(一)主体要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主体要素。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党”和“我们”基本上特指中国共产党,其中“我们”一词的总词频高达496次,加权比为1.01,是“人心”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人心”话语中,分别排第1、1、2、6、3名。从具体内容来看,“我们”与“人民/群众”68次出现在同一句话内,“我们”和“人民/群众”在语句中的紧密联系有力彰显了“我们”的人民性质。
“党”一词的总词频达377次,加权比为0.76,占总排名第3名。除极少数等特殊表述外,“党”即特指中国共产党,其内容也主要涉及党的性质、优势和方法等。此外,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还有其他一些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表述,如全党(44次,占比0.09,排名第83名)、共产党(47次,占比0.10,排名第76名)等。中国共产党与“人心”的共现词频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心”话语体系的同一性和相互性。
从“我们”和“党”的词频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人心”话语体系的主体要素。一方面,“人心”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奋斗目标,始终重视“人心”,方能构建起“人心”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人心”话语体系的实践也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人心”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温暖人心、赢得人心、凝聚人心的实践体系,这一体系是“人心”话语体系落于实践、惠及人民的基本路径和有力保障。
(二)核心要素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人民的词频数为438次,加权比为0.89,占总排名第2名。在几代中央主要领导人“人心”话语中的词频分别为84、27、48、120、159,排名分别为第3、2、8、3、1名。群众的词频数为329次,加权比为0.67,总排名为第4名,在几代中央主要领导人“人心”话语中的词频分别为16、11、56、162、84次,排名分别为47、16、3、1、5名。人民和群众的总词频为767次,加权比为1.56,直接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价值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坚持“人民利益”、强调“赢得人心”[1]。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实践主体,“人心”话语的内容和目标需要党和人民一同实现和完成。再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评判主体,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的构建和落实,必须由人民来裁决和评判。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的人民/群众是国际-国家-民族的复合概念,包含了各国人民、中国人民和各族人民等三重意涵。第一,人民/群众具有一定的国际属性。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的“国际”(58次,占比0.12,排名第52名)和“各国人民”(4次)等词频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国际属性。第二,人民/群众具有鲜明的国家属性。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与国家相关词汇的词频超过418次,包括中国(266次,占比0.54,排名第6名)、国家(111次,占比0.23,排名第20名)、祖国(35次,占比0.07,排名第92名)等,这些词汇的高词频率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国家属性。第三,人民/群众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属性。在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中,与民族相关的词语的词频较高,包括民族(126次,占比0.26,排名第19名)、各族(35次,占比0.07,排名第89名)、中华民族(28次,占比0.06,排名第105名)等,民族相关词汇的较高词频表明了民族和人民的密切关联。同时,各族人民(20次)、少数民族群众(1次)等固定搭配也展现了民族和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人民/群众的不同属性,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类型学意义,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不同群体的相异策略,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三)目标要素
发展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目标要素。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目标主要可分为基本目标和长远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和“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中,“发展”的词频数为288次,加权比为0.59,总排名为第5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中的词频数分别为24、15、45、99、105次,排名分别为第28、6、9、5、4名。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具体目标又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以前,“发展”是为了打赢“中国革命战争”[2],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是要“发展生产力”[3],“改革、建设向前发展”[4]。新时代,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5],“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创我国发展新境界”[6]。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社会”的词频数为221次,加权比为0.44,总排名第8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人心”话语中,词频数分别为5、3、18、132、63次,排名分别为第120、57、21、2、7名。具体包括增强社会公正、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发展、培育社会风气等。
“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的长远目标。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社会主义”的词频数为145次,加权比为0.29,总排名为第17名。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中“社会主义”的词频数和排名分别为4、13、19、68、41次,第153、11、19、10、20名。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直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做出了伟大牺牲和贡献。从“走进社会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再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社会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的根本追求。
(四)方法要素
做工作、抓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方法要素。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中,“工作”的词频数为223次,加权比为0.45,总排名第7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人心”话语中,词频数依次为12、21、51、89、50次,排名分别为65、5、5、8、12。部署工作、落实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方法要素,也是中国共产党聚人心、促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重要路径。由于历史背景的区别,几代中央领导人“工作”部署的重点有所不同。“建设”的总词频数为184次,加权比为0.38,总排名为第10名。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人心”话语中“建设”的词频分别为7、32、91、54,排名分别为第23、11、7、11名。毛泽东人心话语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建设”词汇,但也有较多与建设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交叉组合,共同构成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发展完善。
“坚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方法要素之一,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的指向性和持续性。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坚持”的词频数为159次,加权比为0.32,总排名为第14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人心”话语中,“坚持”的词频数分别为11、3、27、60、59次,排名分别为第59、87、13、12、9名。几代领导人“坚持”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此外,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坚持不懈”(9次)的内容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坚持”的方法要素。
三、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人民性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的词频数所体现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实践所证明的。“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7],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必须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以赢得人心为根本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中,人民和群众的词频数分别为438次和329次,还有民心(22次)、为民(15次)、民众(13次)、公民(8次)、国民(8次)、民生(8次)、民意(7次)、农民(7次)、全民族(6次)等直接相关的词频,这些词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的人民性更体现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做了什么。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深入贯彻落实,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再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和发展。仅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数据库中,“工作”出现了223次,“坚持”出现了159次,“政策”出现了67次,“战略”出现了28次,“落实”出现了27次,“决策”出现了13次,“措施”出现了11次,“举措”出现了6次。这些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的人民性。
(二)科学性
科学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指导、客观反映了人民和时代的需要以及“人心”话语自身表达和使用的科学性。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数据库中,“思想”主要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其词频数为188次,加权比为0.39,总排名为第9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的“人心”话语中,词频数分别为6、4、51、83、44,排名分别为第101、44、7、9、16名。“思想”及其相关词汇的高词频和数据库中的具体内容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始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体现出其科学性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是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其基于人民和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以其主题为例,毛泽东“人心”话语主要围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主题;邓小平“人心”话语主要围绕甄别平反和改革开放等主题;江泽民“人心”话语主要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题;胡锦涛“人心”话语主要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民族、宗教等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人心”话语主要围绕扶贫脱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发展,也深刻体现出其科学性的特点。
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人心”具有多种情感属性,不同的情感属性代表了“人心”的不同面向和不同内容,这种多面性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以Nvivo12自动编码中的情感识别对含“人心”的句子进行编码,正向(积极)的参考点为164次,负向(消极)的参考点为68次,中立(中性)的参考点为 104次。正向的参考点如深入人心、振奋人心等基本对应中国共产党“人心”工程及国家发展的成就;负向的参考点如人心涣散、不得人心等基本对应中国共产党“人心”工程及国家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中性的参考点如人心向背和获得人心等则基本对应中国共产党“人心”工程及国家发展的状态和追寻目标。
(三)实践性
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还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推动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体系中,“问题”的词频数为172次,加权比0.35,占总排名第11位。在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中的词频分别为28、10、31、53、50次,排名分别为第21、19、12、14、13名。几代中央领导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6次)和落实(27次)了不同的政策(67次)、措施(11次),应对(5次)和解决(89次)了发展问题(14次)、战争问题(11次)、思想认识问题(9次)、腐败问题(7次)、农业问题(6次)等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始终坚持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人“人心”话语体系中,“实践”的词频数为39次。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反复强调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心”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四、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不断发展和政治实践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发展反过来也对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对人民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有利于人民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人民的重要作用,既巩固和深化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又保障和满足了人民的利益,还培养和增强了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1.有利于巩固和深化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将人民的主体地位系统化、理论化,推动人民主体地位不断稳固、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将人民的主体地位制度化,以法律政策充分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保障和满足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不断强调要保障和满足人民利益(84次)、权益(8次),并指出保障和满足人民利益不仅要看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要看怎么做。“人心”话语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了一套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切实增加了人民的经济收入,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3.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人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非常重视培养和增强人民自我发展能力,如胡锦涛指出,应“转变发展观念”,“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以这些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切实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对国家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有利于国家独立、稳定、富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而“人的力量在心上”,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推动了国家独立和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充分意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国家独立(10次)的“中心关键”[9],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统一战线政策,促使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伟大抗争中,最终完成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9]。国家独立后,“人心”话语体系又加快了国家统一的进程。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37次提到了国家统一,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2.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十分重视国家安全(21次),阐明了国家安全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路径,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指出,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国家安全是人心所向,维护国家安全,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也非常重视国家稳定(58次),指出“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11],强调必须要增强各方面的团结,反对一切分裂行为和活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影响国家稳定。
3.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富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创建了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富强的整体环境,包括物质、精神、制度、国际等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还为我国发展和富强设计和制定了系列方针、路线。如,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凝聚人心的工作和事业,坚持创作“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12]等。这些方针和路径进一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繁荣指引了方向。
(三)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繁荣和复兴。中国民族关系实质就是“交心、比心、换心”,中华民族的枢纽即为“心”,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与中华民族有着天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因而,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的形成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繁荣昌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13]。
1.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有较多关于民族平等(5次)、民族团结(43次)的表述和内容,这些表述和内容指明了民族平等、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人心”在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中的关键作用,如“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3]等。这些表述和内容为推动民族平等和团结规划了“人心”路线,指引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和推进。
2.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维护民族利益(10次)、促进民族发展(8次)和实现民族繁荣(6次)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方法体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的方法体系也逐渐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3.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28次)属于高频核心共享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次)也是其中重要的固定搭配。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人心”话语中的词频变化和相关内容,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在中国共产党整个理论体系中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指出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也是“人心”统一的人民共同体,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统一性。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激发团结的磅礴力量;需创造更多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需把握人心这一最大的政治,充分发挥“共识”的动力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充分体现“人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要素和根本精神力量,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衡量标尺。
此外,“人心”话语体系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人心”话语体系进一步强调了党的性质和初衷,强调中国共产党需清楚认识“人心向背”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要时刻以“人心”为测量仪,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促使党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党员始终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人心”话语体系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党,要求党的工作必须真正满足人民利益,满足“人心”,真正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人民也会自觉自愿自发向党靠拢,进而不断夯实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促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的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抓建设/做工作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原则要素、主体要素、目标要素和方法要素,这些要素贯彻始终,构成了“人心”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还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内容和特点综合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全貌。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利于人民自信、自立、自强,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富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繁荣和复兴。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深刻的长远的世界意义,其不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史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理念和目标;还以中国特色的“人心”话语体系为国际话语场增加了新的有益的话语表达,为全球治理贡献了新的思路和中国经验;更书写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强调依托“人心”话语和人民需求,促进和保护人民权利,让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世界的发展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出清晰路径和中国智慧。
需特别指出的是,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丰富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心”,明确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并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及“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心”话语体系,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等主题引入“人心”话语体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话语体系的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