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红楼梦》残钞本考论

2022-09-02

红楼梦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楼梦

邓 雷

内容提要:唐拓所藏《红楼梦》钞本为残本,仅存五回,此钞本未见于公私著录。此钞本并非精钞本,抄写较为粗糙,文字错舛、脱漏之处较多;其抄写时间大致在嘉庆初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之间,底本为程甲本中的本衙藏板本;此钞本之所以抄写是为了供人阅读,而非个人兴趣或是收藏;此钞本是程高本摆印之后,市场上《红楼梦》供不应求的产物。

笔者最近见到一种新的《红楼梦》钞本的残本,此残钞本为唐拓所藏(以下简称为唐藏钞本),未见于公私著录。唐拓是一位古籍收藏家,尤精于古代小说、戏曲稀见刊本及钞本的鉴藏,其所藏《水浒传》三大寇本为明代稀见刊本,为《〈水浒传〉版本知见录》所载。此《红楼梦》残钞本购自于“孔夫子旧书网”,卖家为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人士,从卖家以往售品来看,基本是山西地方的古籍、古物,此残钞本亦当出自晋地。本文将对此钞本的基本概况、所用底本、传抄价值等作出介绍,以飨诸位读者。

一、唐藏钞本的基本概况

唐藏钞本,存两册,五卷,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五卷。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三卷为一册,第三十四卷至第三十五卷为一册。其中第三十一卷、第三十三卷、第三十五卷有缺叶。第三十一卷卷前缺四叶,起首叶为第五叶,内容从“宝玉的手道他一个糊涂人你和他分证什么”开始,另外此卷缺第六叶,所缺内容从“不怕臊了他便是他认真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至“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第三十三卷缺第十二叶,所缺内容从“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糊涂东西”至“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第三十五卷至第十六叶止,内容至“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都是好的遭”为止,后缺,从所剩文字内容来看,当缺四叶半。

唐藏钞本,第三十一卷有十八叶,存十三叶;第三十二卷有十六叶,存十六叶;第三十三卷有十三叶,存十二叶;第三十四卷有十九叶,存十九叶;第三十五卷当有二十一叶,存十六叶。五卷共计八十七叶,所存七十六叶。

唐藏钞本,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每半叶一百六十字。书无框栏,高18.2公分,宽12.2公分。每卷卷端顶格题“红楼梦卷×”,另行低一格书回目,版心上端题“卷×”,下端署叶数,卷末无题。所存部分的卷数、叶码均按次第,唯第三十五卷第十六叶版心卷数写错,误作“卷三十六”。书中除各卷卷端回目低一格书写外,文中诗词同样低两格书写。钞本共存四回回目,分别是第三十二卷“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第三十三卷“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卷“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第三十五卷“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钞本第三十三卷、第三十四卷、第三十五卷卷首均是重新一叶书写,唯有第三十一卷卷末与第三十二卷卷首,挤在同一叶纸中书写。

唐藏钞本书影

唐藏钞本保存完好,书叶无破损或是虫蛀情况。抄手字迹工整、清晰,此五回从笔体来看,为一位抄手所抄。但是抄写并不严谨,书中文字存在三种改动的情况,均比较随意。其一为删字,用墨笔将误字直接划去;其二为改字,将误字用墨笔划去,然后将正字书于误字右旁,或是直接将误字划去,于下方书正字;其三为增字,将所缺之字书于上下两字夹缝的右端。删字以及改字之处较少,计有8处,增字之处较多,计有17处。从删字、改字、增字的情况来看,唐藏钞本的抄写比较随意,并未按照底本原来的行款抄写。若是严格按照底本每半叶、每行的起止文字抄写,就不可能出现随意删字以及增字的情况。

二、唐藏钞本的底本考

(一)唐藏钞本的底本不是脂本而是程本

了解了唐藏钞本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对唐藏钞本的底本进行考察。首先判断唐藏钞本是否是脂评本系统。将唐藏钞本与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戚宁本、列藏本、杨藏本、舒序本、甲辰本等脂本文字比对,另外的三种脂本甲戌本、郑藏本、卞藏本因不存第三十一回至第三十五回,无法比对。在与脂本比对的同时,用程甲本与程乙本作为参校本。其中程甲本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马幼渔旧藏本,程乙本选取中国书店藏本。具体的比对情况如下:

例一

己卯本:宝玉矁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5a)

庚辰本:宝玉矁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5a)

蒙府本: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7b)

戚序本: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7b-8a)

戚宁本: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7b-8a)

列藏本:宝玉矁了他半天,方说了你放心三个字。(32.10b)

杨藏本:宝玉矁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3a)

舒序本:宝玉矁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7a)

甲辰本:宝玉■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32.7b)

程甲本: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32.6a)

程乙本:宝玉瞅叹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32.6a)

唐藏本: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32.8b)

例二

己卯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3b)

庚辰本: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3b)

蒙府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5a)

戚序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5a)

戚宁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5a)

列藏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儿来。(33.7a)

杨藏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来兴。(33.2a)

舒序本:祖宗颜面何在,喝命快叫贾琏、赖大兴来。(33.4b)

甲辰本:祖宗的颜面何在,喝令叫贾琏、赖大兴来。(33.5a)

程甲本:祖宗的颜面何在,喝令叫贾琏、赖大来。(33.4a)

程乙本:祖宗的颜面何在,喝令叫贾琏、赖大来。(33.4a)

唐藏本:祖宗的颜面何在,喝令叫贾琏、赖大来。(33.5b)

例三

己卯本:盖了三四十下。(33.4b)

庚辰本:盖了三四十下。(33.4b)

蒙府本:盖了三四十下。(33.7a)

戚序本:盖了三四十下。(33.7a)

戚宁本:盖了三四十下。(33.7a)

列藏本:打了三四十下。(33.9b)

杨藏本:盖了三四十下。(33.2b)

舒序本:盖了三四十下。(33.6b)

甲辰本:盖了三四十下。(33.6b)

程甲本:又打了十几下,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33.5b)

程乙本:又打了十几下,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33.5b)

唐藏本:又打了十几下,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33.7b-8a)

例四

己卯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5a)

庚辰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5a)

蒙府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7b)

戚序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7b)

戚宁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7b)

列藏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10a)

杨藏本: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2b)

舒序本:王夫人一进书房,贾政如火上浇油一般。(33.6b-7a)

甲辰本:王夫人一进屋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33.7a)

程甲本:贾政方要再打,一见王夫人进来,更加火上浇油。(33.6a)

程乙本:贾政正要再打,一见王夫人进来,更加火上浇油。(33.6a)

唐藏本:贾政方要再打,一见王夫人进来,更加火上浇油。(33.8b)

例五

己卯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a)

庚辰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a)

蒙府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b)

戚序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b)

戚宁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b)

列藏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3a)

杨藏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1a)

舒序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a)

甲辰本: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33.2b)

程甲本:也不必承办,只用老先生一句话就完了。(33.2a)

程乙本:也不必承办,只用老先生一句话就完了。(33.2a)

唐藏本:也不必承办,只用老先生一句话就完了。(33.2b-3a)

例六

己卯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6b)

庚辰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6a)

蒙府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9b)

戚序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9b)

戚宁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9b)

列藏本:无此句。(33.13a)

杨藏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3b)

舒序本:你的儿子,我也不管你打不打。(33.9a)

甲辰本: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33.9ab)

程甲本: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33.7b)

程乙本: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33.7b)

唐藏本: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33.11a)

例一、例二是唐藏钞本相对于脂本缺字之例,例三、例四是唐藏钞本相对于脂本增字之例,例五、例六是唐藏钞本相对于脂本改字之例。这些例子,唐藏钞本的文字与脂本均不相同。而且增字之例与改字之例,唐藏钞本与脂本的差异甚大,其底本不可能来自于脂本系统。同时,作为参校本的程甲本与程乙本在这些唐藏钞本与脂本的异文例子中,均与唐藏钞本相同。那么很显然,唐藏钞本的底本为程高本。

(二)唐藏钞本的底本不是程乙本而是程甲本

确定了唐藏钞本的底本是程本,那么接下来要进一步考察唐藏钞本的底本是程甲本系统还是程乙本系统。至于所谓的程丙本胡天猎叟藏本或是上图藏本,一者为配本,另一者为程乙本系统的分支,不将其纳入考察范围。程甲本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马幼渔旧藏本,程乙本选取中国书店藏本。具体的比对情况如下:

程甲本: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俗语说的好,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没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编的连畜生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未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日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34.8ab)

程乙本: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老太太和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太太事情又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便罢了,既想到了,要不回明了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件事,日夜悬心,又恐怕太太听着生气,所以总没敢言语。王夫人听了这话,正触了金钏儿之事,直呆了,半晌思前想后,心下越发感爱袭人。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泯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34.8ab)

唐藏本: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个姨姑表妹。虽说是姊妹们,倒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俗语说的好,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没头恼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编的连畜生不如。二爷将来倘或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未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的事情多,一时果然想不道。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日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34.11a-12b)

程甲本与程乙本的文字差异甚大,历来学者多有统计,从汪原放开始就提到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改的字数有21506字,王丽敏也认为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了28138字,其中改动12206字,增加7754字,删减6668字,移动1510字。同时,程乙本修订程甲本的方式是“叶终取齐”,即程甲本与程乙本每叶文字尽管不同,但到了叶终总是取齐一个字,而且程甲本与程乙本每叶起讫之字绝大多数相同。基于此,比对不再按照缺字、增字、改字的情况举例,而是直接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一叶文字进行比对,此叶为程本第34回第8叶。此叶文字程乙本与程甲本差异较大,唐藏钞本均同于程甲本,可见唐藏钞本的底本为程甲本系统。

(三)唐藏钞本的底本为本衙藏板本

确定了唐藏钞本的底本为程甲本系统,那么进一步考察其底本为萃文书屋活字本,还是其他的程甲本翻刻本。由于程甲本的翻刻本甚多,据一粟《红楼梦书录》中所载即有数十种,不可能将其全部列为考察对象。笔者择取程甲本的主要翻刻本作为比对的对象,选取的依据以曹立波、杨莹莹等学者的文章著录为基准,共择取萃文书屋活字本(程甲本)、本衙藏板本、抱青阁刊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东观阁白文本、东观阁评点本、宝兴堂刊本、藤花榭刊本、凝翠草堂刊本、三让堂刊本、三元堂刊本、双清仙馆刊本、卧云山馆刊本等13种,具体版本情况如下:

程甲本系统主要版本概览

在进行细致的版本比对之前,通过唐藏钞本的两个特征可以排除部分程甲本系统的本子作为底本的可能性。第一个特征是唐藏钞本底本每行的字数,上文已经说到,唐藏钞本的抄写比较随意,并未按照底本原来的行款进行抄写,所以底本不可能是半叶八行、行二十字的本子。但是唐藏钞本在抄写之时,由于脱文透露出了底本每行的字数。唐藏钞本长句的脱文共有7处,其中5处是同词脱文,1处是相似词脱文,还有1处是整行脱文。整行脱文在第三十一回,唐藏钞本文字为“翠缕道:这糊涂死我了。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31.16a)。这段话开始是翠缕说话,其后又是翠缕说话,中间省略号处很明显脱漏了一句以湘云为主语的对话。脱漏之句以程甲本文字来看,为“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付”,此一句话24字,正好是程甲本的一行。由此来看,唐藏钞本的底本每行字数当为24字,程甲本系统中每行不是24字的本子有东观阁白文本、东观阁评点本、宝兴堂刊本、三让堂刊本、三元堂刊本、双清仙馆刊本、卧云山馆刊本,这些皆非唐藏钞本的底本。

第二个特征是唐藏钞本的目次均作“卷”,而非“回”,每卷卷端以及版心的题写均是如此。程甲本系统中目次作“卷”而非“回”的本子,共计有本衙藏板本、抱青阁刊本、红楼梦全传本、双清仙馆刊本。其中双清仙馆刊本仅仅是卷端用“卷”,而版心依旧用“回”。

由上可知,唐藏钞本的底本最有可能的是本衙藏板本、抱青阁刊本、红楼梦全传本三者之一。其中抱青阁刊本现今不知藏处,据一粟《红楼梦书录》介绍,此本与本衙藏板本相同,“正文每面十行,行二十四字。无题记,余同本衙藏板本”。红楼梦全传本实际上是本衙藏本的翻刻本,而且是极为忠实于底本的翻刻,本衙藏板本存在的一些特殊之处以及误字,红楼梦全传本基本全同。如本衙藏板本第一回卷端题“红楼梦第一”,第二回卷端题“红楼梦卷第二”,第三回卷末题“第三回终”,第二十回卷端题“红楼梦第二十回”,这些杂乱的题名,红楼梦全传本均同之。再如本衙藏板本第二十四回总目误作“痴女儿遗帕若相思”,第九十二回总目误作“平女传巧姐慕贤良”,第九十八回总目误作“苦绛珠魂归离痕天”,这些本衙藏板本刻错之处,红楼梦全传本均同之。当然,由于翻刻,红楼梦全传本不可避免的又存在一些新的疏误,如总目“卷七十八”误作“卷七木八”等。所以,从以上特征基本可以确定,唐藏钞本的底本就是本衙藏板本一系。至于是否如此,可以看以下例证,对校本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本衙藏板本,参校本选取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马幼渔旧藏程甲本。

例一

程甲本:王夫人因而笑道:也没见穿上这些做什么。(31.7b)

本衙本:王夫人因而笑道:也没见穿土这些做什么。(31.7b)

唐藏本:王夫人因而笑道:也没见穿土这些做什么。(31.11a)

例二

程甲本:也不知是那里来的那些谎话。(31.8b)

本衙本:也不知是那里来的那些慌话。(31.8b)

唐藏本:也不知是那里来的那些慌话。(31.12a)

例三

程甲本:猛低头看见湘云宫上绦的金麒麟。(31.11b)

本衙本:猛低头看见湘云身上绦的金麒麟。(31.11b)

唐藏本:猛低头看见湘云身上绦的金麒麟。(31.16b)

例四

程甲本:阿弥陀佛,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34.6b)

本衙本: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34.6b)

唐藏本: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34.9b)

例五

程甲本:丫头的名字他也不记得。(31.9b)

本衙本:丫头的名字他也记不得。(31.9b)

唐藏本:丫头名字他也记不得。(31.13b)

例六

程甲本: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34.3b)

本衙本:却有两三个丫头伺候。(34.3b)

唐藏本:却有两三个丫头伺候。(34.4b)

本衙藏板本乃是翻刻程甲本而成,行款并未改变,是比较忠实的翻刻本,所以不存在增字、缺字之处。以上六例,前两例是本衙藏板本刻错之处,例三、例四是程甲本刻错,本衙藏板木改正文字之处,后两例是本衙藏板本文字与程甲本不同之处。这些例子唐藏钞本均同于本衙藏板本而异于程甲本。唐藏钞本与程甲本的异文共计有238处(不包括增字与缺字),其中70处同于本衙藏板本。不仅如此,除却本衙藏板本一些明显的误字,唐藏钞本有继承之外,部分唐藏钞本的误字,从本衙藏板本中也可以看出其错误的根因。

例一

程甲本:何苦来又招我。(31.5b)

唐藏本:何结又招我。(31.8a)

例二

程甲本:看至豚胫或青或紫。(33.6b)

唐藏本:看至豚轻或青或紫。(33.9b)

例三

程甲本: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33.6b)

唐藏本:因哭出苦命鬼来,又想起贾珠来。(33.9b)

此三例,唐藏钞本相对于程甲本而言,是明显的误字。但是在本衙藏板本中,因为文字刻的非常差,所以变得模棱两可。本衙藏板本例一即像“苦”又像“结”,例二即像“胫”又像“轻”,例三即像“儿”又像“鬼”,具体可见下图。由此也可以看出,唐藏钞本某些文字错误的原因,皆因本衙藏板本刊刻太差所致。

本衙藏板本三例文字书影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唐藏钞本的底本为程甲本系统中本衙藏板本。

三、唐藏钞本的传抄价值

据一粟《红楼梦书录》所载,《红楼梦》的抄本有二十余种之多,但多数已佚失不见。近年来,刘世德、夏薇等学者致力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的研究,但是所研究的抄本与程甲本、程乙本都有很明显、很关键的异文,并非抄自程甲本或程乙本。关于程本系统的抄本,学界关注并不多。有的学者认为程乙本之后的抄本,没有什么价值,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程甲本的问世,打破了《红楼梦》以抄本形式流传的局面,之后《红楼梦》在清代基本上以木刻本及石印本的形式流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抄本为何还能出现,又是以什么性质出现,这对于考察清代《红楼梦》的传播,尤其是程高本出现以后《红楼梦》的传播,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唐藏钞本的性质,其实从概述中已经可以看出,此本的抄写比较粗糙,并未按照底本的行款进行抄写,增字、删字、改字也很随意。不仅如此,唐藏钞本还有大量的错舛之处,光是脱字、漏字就有148处,其中长句脱文共有7处,5处同词脱文,1处相似词脱文,1处整行脱文,同词脱文如:

例一

本衙本:站起来就要走袭人忙回身拦住笑道往那里去宝玉道回太太去袭人笑道(31.4a)

唐藏本:站起来就要走袭人笑道(31.5b)

例二

本衙本:宝钗笑问那周奶妈道周妈你们姑娘还那么淘气不淘气了周奶妈也笑了(31.8b)

唐藏本:宝钗笑问那周奶妈也笑了(31.12a)

例三

本衙本:你喜欢谁只管叫来使唤薛姨妈宝钗等都笑道只管叫他来做就是了有什么使唤的去处(35.7a)

唐藏本:你喜欢谁只管叫来使唤的去处(35.10a)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文字脱漏,根本原因还是抄写之时不认真。当然,没有按照底本的行款抄写,也是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按照底本的行款抄写,那么某叶某行脱字、漏字便能一目了然,只是这种抄写方式势必会增加钞本抄写的难度,延长抄写的时间,远不如唐藏钞本这种随意抄写来得省时省力。

同时,通过对唐藏钞本文字错舛之处的分析,也可以判定此钞本是如何抄写的。上文提到唐藏钞本与程甲本的异文238处,其中有70处与本衙藏板本相同,那么剩余的168处是怎么来的?这其中就有很多唐藏钞本因抄写不精而造成的误字,包括两种,一种是音似误字,一种是形似误字。具体见下例:

例一

本衙本:袭人道:我倒也不知道。(32.3a)

唐藏本:袭人道:我道也不知道。(32.4a)

例二

本衙本:拿小姐的款,我怎么敢亲近呢。(32.1b)

唐藏本:拿小姐的款,我怎么赶亲近呢。(32.2a)

例三

本衙本:明日倘或把印也丢了。(32.1a)

唐藏本:明白倘或把印也丢了。(32.1a)

例四

本衙本:把我做的扇套儿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32.3a)

唐藏本:把我做的扇套儿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鈫了。(32.4a)

例一、例二是音似而造成的误字,例三、例四是形似而造成的误字。按理来说,抄手进行抄写,一般只会出现形似误字。如果是音似误字,应该是一人读一人抄写,但这样的话,又不会存在形似误字。而且很显然,不存在第三种情况,就是部分文字是一人抄写,部分文字是一人读一人抄写,因为例一和例四两种情况的误字,就在相邻的两行,不可能两行之间换两种不同的抄法。所以,音似误字和形似误字两种情况共存,最大可能的就是,一人读,另一人抄写。读的人不认真,同时又因为底本本衙藏板本刻的比较差,所以读错了不少字,造成了形似误字,抄的人同样也不认真,听到同音字不加辨别就随意抄写,造成了音似误字。

两人抄写的效率自然要远远高于一人抄写,但是因为抄写不认真,唐藏钞本所造成的疏误要远多于本衙藏板本翻刻程甲本之时所出现的讹误。这也基本上可以说明,唐藏钞本的抄写性质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非个人的兴趣或是收藏,所以聘请的抄手应该也比较廉价,专业素养以及态度均比较低劣。若是个人兴趣,酷爱《红楼梦》的话,必然亲笔精抄;若是收藏,所聘请的抄手也必然素养极好。这一点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红楼梦》抄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山大学所藏抄本颇为精善,抄手有三名,校对者有两名,抄写的行款严格依照底本,涂改之处用纸浆精心涂覆。

知道了唐藏钞本的抄写性质之后,有两个疑问摆在面前。其一,既然已经有木刻本了,为何还要抄写《红楼梦》供人阅读?其二,本衙藏板本的质量如此之差,为何还要选择这样一个本子作为抄写的底本?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得先从程高本的刊刻说起。

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摆印了程甲本,次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萃文书屋又摆印了程乙本。考虑到程高本采用的是活字印刷术,结合活字印刷术在清代的发展情况以及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可以推测程高本的两次印量都不会太大,大概均在百余部的样子。程高本木活字印刷之后,逐渐便有了雕版的翻刻本,其中以本衙藏板本系统的翻刻本较早。本衙藏板本系统中本衙藏板本有学者认为其当是程高本之后翻刻最早的本子,像一粟《红楼梦书录》中即将此本列于程高本之后刻本的第一位,曹立波也基本持此观点。从本衙藏板本扉页后的题记来看,本衙藏板本去程高本时间未远,“近因程氏搜辑刊印,始成全璧”,如果时间相差太远,也不可能称之为“近”。本衙藏板本系统中抱青阁刊本刊刻于嘉庆四年(1799),去程乙本刊行不过七年。本衙藏板本系统中全传本虽然刊刻时间未知,但是通过享和三年(清嘉庆八年)全传本已经传入日本来看,其刊行时间不会晚于嘉庆八年(1783),约在嘉庆初年。

程高本刊刻后的几年之间,翻刻本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尤其是本衙藏板本系统,可能还不止以上三种本子,有些同系统的本子佚失不见了。像魏绍昌《红楼梦版本小考》介绍了一种九思堂刊本,此本可能与本衙藏板本是同系统。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翻刻本出现,正是因为《红楼梦》的市场需求量太大,所以即便《红楼梦》有了木刻本,可能依旧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才有了抄本的出现。而选择刊刻不佳的本衙藏板本作为抄写的底本,未选择程甲本或程乙本,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程高本印量太少,很难获得。

了解了唐藏钞本的抄写性质以及抄写原因,那么最后可以推断一下唐藏钞本的抄写时间。同样可以从《红楼梦》在清代的传播着手。自程高本刊行后,由于印量太少,市场上对《红楼梦》供不应求,陆续有各种文白本出来抢占市场,包括嘉庆初年的本衙藏板本、全传本,嘉庆四年的(1799)的抱青阁刊本、约嘉庆五年(1800)的东观阁本、嘉庆十一年(1806)的宝兴堂刊本、约嘉庆二十三年(1818)的藤花榭刊本等。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商家想要吸引读者购买,必然会采取一些手段,增加批点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随后就有评点本的产生,嘉庆十六年(1811)东观阁本有了评点本,此评点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二年(1822)先后两次重刻,道光十二年(1832)全传本也有了评点本,由王希廉评点,双清仙馆刊行。所以唐藏钞本的抄写时间应该在双清仙馆刊本风行之前,大致在清嘉庆年间至道光十二年(1832)这三十余年时间内。当然,也不排除唐藏钞本抄写时间在道光十二年(1832)之后的可能,只是这种可能性较小。其一,若为阅读之故,则此后《红楼梦》刻本不再难以获取,似无抄写之必要;其二,若为收藏、娱乐之故,本衙藏本系统并非精美珍贵的版本,似无抄写收藏之必要,且唐藏钞本的抄写也算不上精善,似非为收藏之用。若仅以娱乐视之,抄写态度又似过于草草。

至此,关于唐藏钞本《红楼梦》的考察基本结束,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唐藏钞本并非精抄本,其抄写较为粗糙,文字错舛、脱漏之处较多。

2、唐藏钞本的抄写时间大致在嘉庆初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之间,其底本为程甲本中的本衙藏板本。

3、唐藏钞本的性质是为了供人阅读,而非个人兴趣或是收藏。

4、唐藏钞本是程高本摆印之后,市场上《红楼梦》供不应求的产物。

① 蔡芷瑜《再论上海图书馆藏〈红楼梦〉》,《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1期。

② 张俊《程乙本改动程甲本字数述议》,《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6辑。

③ 沈畅《关于“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红楼梦〉摆印的两个问题》,《红楼梦学刊》2013年第5辑。

④⑧⑨ 一粟《红楼梦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4、37、26—36页。

⑤[14] 曹立波《红楼梦东观阁本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9页。

⑥ 杨莹莹《程甲本〈红楼梦〉存世情况考辨》,《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5辑。

⑦ 孙玉明《〈双清仙馆·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序》,《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1辑。

⑩ 夏薇《〈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11] 甄道元等《中山大学图书馆藏120回抄本〈红楼梦〉目验记》,顾斌、于鹏主编《红楼梦研究》(肆),阅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133页。

[12] 杨莹莹《程甲本〈红楼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2—44页。

[13] 曹立波《本衙藏版本〈红楼梦〉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15] 魏绍昌《红楼梦版本小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